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人的依恋是什么(四代人的沛中缘)

都知道历史是人民谱写的,但开篇人往往都是当代的精英阶层要么握有丰厚的物质,要么占有大量的土地要么有奇伟大略,天将降大任于斯沛中的首任校长李昭轩先生,就是开沛县中学历史篇章的第一人,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四代人的依恋是什么?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四代人的依恋是什么(四代人的沛中缘)

四代人的依恋是什么

都知道历史是人民谱写的,但开篇人往往都是当代的精英阶层。要么握有丰厚的物质,要么占有大量的土地。要么有奇伟大略,天将降大任于斯。沛中的首任校长李昭轩先生,就是开沛县中学历史篇章的第一人。

那是1923年,民国时期,老先生是如何百般艰辛,万般卓绝的办起学来,我们失敬不考。单说这齐天之祚,荫荫之荣,被覆我们沛人几辈又几辈。我们家就是这其中的承荫之一。

我的故乡,是沛县城北十五里地的大屯镇郝尧村。家中上下有四代人,曾进出过沛县中学的大门。时间跨度很漫长,也很艰辛,有无奈,有期待,也有希翼。

那时的沛县中学,初高中合一,是沛县最高学府,是青年学子走出沛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第一块基石。能踏上这块宽厚、坚定基石的人凤毛麟角。凤毛麟角的背后,不是名门望族,就是鸿儒码学。我们小户人家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是望学兴叹。

解放前,我爷爷郝中洪家中有一磐厚大的石磨,一头大灰驴,经营着加工小麦面粉的生意。那时沛县还没有解放,地下县委书记郝中士和爷爷同村。通过他的介绍,我爷爷揽下了帮沛中食堂加工面粉的活计。

听爷爷讲,他一星期要去沛中送一次面粉,沛中人只吃前四破的面粉。剩下的麦麸子是加工面粉的报酬。是我爷爷一家生活的保障。这石磨,磨出了房上的袅袅炊烟,磨出了全家人生生的希望。

爷爷每次送面粉回来,把下次加工的小麦拉回家。时间长了,我家的大灰驴也认识了去沛中的路。有时爷爷劳累过度,在车上睡着了,醒来时已到沛中门口。大灰驴稳稳当当的停在门边。通人性的牲畜真是人类的好帮手。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家的大石磨,大灰驴曾为沛中的莘莘学子立了大功。我爷爷为早期共产党的教育事业,做着一己之力的担当和奉献。

解放后,沛县城里有了面粉厂,我爷爷才失了业。那大石磨依然在转着,只是由牲畜换成了人力。大灰驴早已归了合作社。

我爷爷有四个儿子,由于家境窘迫,只有我父亲老三郝心广上了学。爷爷每次到沛中送面回来,总是夸说沛中的楼房古朴厚实,连窗户上的玻璃都是五彩的。说的是现存的省级保护单位《晓明楼》。还说校舍干净,铃声清脆,书声琅琅。一提起沛中总是两眼放光,早烟袋窝子抽的吱吱发响。好像爷爷自己也成了沛中的学生。

父亲听到爷爷的忠心的赞美和描述,必定瞅个机会,爬上驴车,跟到沛中开开眼界,见见世面,感受一下沛中的味道。啊……,那优美的环境,肃仪的师表,儒雅的学生,父亲躲在屋角楼后看了个够。心中那个羡慕,眼里那个巴望,好像一眼看到了人生的锦绣。他晃了晃拳头,我一定要成为这里的学生。

父亲连读至读,沛县解放了。父亲刚好六年级毕业了。父亲上学晚,且断断续续,六年级读下来已是十七岁,那时的沛县百废待举,求才若渴,父亲六年级的文化水平已是袋中的锥尖。被聘到银行,干起了币帛钱钞的工作。读沛中的愿望泡了大汤,心中只留下对沛中的恭慕和想往。后来因工作需要,又进修了专科学校。

我是长女,出生在1951年。上学一天也没有耽搁。小学六年,学习成绩一路拔尖,1963年顺利考上了沛县中学。圆了我家三代人的梦想。

当我走进沛县中学,心中升起无限的希望,我要在这里发奋图强,走向人生的辉煌。

这里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同学们求知若渴,朝朝日出嫌迟,夜夜息灯恨早。演勾股于黑板上,背唐诗于夕阳下,看试管中钠和铁的置换。图文数几,臻妙穷理。

在这里,我们用诗歌赞美时代。用文字书写明天。用激情佐证青春。用卓越拥抱未来。

转眼间已读到初三,考试成绩还是全班第一,班主任罗雪梅老师写在成绩报告单上。我爷爷笑的合不拢嘴:俺家出了个女学生。一个女字多少带点轻重之意,我那大字不识的爷爷呀,我不怪你,在你的心中,男儿才是赶驴上路的角,男儿才是读书上学的料。这是生活所迫。我要证明给你看,女子也顶半边天。

正当我学络大开,奋勇追梦之际,平地起风雷,炸响了文化的大革命。这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把沛中掀翻了,把沛县撼动了。那场面,那阵势,无人能驾驭。乱了,乱了。人心乱了,秩序乱了,各级政府也乱了。

当时彬彬有礼的师生,一夜之间转换了身份,成了各种头衔的红卫兵。涌向大街游行了。他们撕了条例,砸了文物,批了当权,斗了典范。人人都成了指天画地的英雄。沛中,可爱的沛中,原是精英的摇篮,栋梁的土壤。最后竞然是操场安静,教室空荡,书和笔各自悲伤。有人说这是时代的误会,民族的不幸,姑妄听之,只有整顿乾坤,喝断东流水之辈才能定论。我们只有仰望星空了。

斗转星移,四季有序。

1992年,我儿子胡光也考入了沛县中学。师从王福占,刁成诲师中的大师。那时的沛中初一收八个班了。儿子的成绩也是可圈可点。几大主科在年级也排过一二名,高考时,化学卷子是150分,儿子考了148分,给代化学课兼班主任的王福占老师争了一功。一考定了乾坤,如今儿子定居南京,长孙已入南京名校金陵中学。这后浪一族正奔涌而来,世界将是他们的世界。

沛县是汉朝刘邦的故乡,这里千百年来国士殷殷,贤臣济济。从沛中走出的一众才子,和社会精英,是谁造就的,毋庸置疑,是伟大的时代,英雄的民族和万岁的共产党。然而更得益于历届沛中的领导者和决策层的办学理念。他们秉承立党为公,立学为先的宗旨,为青年谋立身,为社会谋公正,为国民谋幸福。为今天中国的崛起打下牢固的基础。

他们勾玄决疑,殚精竭虑,做着蜡烛般的献身。从第一任李昭轩校长到马竞夫……到季传民,一直到目前的现任,哪一个不是红叶经秋,寒菊着霜。他们的师品,师德,师质皆是师中的王者。他们的修养,函养,素养皆是树人的典范。有仁心,有担当,有奉献的沛中人将彪炳铭册,世代弘扬。

全文完,作者郝素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