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到底算不算是一个怂包(晚年的李鸿章下了一步臭棋)

日本明治维新后,蓄意对外扩张,逐渐形成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李鸿章到底算不算是一个怂包(晚年的李鸿章下了一步臭棋)(1)

其实,在《马关条约》刚刚签订之时,李鸿章就开始有了变法的念头,并向光绪上书求变法:“外敌气势强的过头,获得了我们的巨额赔款和沿海的富庶地区。这些行径如同给老虎添了一对翅膀一样,必将引来无穷的后患。老臣愚钝,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实在希望皇上领头振奋朝廷,让朝廷内外的大臣和工人齐心协力,早点变法招纳贤士,通过自强来克制外敌,如此,天下万幸。”

三个月之后,李鸿章在给儒家基督徒,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口译《泰西新史揽要》一书作的序言中,他发表了一个惊人的言论:

“我国自炎黄,尧舜之前,把天下当作是众人的,而自秦朝开始,则把天下当作自己的。以天下为公的时候,人民拥有主持国家的权力,后来,以天下为私则成了君主一人掌控全国。从夏朝开始,帝王开始传位子孙,汤武讨伐诛灭夏朝,‘公天下’便已经开始变成了‘私天下’。

同时,向世界各地开辟道路的进程也从此开始。上天赐予中国大一统之势长达两千余年,直到我大清时期,海禁结束,国门大开,中外文化的融汇开始毫无阻拦地顺畅进行。这本书辨析了我国大地上从未有过的奇事,连圣贤都无法推测的道理,让我敞开心怀,倾泻了内心的忧郁。这种在最近时期发生的不同寻常事情,预示着危难会复兴中国‘公天下’的理念。”

李鸿章到底算不算是一个怂包(晚年的李鸿章下了一步臭棋)(2)

《泰西新史揽要》这本书,介绍了西方列强19世纪的发展史,包含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发展过程和重要人物等。简要来说,这本书便是一本西学概论。很明显,从李鸿章的言论中,我们能看出,李鸿章将西方的民主理解为古代的“公天下”。而且,令人惊叹的是,李鸿章勇于承认自己正在工作的朝廷是一个落后的君主制度,甚至认为:恢复公天下,停止现有的君主制才是最必要的。

这是多么大度的心怀,才能有这样的觉悟啊!

很快,朝廷给李鸿章找了另一个事情做:环游地球。假如,这次环游不是在晚清,那么,这件事一定会被记载得清清楚楚,并且,比郑和下西洋还要著名。曾经的郑和下西洋有为了寻找建文帝之疑,而这次的李鸿章,则是为了一个秘密行动:联俄制日。联俄制日,顾名思义,与俄国联手来制约日本。这种做法显然只起到了短时间的作用,并且,后期更是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之前,有人提出:“对中国而言,最大的威胁实际上是毗邻的沙俄。”李鸿章并没有想到之后的后果会怎样,或许他也是迫不得已,才接受了这次任务。沙俄表面上是在帮助中国,说日本对中国有很大的威胁,但是,在沙俄和中国达成协议之后,却要求中国将东北土地的主权割让。

李鸿章到底算不算是一个怂包(晚年的李鸿章下了一步臭棋)(3)

此时,沙俄的真正目的才显露出来:夺取中国东北的掌控权,谋求将辽东半岛作为他们一个军事基地。

当时,李鸿章认为和沙俄联手能至少为中国赚取了20年的额外时间,结果,却是将整个东北割让了。沙俄这个举动虽然遏制了日本的入侵,但是,却被其它西方列强看在眼里。英国见此行为之后,加大了对日本的扶持,鼓励日本入侵中国大陆。至此,日本和英国联手开始了与中俄力量的对抗。同时,英国的支持也奠定了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基础。

如果说,李鸿章的政治生涯是一局围棋,那么,从他出任直隶总督开始,他的棋局就有了颓靡之势。李鸿章本是一个政治高手,他早先的手段和眼光都很高远,但是,时事弄人,他的各种计划都受到了外部因素的影响。结果,在种种条件的制约之下,他的思路被完全困住了,无法发挥导致其错失良机。紧接着,在中盘战斗中,他被迫在劣势状态下进行了第一次大战。

最终,凭着好运气和巧妙的手段,清政府才免于崩盘。但更不幸的是,在这样不利的形势下,清王朝开展了第二次战争,最终,失败得彻头彻尾。但是,直到这个时候,李鸿章等人依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继续停留在致命的招式,等待收官。直到最后关头,他又犯下了致命的错误,导致全盘皆输。

这种种操作令人费解,甚至,感到可笑。

李鸿章到底算不算是一个怂包(晚年的李鸿章下了一步臭棋)(4)

但是,终究为什么会导致清廷有这样的认识和操作呢?

史学家无法给出好的解释。有人说:“这是一种赌徒的心理,清政府把最后的封建王朝死马当活马医,想要孤注一掷出奇制胜。”也有人认为:“《马关条约》对部分大臣尤其是李鸿章的刺激太大,导致他们一致认为日本必须要不计代价地打压。”

此外,部分人觉得是:“是由于李鸿章对俄国的恐惧,认为这种行为是在打不过俄国的情况下,化敌为友保全自己。”当然,现在也有不少人认为:“李鸿章是被冤枉的,‘联俄制日’以及许多手段都只是其他人的决策,最后,却要李鸿章去执行,甚至,是背黑锅。”

那么,对于清廷与李鸿章的这些认识和操作,你是怎么看的呢?

参考资料:

【《清史稿·卷四百十一·列传一百九十八》、《清史列传·李鸿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