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面裙一片式下裙穿法图(石榴裙千褶裙羊肠裙)
来源:扬子晚报
正在热播的古装剧《风起霓裳》说大唐故事,武才人“一枝独秀”吉服,裴炎夫人花卉裙,杨妃锦绣袆衣,令观众惊艳,大唐的“霓裳”太美了。服饰史学家、江苏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客座教授黄强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边追剧边探讨唐代的华服时尚,爱美女士会惊喜发现,时尚会有古今轮回,也有不少有趣的知识点。
裙子色彩丰富,石榴裙、色间裙风靡
《风起霓裳》取材于蓝云舒小说集《大唐明月》,讲述了天才制衣少女库狄琉璃(娜扎 饰)与文武双全、心怀天下却蹉跎不遇的才俊裴行俭(许魏洲 饰)在动荡时局中,书写出一段动人佳话。剧中娜扎、麦迪娜等高颜值演员着唐代华服,十分养眼。
南京服饰专家黄强研究中国服饰史三十多年,其作《绣罗衣裳照暮春——古代服饰与时尚》就专门说及唐代的女裙、胡服。所谓霓裳,其实这是一个多音字。作“cháng”音时,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也有“光明”之意;读作“shang”(轻音)时,则是衣服之意。其释义可指,神仙的衣裳,飘拂轻柔的舞衣,也可作为汉服的美称。说大唐服饰,后世习惯用“霓裳”一词。
他告诉记者,唐代裙子色彩丰富,拿尚衣局卓锦娘等穿着的色间裙来说,又称间裙、花间裙、条纹裙。以两种以上的颜色布料间隔缝织而成,因为条纹可以互相交织,形成多种色彩,唐初兴盛于年轻妇女之中。据《旧唐书·高宗本纪》记载:“其异色绫锦,并花间裙衣等,糜费既广,俱害女工。天后,我之匹敌,常著七破间裙。”
此外,以石榴花练染而成的大红色的石榴裙,最受欢迎,颜色也最为鲜艳。唐诗中有“红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郁金香汗裛歌中,山石榴花染舞裙。”
你看唐代裙长、褶多,夸张到什么程度
“六幅罗裙窣,微行曳碧波。”唐代流行的长裙有湘裙,长可曳地,因以六幅布帛为之,又称六幅罗裙。还有裥裙,就是多褶之裙。裙幅的褶子称为“裥”,裥裙即褶裙,“裙儿细裥如眉皱”,百褶裙,通常以数幅布帛为之,周身施裥,多则逾百,少则数十。百褶裙现代女子也穿过,似乎不足为奇,但唐代女子更为夸张的是,还穿过千褶裙,言其裙褶之多,并非以千幅布帛为之。再就是羊裥裙,以其裙孪缩成羊肠状,俗称羊肠裙。
捕鸟取毛织裙,以致鸟成濒危物种
令人称奇的是,唐中宗与韦后之女安乐公主喜欢穿以鸟毛织成的裙子,名为百鸟裙,又称百鸟毛裙。安乐公主穿的这条种裙子的奇异之处在于变色,在阳光下变换色彩,令人叹为观止。《新唐书·五行志》记载:“正视为一色,旁视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而百鸟之状皆见。”《朝野佥载》记载:“安乐公主造百鸟毛裙,以后百官百姓家效之。山林奇禽异兽,搜山满谷,扫地无遗。”安乐公主的喜好,引领了唐代贵族妇人的时尚追求,官宦家属纷纷以鸟兽毛织造兽毛服,雀毛裙,以致南方奇禽异兽被捕获一空,几乎绝种。
黄强表示,其实用雀鸟毛制作裙子,显然鸟雀毛不如纺织品那么服帖,但是唐代的工匠硬是将凌乱的鸟毛梳理平整,“百鸟之状,尽在其中”,并且织成了裙子,体现唐代工匠高超的织造技术。
卓锦娘襦裙用土黄色
官员穿黄袍夜行被殴打后,禁用黄色
只有皇帝才能穿黄色?黄强介绍,唐初因袭隋制,天子用黄袍及衫,但唐初并不禁用黄色,常服官员五品以上穿紫袍,以下穿绯或绿袍,胥吏穿青袍,庶民穿白袍,屠夫商人穿黑袍,士兵穿黄袍。因为发生洛阳尉穿黄袍夜间行走,被殴打,此后,就不允许士卒穿黄袍了。《隋书·礼仪志》载:“流外官庶人、部曲、奴婢服细、絁、布,色用黄、白,庶人服白,但不禁黄,后以洛阳尉柳延服黄衣夜行,为部人所殴,故一律不得用黄。”尤其是到了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军次陈桥驿,以黄袍加身而称帝,至宋代以降,除帝王外,禁臣民服用赤黄之色。
大唐服饰华美,但服饰制度严格,服色不可为所欲为。大唐的服饰已有制度,上至皇帝、亲王,中至百官,下至士农工商都当执行。“五品以上,通著紫袍,六品以下,兼用绯绿。胥吏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皂,士卒以黄。”
唐高祖武德年间,规定天子常服,“唯以黄袍及衫,后渐用赤黄,遂禁止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杂色。”虽点名赤黄(赭黄),实际上黄色已渐渐专属皇帝、皇室。唐太宗贞观四年(630)规定官服服色:“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下服绯,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以青。”唐高宗上元元年(760)八月又制定:“文武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并金带。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并银带。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黄强说,这是因为民间仍然有僭用黄色的,诏令被执行虽然有一个时间过程。但是诏令在宫中却是执行最为严格的,宫中的织造机构自然不会服饰僭越,尤其是皇家的服色、服饰,那是绝对不允许他人染指的,违者就是大罪。比如剧中尚服局的主事卓锦娘的襦裙就不能使用土黄色,属于僭越。
白衣虽潇洒,但裴行俭为官后不适合
另外,许魏洲饰演的男主裴行俭常一身白衣,十分潇洒帅气,但用白色也有讲究。古代社会艳丽服色指允许官家使用,白色、黑色、褐色才是百姓服色。剧中裴行俭第一次出场,追随苏定安将军时,尚未参加科举,只是一个士人,一介白丁,穿白色袍服符合身份。等到了第四集在醉香楼题诗,此时的裴行俭已经是四门学官员,就不能再穿白衣。
黄强说,士人古代指读书人,士这个阶层介于官与民之间,没有显达时是民,显达时是官。按照惯例,士人还没有进入仕途时,只能穿白袍(衣)。因此,通常称尚未有功名的士人为白衣公卿,科场高中,授予官职,转身成为公卿。《唐六典》记载:“四门博士三人,正七品上。助教三人,从八品上。四门博士掌国子博士之法。助教以下,掌同国子。”四门学博士是正七品上的官职,官职相当于县令,教职相当于今天大学讲师。按照唐代服色制度,应该着浅绿色官服。“身为四门学官员的裴行俭来酒楼喝酒,并无规定必须穿官服,但是也不会穿士子、百姓的白色服饰,拉低自己的身份。因为白色服饰早不适合已进入仕途的裴行俭。”
库狄琉璃究竟该穿襦裙,还是胡服?
再来说说女主库狄琉璃,她本为定居在长安的胡人第二代,胡人穿胡服属于民族服饰,汉女着胡服,是效仿扮美,因为胡服、胡舞、胡乐在大唐长安是流行元素,时尚的标榜。走在长安街市,感受最深的就是胡风胡俗,见到络腮胡子、金发碧眼的胡人,身着胡服的汉族女子,都很正常。
帷帽、羃䍦、浑脱帽都是胡帽,回鹘(纥)装、翻领窄袖袍、小口条纹裤、透空软锦靴都是胡服。因此,黄强认为,在胡服盛行的大唐,在汉族女子都以穿胡服为时尚的长安,一位胡人后裔库狄琉璃,穿着其民族的服饰胡服,应该更合适。
剧情设计了如意夹缬店新画师身份,以掩饰女主真实身份,但是其民族仍为胡人,裴行俭等文人士子称之为胡姬、胡女。剧中人物服饰对照鲜明,琉璃舅舅胡人安四郎穿翻领胡服,太子李治穿翻领胡服,胡人库狄着汉人服饰,胡人后裔库狄琉璃、库狄珊瑚穿汉人的襦裙、披帛,这样的人物服饰设计,有些随意。
黄强说,服饰表现时代的是审美倾向,时尚潮流,具有社会的普遍性。胡服不仅对唐代社会风尚有影响,还影响到唐代官服,初、盛唐时期流行窄紧直袖式样,中晚唐以来胡风渐弱,流行中式宽衣大袖。《风起霓裳》一方面要突出库狄琉璃的胡人身份,另一方面又要表现唐代襦裙的代表性,于是就让胡人琉璃错位穿戴汉人襦裙,而不是时尚流行的胡服。也还有穿襦裙(汉服),戴帷帽(胡帽)的混搭穿戴。而像裴都尉府斗花大会,都是汉族贵胄家眷与请来的良家女子,着襦裙、披帛,就符合身份与环境。库狄琉璃作为服装设计师入乡随俗,着汉家襦裙也可以理解。
隋唐翻领对襟胡服展示图
此外,以龙袍为皇帝以一贯之的服装,不分场合都穿,也不妥。按照《旧唐书》记载:唐代皇帝“其常服,赤黄袍衫,折上头巾,九环带,六合靴,皆起自魏、周,便于戎事。自贞观以后,非元日冬至受朝及大祭祀,皆常服而已。”龙袍是大祭祀、受朝等祭祀、庆典时所穿,换言之,很多时候,皇帝不穿龙袍。至于太子李治微服穿翻领胡服也不严谨,因为作为国家储君,衣着也是有规定的。
唐代翻领胡服泥塑作品
黄强认为,影视剧受众面广,传播性强,影星的风尚引领作用强大,因此借此多普及服饰文化,正本清源也非常有必要。而对观众来说,追剧还能学先服饰文化,了解古代时尚,既有趣也有所得。(记者 张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