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作压力主动降职了该走还是留(人到中年听说你突然)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年人成为了全社会“群嘲”的对象。人到中年,能够被记住的关键词仿佛只剩下“危机”。

最近,身边一个某大厂出身的朋友正在面临前半生最大的一次难关。在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在已经工作了十几二十年之后,所有积累的一切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他被裁了。

就像现如今的很多互联网公司那样,作为35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也“被”消失了。

人到中年,失去了现在的工作,重新找一份的代价似乎比年轻人大太多了。只是,面临危机的职场中的中年人,只能坐以待毙吗?

中年,有的时候不仅仅是年龄,更是一种生活状态。谁都会变老,谁都会面临所谓的“中年”,而是否选择“危机”其实主动权掌握在你自己手里。

因工作压力主动降职了该走还是留(人到中年听说你突然)(1)

01. “对不起,35岁以上的我们不招……”

十几年前,身边几个快三十岁的朋友选择了读研或者出国。

我很理解他们的选择,在职场打拼了几年后,在一切趋于稳定的情况下,为了将来的长远考虑,再次投入金钱和精力去进修,无非是想为自己带来更多的升值空间。

其实管理一家企业也是如此,作为老板,你需要想的是投入最低成本获取最大利益。在投入相同的情况下,自然是年轻员工带来的回报更大。如果招聘年纪大的员工不仅“不值”,还有面临至少三个问题:

问题一:下属比领导年纪大,不服管也不好管。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出现,大龄员工很听话,那么他多半是想到你这儿来养老。你开的又不是养老院。35岁工作差不多十年,刚好是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不愿意受人管的时间段,如果直属领导再比自己小,估计大龄员工更容易坚持己见。不同年龄段,有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很难改。

问题二:身体出状况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即便他自己没事,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多半会耽误工作。2008年,我在企业做HR,招聘了一位国企出来的高管,当时他有关系可以帮公司开拓局面。记得这人年纪大概四十出头,每个月至少请一周假,不是自己有病,就是孩子身体不舒服,或者老人需要他陪着去医院。老板觉得他有价值,用了大概一年,等这位价值被榨干之后直接开除了,给了足额赔偿。当年我还年轻,觉得这么做很正常,现在想想未必。

问题三:年纪大,内斗经验丰富,容易把企业搞的各种乌烟瘴气。如果不是企业自己培养的员工,同时这人从大公司跳槽过来,多半内部斗争经验很丰富,这对企业发展根本没有帮助,还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之前一个朋友的公司引入前外企高管F先生,年纪不小是个劣势,朋友的公司在融资,正是发展势头较好的时候,公司觉得这人有行业经验和资源,可以带一条业务线,帮公司创收。结果F来上班第一天就感觉不对,请自己小团队吃饭就表明了“大家一条心,挖挖墙脚”的意思。不出一个月,F带的小团队跟公司老板离心离德,拿着手里的客户资源谈提高基本工资和分成百分点。老板一气之下开除了整个团队,员工少了一半。从结果上看,还不如不招F来,他不来的话,公司业务虽然发展的慢,但至少会保持前进的状态。

有朋友可能会说,别看我年纪大,但是我肯学啊!不比年轻人差啊!怎么说呢,能这么想的中年人就已经落了下风,你怎么能跟年轻人一样呢?

因工作压力主动降职了该走还是留(人到中年听说你突然)(2)

02.“人到中年不如狗”,有道理!

给你个建议,如果你三十几岁,四十几岁,最好少看市面上的那些二十来岁的所谓斜杠成功青年写的职场建议,一来这些所谓的成功只是个案;二来年轻人还没活到老,无法体验体力下降带来的影响。

前两天,一个四十多岁的朋友搬家。后来聊天,他说不得不承认“确实不年轻了,20岁时搬家当天晚上还能喝顿酒,这次只是盯着,没有动手搬,结果昏睡了一天。”

几年前,我还在职场的时候有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公司里怎么没有上年纪的人?

现在想想,有了答案,他们跟我一样退休,或者“被”退休了。

关于中年的成长,有三个影响面很广的说(pian)法(ju)。

第一个说法:“35岁以后,找工作就得靠内部推荐。”

大部分情况下,人人都会在35岁之后继续工作。可是中层、高层职位就那么几个,并没有很多内部推荐的机会,你认识很多猎头也不行。

退一步讲,即便有老板愿意公开招聘35岁以上的你,而且年薪百万,他必然也是有所企图的,无非是快速增加公司业绩或者其他你能带来的价值。当然,前提是你得有可利用价值。

社会发展这么快,每个人都缺乏耐心,老板身上担负着公司的生死,自然耐心更少。长则半年,短则2、3个月,新来的中年人如果不能拿出看得见的业绩就得滚蛋,那些PPT派中老年在企业里很难生存就是最好的例证。

除此之外,得到公司高管的位置仅凭努力也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站队正确,而这更是需要运气。

别忘记35岁之后还会有40岁,你好不容易在企业里做到高管,结果公司卖掉了,老板换人了。不用太动脑就可以想见新老板会怎样对待“前任高管”,好的话降职让你自己走,差的话立马让你离开公司,这也不是不可能。

很可能几年后,四十几岁的你又开始面临这种“危机”。而那时离法定退休年龄还有十几年,请问你怎么办?

第二个说法:掌握核心资源,让自己不可替代。

这种说法与其说是骗局,还不如说就是违反商业逻辑的笑话。让员工掌握核心资源的公司早倒早好,这个员工是公司高管也不行,除非他是老板。可老板就不能再称其为“员工”了。

现代企业对岗位设置的基本思路就是“让每个岗位以及岗位上的人可以随时被替代,而且不影响系统运行”,换成人话就是“大公司设置岗位的目的就是要做到员工像螺丝钉可以相互替代”。

有朋友可能会说:“大公司这样,那咱们就去小公司。用资源拿(yao)住(xie)老板!”首先,小公司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他们还希望你多教点东西,其次小公司老板可以接受某个员工的要挟,这位下属还成功了,那公司离倒闭肯定不远了。

在老板眼中,除了自己以外谁都可以被替代。他相信的不是“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而是“永远有年轻人、有更便宜的人、有更好用的人可以招聘!”

第三个说法:“中年再开始学习也不晚,机会多的是。”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过,“如果人倾其所有为头脑投资,那么没人可以把这些拿走。对知识的投资是获益最大的事情之一,永远投资自我教育。”我觉得“中年再学习也不晚,机会多的是”刚好印证了富兰克林的话,只是后半部分不令人愉快——纵然不期盼管理层职位,年纪越大机会也就越少。

此时总有人喜欢提褚时健老爷子70多岁开始创业,摩西奶奶80岁才开始学画画,他们之后都有所成就,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不正是因为这些成功者是人类中的极少数才被拿来当案例说吗?还有任正非40多岁被开除后创立华为的例子,全世界也只有这么一个华为而已,其背后还有很多不为我们所知的事情。

现实的情况是,如果应聘基层岗位,那么同样的职位HR会选择年轻人。

举个例子,25岁、35岁、40岁去应聘生产线操作工,境遇是不同的,后两者就算应聘成功,考虑到从事的工作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工资也不会高过25岁的年轻人。

如果应聘中层或者高层岗位,那么HR主要看求职者能否给公司创造价值、带来资源,真的可以你就不会走HR面试流程了。老板会亲自把他们认为能创造巨大价值的中年人请到公司,HR只负责走过场……只是问题在于,老板能请动的都未必有资源,有资源的人早就自己开公司了。另一种情况是,大公司高层中很多人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地位不过是源于公司的背书,离开公司自己什么都不是,所以他们宁愿陷入与同事的互掐也不愿意跳到小企业。能做到高层,至少要头脑清楚才行。

“什么时候开始不晚”指的是自我投资,或者职场上之前已经积累了很多资源的大佬,对我们这种普通人而言,35岁再重新开始确实有些晚了。

如果你工作三年就达到了别人工作十年水平,那就叫性价比高,公司都愿意要;如果你工作了十年,还准备跟年轻人拼一拼,做一样的事情,那就是公司性价比最低的员工,会被无情抛弃。

我有个朋友S,之前做设计,30岁之后转了管理,谈及原因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S做设计师时有位同事,40多岁还在做设计,每天都9点才下班,可工作量并不大,任务也不必天天加班。S没忍住问了其中原因,得到的答案是:不敢早走,怕丢工作。

这事对S刺激很大,他觉得自己40岁时如果也落到这步田地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如今的S已成功转型为某民企的高管,日子过的不错。他的转型也许没有代表性,可他对年过四十职场生存境遇的反思值得我们学习。

因工作压力主动降职了该走还是留(人到中年听说你突然)(3)

03.公司会如何对付那些多余的中年人

人到中年,可能是被清退的目标,也可能是被要求清退别人的人。无论怎样多学些招数,更容易在博弈中取胜。

先给“多余”下个定义,那就是:如果是基层岗位,公司拿相同或者更低的薪水可以在市场上找更年轻的应聘者;如果中层或者高层岗位,公司觉得这些人性价比太低、年纪太大不能再带来超越预期的价值。这些人就叫多余,多余的都会被清退掉。

如果开除中年员工成本过高,最好让其自行离职或者按“无法胜任工作无赔偿”开除,此时HR多半会接手清理多余员工的Dirty Word,考虑到被清理的一部分是35岁以上,家中有老有小的员工,之前还曾出现过刑事案件,所以一般会分以下五步。

【说明:以下五步中,“员工”指企业中具备一定职务的技术主管、管理中层或者高层】

第一步,毫无征兆的全面公示绩效,多余的员绩效不达标。

这步最狠的地方在于“毫无征兆”,中年员工以为自己在管理层,位置已经稳了,公司业绩不错,失业轮不到自己,此时给予其一次重击效果会很明显。一次绩效不达标到不了开除的程度,同时又给员工敲了警钟,要么早早自谋出路,要么做好降职降薪的思想准备。

做过绩效考核的人都知道,这个分数可高可低,重点看你的领导愿意不愿意保你。如果愿意,那绩效再差也可以说成是市场原因;如果不愿意,客观绩效指标再好,主观分也给你打个不及格,理由是“工作态度不好”,根本没地方说理。

第二步,要求该员工提交日报和工作成绩。

表面上是帮助员工进步,让他们每天给部门直属领导和HR交一份日报。到这一步,要脸的年轻人估计已经辞职了,但是考虑到中年人自知出去不太好找工作,多半会坚持。

HR此时的真正需要做的就是收集证据,以后走劳动仲裁,这些都用得到。日报不可能每天都有变化,天天都一样就是工作懈怠的最好证明。

此阶段HR和直属领导都不会找中年员工谈话。先等员工把激动的情绪放凉并做好思想准备,接下来一步HR才会找他们谈。

第三步,当面沟通,选项包括“降职降薪、转岗、提供再培训机会”。

到此,HR会出面与多余员工面谈,内容很容易猜到,大概三条路:保持原职能下的降职降薪,转其他岗位,公司提供再培训的机会以方便员工适应新岗位。反正就是不会提主动开除你。刚刚已经说过那样太贵了,如果开除更能节省成本,公司早就这么做了。

结局并不是现在定的,公司决定除掉你的那一刻就已经定了。

第四步,表面上给中年员工选择权,并签署相关协议。

无论是以上三种的哪一种,HR都会代表公司跟员工签署协议以防万一。表面上是你自己选的,其实每一个都是公司期盼的方向。

我做HR时见过一些人硬扛,希望能最后拿到赔偿,无一取得成功。原因说来也很简单,HR代表的是公司,这是职务行为,而员工则代表个人,谁的力量大、能坚持的久呢?答案不言自明。

第五步,持续跟踪,把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无论是否留在公司,HR都会定期对员工进行评估,有必要的话还会面谈。一来是舆情管理的需求,二来也看公司的判断是否正确。

大部分有能力的中年人到此估计已经羞愧地离开公司,也不愿意提及这段不愉快的离职经历,少部分人保住了工作,不过代价是降职降薪、内心极度恶心。

曾见过企业里的财务经理转成行政主管的,不但降职降薪还转到了非专业岗位。HR找他谈话问是怎么想的,回答是:确实出去找不到工作了,在这家公司坚持了十一年,不想走了。公司觉得开除太贵,那就留着呗,留着养老,也挺好!这种机会毕竟不多。

以我个人的经验,留下的那一小部分人多半也坚持不了太久。人到中年了,谁不要点儿脸呢?

那是不是到了35岁就必然会这样呢?没有其他办法和出路了呢?也许未必。

因工作压力主动降职了该走还是留(人到中年听说你突然)(4)

04. 降职?降薪?被裁?30 的你遭遇职场“中年危机”了吗?

如果有些事情无法回避,那么我们也许应该准备好应对之策。在这里提出两条基本原则和三条建议,希望能帮到大家。

基本原则一:面对现实。

人到中年不要再装嫩,除了要面对生活的重压之外,还要承认身体的衰退。中年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有其必然的规律,肌肉不再强健、眼睛不再清澈、头脑也不如年轻时灵光,承认这些之后才会找到应对之法。

正如相当一部分观众看到某女星60多岁还演18岁的少女时会产生心理不适,年近40岁的中年大叔还想着怎样连夜加班跟年轻人一起工作是对现实的蔑视,后果会很快凸显。

也许拿起保温杯并不是坏事,人到中年保温杯都不敢拿才是问题。

基本原则二:谁也靠不住。

有句话说的好“靠山山倒,靠人人倒,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说到靠人,有些企业中层指望自己跟对老板可以万事大吉,此类中年人会在老板失势之后被干掉。另一些人则“指望行业不衰退、指望自己的技能不过时”,这本质上也是一种“靠”的思想,想吃老本……

现在社会发展太快,行业和技术都在更新,一味吃老本的结局很可能是没饭吃,在被公司扫地出门之后被迫重新求职,跟比自己小20岁的人竞争,仅是想想都难受。

还得自己长能耐,长能换钱的本领。

如果你能掌握以上二条基本原则之后,再来看看下面这三条建议。采用哪条都可以,结果也并不存在对与错,还是那句话只要适合自己就好。

第一条,培养一项业余爱好,如果能变现就更好。

降职降薪之后,中年人无论是否选择离职都应该对职场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现如今没有公司能保证我们干到退休,有时甚至公司愿意,无情的市场都不允许。

如果公司并非是你最后的归宿,那么为了我们的身体培养一项业余爱好。 这次可以顺着自己的性子来,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诸如健身、烹饪、园艺、写作等项目都可以试。

有爱好可以舒缓心情,做的好还可以用兴趣变现,从这个角度看人到中年的沉稳心态也许真的是我们的优势。

之前文章提到过两个这方面的成功案例,一位是开面包房的前市场部经理,另一位是转型健身教练的中年程序员,他们都最终找到了归宿,也许这才是真的都挺好。

第二条,掌握理财知识,不要被骗。

我在此处讲的掌握基本理财知识并非希望大家去炒股票、买理财产品,而是提升自己的辨别能力,不要受骗上当。拥有财产性收入是大部分的人梦想,由此受骗上当的也不少。之前流行一句话“你想的是他的那点儿收益,他惦记的可是你的本金”。

积累不易的那点儿资产,被骗光可是非常之快,甚至未必是被骗光,也可能是自己技术水平不到位。

分享一位前同事U的真实经历。

U数学系毕业,工作十多年,一直业余时间研究“黄金指数基金”赚了万把块钱,自认很有心得。大概2015年前后,U辞职全身心投入炒指数基金这件事,用100倍的杠杆(可以简单理解人借钱抄股)赚了的话百倍收益,赔的话倾家荡产——本金就是U的全部身家。入场不到两个月,一个交易日指数狂跌,1分钟不到U就爆仓了,不但赔光了之前的利润,还把100万本金也赔进去了。

又过了一星期,U回到前公司老实地上起了班,此前他是准备自由职业到老了。他还跟老板借了25万还之前的债。那怎么还老板呢?方案是从U的工资里每月扣一部分。

每当提起此事,我都背后发凉。人到中年之后应该更谨慎,即便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都未必能赚钱,更何况是不熟悉的领域。

多学理财知识,不为赚钱,只为保住本已不多的本金。

第三条,适当考虑“佛系提前退休”。

最近几年,总有人爱谈“财务自由”、“提前退休”,大概意思是“不再为了钱而工作”,并非“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限制不可以完全随心所欲,思聪少爷的直播都关门了。

有钱未必真能心想事成,控制对金钱的欲望时,我们倒是有机会提前退休。

在此分享一个“佛系提前退休”的概念,做到控制自己的欲望、尽量少花钱,保持基本收支平衡即可 。如果你已经在居住地买了房子,又不开车,没有太花钱的嗜好,那可以考虑一下。

人到中年也许真的应该退下来。

我选择的就是这条路,源于几位前同事的突然离世,其中不乏身家过亿者,有钱也买不了命 。当时觉得赚再多钱也不如有更多机会陪家人,不要错过孩子的成长,不要错过与爱人共度的时光,不要错过陪父母的机会。

“佛系提前退休”本质上是控制欲望,多向内求。

我从2016年开始实践“佛系提前退休”至今,虽然收入锐减至之前的10%,可是这种生活压力小,每天作息有规律,身心更加自由,偶尔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一晃四年就这么过去了。

目前,我的的状态在文章《我今年42岁,第二次退休已经坚持四年了》中有提及,希望对您有帮助。

年轻时,谁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斗升小民,觉得自己会是最终胜出的人。人到中年,我们才开始渐渐认清自己的真面目——普通人。普通人就应该过普通人的生活,之前的高职高薪或许就真的是老板多给了,降下来是对的。这并非阿Q式的自我安慰,而是真实的想法。

遇到灾难时,很多人会抱怨“为什么会是我呢?”,我倒是想问:“为什么就不是我呢?”从概率角度看,每个人都有遇到问题的可能性,更何况人到中年有些事情是自然规律。

人到中年,接受现实,做好充分的准备,尽力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以前曾认为“奋斗到死”是我们这一辈人的宿命,现在看来“为谁奋斗”也许比奋斗本身更值得思考。

收窄视野,自洽人生。

因工作压力主动降职了该走还是留(人到中年听说你突然)(5)

相关文章:人到中年,你还敢跳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