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地名与现地名对照表好听的,异读地名系列谈之二十六

陶畲·姜畲·百家畲洞·畲禾岭·畬田,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古地名与现地名对照表好听的,异读地名系列谈之二十六?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古地名与现地名对照表好听的,异读地名系列谈之二十六

古地名与现地名对照表好听的,异读地名系列谈之二十六

陶畲·姜畲·百家畲洞·畲禾岭·畬田

“畲”与“畬”十分相似,包括搜狐的电脑输入,不管你怎么敲键盘,出来的都是畲族的“畲”字。实际上是很好区别的。“畲”只有一个读音shē,用于称谓,包括民族与地名。如:陶畲(畲族首领陈遂率领畲军在此奋战,现存有望哨和指挥部);姜畲(湖南湘潭市雨湖区姜畲镇名);百家畲洞(《方舆纪要》(卷九十九)有载,在今福建龙岩市漳平县);我国少数民族畲族。还有,广东化州市西北的畲禾岭〔《方舆纪要》(卷一0四)有载〕、湖南湘潭市雨湖区姜畲镇、浙江龙泉市北上东乡东畲口〔《方舆纪要》(卷九十四)有载〕。而“畬”有两读:音①yú,意思是开垦了一两年的熟田。音②shē,是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种田,如:畲田。

畲族的“畲”,一些辞书里称与“輋(shē)”是同音同义字,用于书面语和地名。须知,地名、人名具有稳定性,不能因为是同音同义字而任意混用,故《辞海》《现代汉语词典》已经淘汰此说。当然,两个字可以更改(不是同音同义字也可以变更),人们通过有关机构可以变更姓名与地名。如: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有登畲中学以及龙村镇登畲村;原来的“畲”字就是“輋”。他们更改名称后,除过涉及历史名称外,不能说成是登輋中学、登輋村了。还有,深圳市罗湖区清水河街道办事处有一个城中村叫章輋村,其地名一直没改,就不能写成“章畲村”。

回到“畲”与“畬”二字的话题上。一些人没能掌握两个字的不同特点,就出现习惯性的错误。如:将熟田之义的“畬(yú)田”读成“shē田”。还有,将陶畲、姜畲、百家畲洞、畲禾岭的“畲(畲族的‘畲’)”,写成“畲(yú)田”的“畲”;把“畲田”写成“畲族”的“畲”。

李行健《现代汉语多音字规范字典》(第122页),把上述两个字的区别解释得很清楚。写道:“畬田:有两种解释,只能在读音上区别。还有,‘畬田’的‘畬’上边是‘余’字,不要与‘畲族’的‘畲(只有一音shē)’(上边是‘佘’字)’混了。读‘shē’之‘畬田’也不是‘畲族’的‘畲’。”这里有一个误例:郭永华在《消防视点》(1997年第6期)载文《刘禹锡与<畲田行>》,把“畬(yú,上边是“余”字)”写成“畲(shē,上边是“佘”字)”。

an>日)传文,《李白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d读音》,称“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姥”发音“lǎo”。专家认为应发“母”音。


“童姥”一词,在实践中即有误读,也有误用。比如:电视剧《天龙八部》中的“天山童姥”,剧中人清一色的将“姥”读成了“lǎo”。当时的剧情是,虚竹初遇了94岁的天山派第一代掌门者天山童姥。出于尊重,称其为“姥姥”。无论语境或意境,都应该称“母母(mǔ mǔ)”。金庸研究专家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均称,“姥”字在《天龙八部》中称呼天山童姥时,应该发“母”音,是用来尊称年老的妇人。这里的“童”,是孩童之义。因其6岁开始修习“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身材终身如八九岁的女童,因而自号“天山童姥”。

“童姥”误写成“童佬”的也屡见不鲜。笔者顺手拈来两例:顾华英在《咬文嚼字》(2010年第8期)载文《童姥”误为“童佬”》,写道:“在金庸的《天龙八部》中,写有一个九十多岁了还面如少年的天山童佬……”再一个错写的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在其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328页)中,写道:“金庸《天龙八部》中的那个九十多岁了还面如少女的天山童佬……”对此,有人称,“姥”指年老的妇女,“佬”是指男人。莫言把“天山童姥”误为“天山童佬”,男女都分不清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