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文化习俗及讲解(苗族婚俗)

苗族文化习俗及讲解(苗族婚俗)(1)

湘西苗族姑娘初次外出结交男朋友苗语称“讲链讲规”或溜比溜苟”,直接翻译就是“放鹰放鹞”和“采果摘籽”。小伙子结交姑娘叫帮链帮规”或“溜背溜喜”,直接翻译就是“打鹰打鹞”和“攀花摘卉”。

湘西苗族青年幽会也有暗号和密码,这就是“草标”。看到草标,就知道各自的行踪。初相会时,女方如先到达约会地点,必先在约会地点的路口留下一个草标。这个草标的含义只有赴约会的情人知道,有如密码一般。

不过,也有一般人都能看懂的草标。一把草上结个疙瘩,疙瘩结在草尖上,草根朝幽会的方向,则暗示一方先到,示意对方循来。后者看到这个草标,必须留下一个草标,疙瘩结在草的中部。这后面一个草标暗示过路者,山中有情人幽会,请走大路。行人见了这样的草标,一般都会避开,以免撞见别人的幽会。

居住在云南南部的苗族,青年男女中有一种打毽活动,十分有趣。毽子就是中国民间都用来踢的那种,打毽的板和乒乓球拍差不多。男女青年在打毽活动中,输的一方要让赢的一方“揉耳朵”,不许反抗,但可以跑。

如果输赢双方的男女没有情意,纯属比赛,那赢者会使劲揉对方的耳朵,直到对方耳朵发烫为止。如果对打的男女相互有爱慕之意,输者会主让者耳朵,而者是不会使劲揉的,而是红着脸轻轻摸一下对方的耳朵。也有一输就跑,赢者假装追赶,两人一直跑到无人的场所,倾诉衷肠。

苗族文化习俗及讲解(苗族婚俗)(2)

在传统的踩花山节期间,云南金平苗族青年到了花山场上,好心的主人早已为青年们准备好了几套“土”是用竹筒蒙上油纸、将线从中穿过而成的。男女在“土话”上,用对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问对方的情况。

唱到兴起,小伙子会将“话筒”交给一边的伙伴应付,姑的样。如果相互不中意,对歌到此为止。如果双方都满意,继续对唱,约定下一次见面的地点。

广西融水一带的苗族青年,盛行“种花生”这个交往活动。走寨时,小伙子们向姑娘发出邀请,确定时间地点之后,姑娘们就会按照时间来到小伙子的村寨,他们带着农具和肥料,上山种花生,期间男女青年对唱山歌,互相接触试探。

花生种子播下后,等苗长高时,双方又要组织一次施肥除草活动,其实是为了创造一次见面机会,这时大家开始物色对象谈恋爱。第三次是秋收花生时,大家相邀收花生并聚餐相好的在一起讲悄悄话,还没有对象的赶紧抓住这最后一次机会。

苗族文化习俗及讲解(苗族婚俗)(3)

苗族的婚姻一般分包办婚姻和自由婚姻两种。包办婚姻为父母媒妁说合,媒人往往是由与对方认识或是对方亲戚的人担任。

待女方探明男方的情况,征求女儿的意见后,由媒人再来时说明是否同意。若女方同意,则议定“礼金”,订婚日期;男方则准备物品去女方家,女方家备酒肉招待,称为“吃新酒”。男家客人离去时,女方送鸡、糯米饭及送给来人每人一根“花椒布”腰带。

婚期大多是由男家择定后委媒人于事前几个月通知女家。婚期临近,女方全村或同姓的姑娘们,大家共同聚餐,以示送别新娘,称为“朋友饭”。

出嫁当天,女家需派出三种送亲人:一是新娘的朋友,为1316岁的未婚姑娘,需盛装同新娘前往;二是新娘的亲兄弟和家族中的中年男子9~15人,与新娘同去同返;三是有3~4个15岁左右的男子,护送新娘到男方村寨附近。

苗族文化习俗及讲解(苗族婚俗)(4)

新娘到婆家短住几天就转回娘家,直到来年二月才到夫家,反复两三年后,才举行“煮饭”仪式。从今以后,她就不能再接触娘家的锅灶了,再也不能住到娘家了。

苗族的自由恋爱十分普遍,在自由恋爱过程中,双方相亲相爱,定下婚约。

结婚那天清早,新郎便由一个陪郎伴送,视路程远近,或骑马或徒步到女方家娶亲,若路程较远的则要提前三至五天去接亲,并要请人或由新郎家人翻山越岭邀朋友前来参加婚庆。

居住在巍山县境内的苗族,因人口少,联姻往往出县,因此举行婚礼的时间视女方家和亲戚远近而定,一般为3天,即第一天为接新娘,第二天返回,第三天送客,当地人称为“谢客人”。

苗族人举行婚礼这天,也就是“正喜日”,全村寨的人沉浸在一派欢乐的喜庆中,男方家不仅要摆下酒席招待四方客人和全寨老少,还要请歌手们来演唱婚礼仪式歌和生产、生活、人情世故等风俗歌,使婚礼在欢歌和祝福声中进行。

晚上,全村寨的男女老少和外来的宾客各自寻找伙伴,围着燃起的堆堆篝火载歌载舞,把婚礼推向高潮,歌舞通宵达旦,以示对新婚夫妇的祝福。次日,吃过早饭后,在宾客返归时,男方父母陪伴新郎新娘回门,在女方家住一天后,返回男方家,婚礼才结束。

苗族文化习俗及讲解(苗族婚俗)(5)

在苗族婚礼中还有高唱酒歌的习俗。婚事喜庆里,苗家的酒歌往往要成套地唱。苗族在婚事礼仪中所唱的酒歌,唱完一套需用八九小时,有时是通宵达旦地唱。在婚礼中,男女双方都得选派唱酒歌的歌手,选上的歌手称“歌郎”。

每套酒歌共分九部分:第一部分为“拦路歌”(也称“拦门歌”),当男方歌郎来到女方山寨时,女方聚众歌郎在山寨的路口迎唱的歌,即叫“拦路歌”。男方要巧妙地和女方的歌郎对歌,一一解答了对方询问的内容,才被放行进山寨。

第二部分叫“十切”,即男女双方歌郎各唱十段歌,内容反映出双方所在村寨的风土人情。第三部分叫“公爷进地”,主要唱出男女双方祖先的渊源所在和迁徙历程。第四部分叫“结亲路”,唱出男女双方古老婚姻礼仪的形成及其形态。

第五部分叫“三代根基”,即男女双方歌郎叙唱新婚夫妇父辈、祖父辈、曾祖父辈三代的基本情况,以加深两个姻亲家族的相互了解。第六部分叫“凤亲”,歌郎用歌声介绍男女双方结婚前的恋爱经历,比如他们是如何相识的,类似代新郎汇报恋爱经过。

第七部分叫“过定”,代表男女双方长辈对新婚夫妇唱出期望和祝福。第八部分叫“谢主家”,由男方歌郎代表男方向女方亲家致谢。第九部分叫“龙船歌”,是整套酒歌的高潮,双方歌郎要用对唱的形式比输赢,并边对唱边由双方歌郎扯腊鸭,唱赢者即得腊鸭。酒歌唱毕双方歌郎退出歌堂,新婚夫妇人洞房成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