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读书方法(高效学习方法)

从人类的祖先猴子们站起来不再跟森林里的其他动物正面硬刚拼体力开始,区分大家生活条件的一个重要因素应该就是学习能力,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高效读书方法?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高效读书方法(高效学习方法)

高效读书方法

从人类的祖先猴子们站起来不再跟森林里的其他动物正面硬刚拼体力开始,区分大家生活条件的一个重要因素应该就是学习能力。

学会取火就不用再生吃活吞,就像今天能够快速洞察到新商业机会的人不用受冻挨饿,学会某项稀缺能力的职场人能够获得更高的报酬,学会课本的知识及解题思路的小学生就能够考个好成绩的优越感是一样的。那感觉大概也像极了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而刚好没有掉下来。

21世纪了,关于学习仍然有大量的误解。有人觉着学习没有方法,只能靠死记硬背。基于这个认知,学习注定是苦的,跟快乐无缘。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孜孜不倦地学习呢。

学习是有方法的,只是因为很简单,常常被人们忽视。又因为很简单,反而很多人都不能够轻易做到,更不能轻易坚持做到。

总结下来,高效的学习方法的核心就是被动变主动。主动的动作是思考,思考的方向一个是澄清概念,一个是获取框架结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就是输出倒逼输入。

1.被动变主动

学习一旦变成主动,效率与被动是完全不一样的。

即使是参加老师安排好的课,仍然可以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带着问题去听。听一听老师是如何讲解的,自己最开始为什么没有搞懂,这个知识的背景、作用、应用分别是什么样的。

这也是为何我一直有一个观点,这个时代,知识是廉价的。因为只要你有问题,就可以去网上搜索相关的答案,而且往往能够获得目前全球最新的研究成果。

这个过程就是被动变主动。主动学习的形式不见得一定是上课,可以自己阅读经典,也可以向身边的人学习,打游戏、做项目等等活动中都可以发生。

2.多思考

无论打算要学点什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第一条,被动变主动,而主动做什么呢?就是思考。

当然你会说,这不是废话吗,孔老夫子都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但是,恐怕大多学习者,对于这句话也都是直接拿来主义,并没有认真思考过。

在《思考,快与慢》中,理性、逻辑思考这件事既消耗大脑的能量,而且速度比较慢,非常不容易。所以,我们的大脑天然不爱思考,能有现成的路径或者经验则会毫不犹豫选择现成的。古人依靠口口相传的经验,一样能够在方圆几里的村庄过完一生。

那么思考什么呢?究竟如何科学思考呢?

底层是发问,能有自己的问题。所谓自己的问题,就是有别于别人的问题,不是拿来别人的问题问一问,而是自己看到这个现象的时候想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发现什么问题。

3.基础概念

好吧,仍然不知道问什么问题,可以有这两个办法。

第一个就是问知识中的概念的基础含义,这里就有大量的问题,而且会发现有些概念又是建立在需要更加基础的概念之上。直到了解了基础概念,才算真正弄懂了这个小领域的一点知识。

举个例子,刚才说了很多次“基础”,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张口就来。但“基础”到底是什么意思?“基”与“础”又分别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

基,叠加的夯土层,墙始也

础,垫在柱下的石礅

基础:埋墙基为基,立柱墩为础;建筑物的地下部分。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指经济基础。

——现代汉语词典

经过这么一问,才了解到他们的原始含义还真有不同。同样的,理解了这个概念,接下来就可以去寻找任何一个领域中在最底层,那些支撑上层建筑以及形成四梁八柱关键结构的知识。

世界经合组织(OECD)将知识分为四大类:

(a)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 - what),主要是叙述事实方面的知识;

(b)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 - why),主要是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知识;

(c)知道怎么做的知识(Know - how),主要是指对某些事物的技能和能力;

(d)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 - who),涉及谁知道和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知识。

而任何一类知识,都是由大量的概念构成的,而想弄清楚这个领域的前提即澄清其中的概念,并且不断追问,一直到最最底层的基础概念。

4.知识框架

除了问概念,第二个就是问框架。即基础支撑着的关键结构是什么。

比如说,有同学想要阅读《影响力》这本书。

那么需要先看到书中互惠、喜好、社会认同、权威、稀缺、承诺与一致、联盟七个原则,这是非常明显的结构。然后作者又在每个原则下,细分出不同的内容。但同时还能够看到作者在开始讲述了“why”即为什么书写这本书,接下来详细阐述“what”,那些影响力的形式和来源,而且每一章节都不忘讲述“how”,即如何使用及如何防范。

随着精力的投入,就可以沿着这样的知识框架,不断地向内填充内容,一层一层地深入。同样也可以把这部分内容,内化为自己知识框架中的一部分。

5.输出

其实我们都大大低估了输出的作用。“最好的学习就是教给别人”,也就是输出倒逼输入。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再回顾一下,学习的核心是主动替代被动,并且说到主动要做的事情就是思考,思考的过程即发问的过程,先问概念,再问结构。到这里,很多人已经有“我懂啦”那种学习的快感了。但是不好意思,这还没有问完。

接下来一步仍然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讲给别人听,或者写出来。

因为,在讲给别人听或者写出来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那些自己并未意识到的知识漏洞。如果我们不够熟悉,根本无法把别人讲明白。强迫自己输出,同样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就能够倒逼自己重新检查自己知识输入的情况,这时再看看“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讲得是真妙啊。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思考这件事终究发生在我们大脑内部,有没有思考,思考有多深,只有自己知道。现代脑神经科学发现,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本质上都是在大脑中建⽴新的神经突触,就像身体的肌肉一样,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锻炼,肌肉会越来越结实。⼤脑中的神经突触也是,只有不断思考,反复训练,神经突触会越来越发达,各种知识的连接发生的可能性会越大,也就越有机会触类旁通,实现创新。

无论你是学校的学生,为人父母,还是职场里的年轻人,还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在这个社会中更好地生存下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学习力。

拥有学习力的人相信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来解决。这背后更是一种成长思维。

所以,在学校里,只要你开始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每一门科目的基础概念、知识框架,并且不断地发问,你的学习成绩不会太差,更重要的是你将拥有毕生受益的学习方法。

所以,在培养孩子的时候,父母不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规划孩子的未来,而是主动学习他们的个性、特点,以及这个时代的趋势,去努力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

所以,一家企业也不可能墨守成规,依靠传统的打法试图不断获得业绩的突破,而是要学习了解客户当前真正的问题和需求,洞察新的商业机会。

所以,一个职场中的年轻人想要快速提升的基础,就是先掌握这种学习自身领域知识的能力,从而能够比别人更快地理解并掌握产品或者业务的逻辑及特点,锻炼自身专业能力。

最后可以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理工科背景的我能跨专业考上社科类硕士并如期完成论文,实在不是因为我聪明,主要正是依靠方法加勤奋再加上运气。

我深知方法的重要性,所以从选题、研究设计到论文写作,每一步都主动寻找最科学的方法。比如,因为缺乏学术论文写作经验,所以主动搜索社科类论文写作方法的书籍、主动搜索质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而且主动寻找社科类优秀的论文反复拆解分析,获得知识框架,以及目标研究领域的基础概念操作思路等等。甚至还抓住朋友到家里做客的机会,主动把自己的研究进展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讲出来。如果你问有用吗?回答就是简直太有用了,一讲就知道,自己压根没想明白,而且不知道的东西还太多太多了……

但需要提醒的是,这些终究只是方法,仅仅知道方法距离学会还差很远。更重要的是应用方法,也就是大量学习的实践。选择正确加上足够勤奋,还只能保证大概率成功,最后还需要加上一些运气。

毋庸置疑的是,科学的方法可以让学习效率大幅提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