八步沙郭玺第三代治沙人(第十三期鄂尔多斯人张喜旺)
今天的《鄂尔多斯人》
讲述
治沙人张喜旺的故事
“20多年前啊,全是沙,刮风刮的真个就是眼窝都睁不开,迎面刮过来的沙颗子,打得这个脸,打得像针扎一样,刺儿扎你这种感觉。再就是哪有现在这样的路呀,全是黄沙,也就是黄沙满天飞”“不要说棵了,就说亩吧,估计2万亩是有了。对,就我一个队的名下,2万亩”“他叫张喜旺,牧民们喜欢叫他的名字,这名字里有希望!”
公益广告《沙漠绿洲中国梦》荣获“星光奖”
2014年6月10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首支绿色中国梦的公益广告——沙漠绿洲中国梦。这条在央视黄金时段累计播出量上千次的公益广告,荣获国家广电总局首届“星光公益广告大奖”,并得到专项资金扶持。这条公益广告用1.5分钟时长,浓缩了亿利资源7000多库布其治沙人25年面对大自然最严峻考验,植树种草、发展沙漠生态产业的漫长光阴。亿利资源集团生态工人张喜旺、工程师麦拉苏,在13亿中国观众面前分享了亿利资源25年让库布其沙漠变绿洲、变沃土、长出绿色财富的沙漠绿洲中国梦。
《中国梦—库布其治沙篇》公益广告播出后,受到了广大观众、网友及国际组织的广泛认同和强烈好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致函央视,称赞其作为中国国家电视台的高度社会公益责任,并希望这则广告可以在全球范围更为广泛地传播,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意识到与荒漠化斗争的重要意义。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也将视频放于其官方网站上面向全球播放。
在这条公益广告里,杭锦旗独贵特拉镇土生土长的精壮汉子张喜旺,用地道的鄂尔多斯方言诠释了大漠植绿人的艰辛和对绿色的渴望。片中,他棱角分明的脸庞和坚毅的眼神征服了许多人。
植绿 “启蒙”
这次见到张喜旺是在他的家中。和其他独贵塔拉镇大多数农牧民一样,张喜旺早已搬入楼房里居住了。也许是在自家的原因,张喜旺的眼神中少了印象中的坚毅,但一口白牙还是衬托着黝黑面庞,透露出干练。
张喜旺出生在普通农家,是家中长子,早早就承担起家中重担的他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很“习惯”,“生长、生活在库布其沙漠边缘,每年都是那样,一年四季风沙不断,扬尘、扬沙天气也不算什么。”
只是有一年,两名旗里的下乡干部拉回一车杨树苗,让村中各家认领、种植,张喜旺家认领了100棵,种在了坝上。但这些树木在长成之前对他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变,只多了一个在伙伴们面前炫耀的资本:“看,那片树林是我们家的。”
1993年结婚分到几亩薄田、1995年女儿出生,之后多年,张喜旺夫妻俩学着别人还包过邻居们的一些地,农闲时给企业打工,但受死受活,一年也存不下多少钱。反而是种的那些杨树,给自家盖房、搭棚圈、烧柴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也许那一片绿色就是张喜旺植绿的“启蒙”,到现在他还能清楚地记得,种树那年是1991年,两名下乡干部分别名叫任强和牛玉龙。
喜欢一个人在沙里 “走思”
张喜旺一家生活的改变是在2010年。当地政府和企业在库布其沙漠中推进“造绿”步伐,总是在农闲时给别人打小工的张喜旺看着眼热,那年鼓起勇气,也拉起一帮人,成立了民工联队,当起了“植绿工头”。
当小工仅仅是身体劳累,当工头可是身心俱惫。苗木从哪来,人员工资从哪来,植树设备从哪来,植树项目从哪来?张喜旺四处奔走,只能捡别人看不下、不想干的项目做起,凭着人缘和信用筹措资金,带着队友们在沙漠中摸爬滚打,靠着给人打工积累的经验,也凭着老天眷顾、雨水充盈,那一年,在沙地植树1000亩,种植的沙柳、杨树成活率90%,收入8万余元。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张喜旺带着他的民工联队围绕着库布其沙漠,四处转战。“经典一战”是2012年,他承包了别人不敢接手的“硬骨头”——8000亩明沙的绿化任务。利用已经掌握了的“气流法”种树法、“螺旋钻打孔”种树法和“迎风坡造林”植树模式,张喜旺带着他的民工联队起早贪黑、风餐露宿,经过43天不分昼夜的苦干和巧干,8000亩明沙的绿化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并有了50余万元的丰厚回报。这一“战役”使张喜旺民工联队在众多民工联队中脱颖而出,“张喜旺民工联队”队旗不仅在库布其沙漠边缘迎风招展,甚至插进了库布其沙漠腹地的无人区。
多年的打拼,让老乡们感觉到张喜旺变了。除了固有的豪爽和拼搏外,张喜旺开始喜欢思考了。张喜旺说,自从“沙漠绿洲中国梦”播出后,他经常喜欢一个人开上车进入到沙漠中,坐在车顶上抽烟、“走思”。
说张喜旺思考也罢,“走思”也行,他在想什么呢?
25年的坚守——敢叫沙漠变绿洲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了给“沙漠绿洲中国梦”完成配音,导演请他“打飞的”、去首都,一天一个来回。这事着着实实让张喜旺炫耀了好几天。紧接着,“沙漠绿洲中国梦”在央视播出,张喜旺更是成了“名人”。但“名人”归“名人”,营生还得做了。
有一天,收到天气预报,又要下雨了。张喜旺抓紧时间把树苗赶在下雨前种下,以提高成活率。忙完后,他突然意识到,库布其沙漠“变”了,原来一年下不了几滴雨,现在一年能下十几场雨。
直到2016年9月,他获得了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颁发的“第七届母亲河奖”时,一个命题逐渐清晰:“库布其沙漠生态环境的好转,和我这样一个普通农民有关联吗?”
张喜旺清楚地记得,曾经,由于沙漠入侵,吞噬了独贵塔拉镇的一个牧业队的所在,队上的人无以生计只好解散,很多人家也被迫搬迁。而现在,包括自己的民工联队在内的几十支队伍竟然能在无人区植绿,沙漠还那么可怕吗?
如今,植绿、管护正在成长的树木已成为张喜旺的主业。在张喜旺看来,库布其的沙丘高度逐渐变缓,并正在被固定,面积也在缩小。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绿色到处都有,大沙梁上点点画画都有了绿色”。而他自己当初为了生计而植树,由于机缘巧合被推到了“名人”的高度,那么事实上,有多少人在做着和自己同样的事呢?
思考良久,他哑然一笑,这个命题的答案就在他的名字里。
喜旺,这名字是他父亲给起的,图个顺口,也承载着对他是企盼。“沙漠绿洲中国梦”公益广告播出后,老乡们也习惯于叫他“希望”。张喜旺慢慢悟出这么句话:“有绿色就有了希望!”
“职业护绿人”的心路
读张喜旺的故事,给我们留下更深印象的,是他对绿色的认识变化,是他成为一名“职业护绿人”的心路历程。
作为一个出生长大于沙海边缘的普通农民,最初,对于漫天风沙的环境,张喜旺是“习惯”的。为了改变家庭窘境投身植绿,也仅仅是为了生计。但随着植绿实践,随着绿色在沙漠中的延展,张喜旺亲身体验到了喜人的变化,开始思考其中的意义,对“有绿色就有希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绿色就有希望”是张喜旺做“职业护绿人”的精神动力, 植绿护绿,成为张喜旺的主业,他从中收获了生活的丰盈,也收获了精神的充实,并将之视为与自身发展密不可分的事业。
从生态建设到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大多数人对绿色的认识,也经历了不断的变化。如今,绿色发展已成为共识。鄂尔多斯,经历了绿色巨变,于绿色发展的投入,更加坚定而坚持不懈,每一位市民,也必须更加主动汇入绿色发展的大潮,因为,绿色是持续发展的希望,是持续发展的基础,还是持续发展的动力。我们的现在和未来,都与绿色紧紧相连、密不可分。
文字来源:央视新闻、鄂尔多斯日报等
最鄂尔多斯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