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红鳝技术(黑鲪苗种早期培育技术)
黑鲪苗种早期培育技术
黑鲪( Sebastodes fuscescens )属鲉形目、鲉亚目、鲉科,又名许氏平鲉、黑头等,系冷温性近海底层鱼类,是我国沿海分布非常广泛的经济鱼类。日照黑鲪因其肉质紧致、鲜美等优良品质,成为本地最具代表性的渔业品种之一。近年来,由于近海海域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及持续过度开发等原因,黑鲪资源日趋衰退。为此,根据日照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开展了黑鲪增殖放流资源养护行动,给海上粮仓补“仓”。笔者根据多年的黑鲪室内人工育苗生产经验,总结出部分黑鲪苗种早期培育的技术要点,以期为黑鲪增养殖提供技术支持。
一、准备工作
亲鱼入池前一个月开始着手进行准备工作。选择池底呈锅底形,池中央是排水口的圆形育苗池,利用池外的溢流管控制池水高度。圆形育苗池最大的特点就是适宜黑鲪游动性较强的特性且池中央的排水口排污效果好。打开加水阀,池水逆时针旋转流动起来,将残饵、粪便等污物全部旋至池中央排水口处,然后拔掉池外的溢流管排出池内污物。坡度在10%左右的池底,积污排污效果比较显著。使用二级过滤海水,每个育苗池水体量20~50米3 ,池深1~1.2米,池水容易交换均匀。
准备足够数量的池中央排水口处的PVC插管,根据育苗生产过程中的需要,再准备一部分孔径不同的PVC筛管以备鱼苗后期池内循环水使用(管面每隔 2 厘米左右打出孔径为 2.5 毫米及孔径为5毫米的两种不同孔径的筛管,插进下水口里的那段不要打孔)。育苗池用漂白液消毒处理时,把插管、筛管、溢流管及育苗生产需要的全部工具彻底消毒后清洗干净备用。有计划地配备足量的生物饵料孵化缸,保证生物饵料的及时供应,彻底消毒后清洗干净备用。
黑鲪不喜光,育苗车间屋顶使用透光率58%的玻璃钢瓦,辅以黑帘遮光,车间光照度保持在晴天中午不超过1000勒克斯为宜,窗户全部挂白色厚窗帘,随时调节光照度。
黑鲪喜氧,根据育苗水体选用功率和排气量适合的罗茨鼓风机。育苗池中每2米3 置一个直径5厘米、高7厘米的圆柱形气石,使溶于水的氧气量大,水体富氧。利用多通、三通调节阀及多孔分流器调节,使溶氧量保持在6毫克/升以上。
二、亲鱼的选择及暂养
日照市 5 月上、中旬海水自然水温在 13~16℃,此时正是黑鲪最适产仔水温。选择3~4龄腹部膨大的健壮怀仔亲鱼,亲鱼要求体重≥1.5~2.5千克/尾,体长≥40厘米,亲鱼体重及体长直接关系到仔鱼质量与产量。选用经过认定的原种场雌黑鲪及 1/3 野生雌黑鲪,鱼池中放入少量 2~3龄雄黑鲪,雌雄亲鱼按10∶1比例搭配,以刺激雌黑鲪顺利产仔。捕捞的野生黑鲪亲鱼因栖息环境的突然变化及捕捞过程中容易受伤,产仔效果不理想,育苗生产中选用少量野生黑鲪的目的是为了优化苗种,保持品种特色,避免因近亲繁殖导致的种质退化,影响后代质量。怀仔亲鱼暂养密度为1尾/米3 ,微量充气,溶解氧保持在6毫克/升左右。每日彻底大换水,换水量为整池水体量的 2 倍,每次换水后施氟苯尼考 2 毫克/升抑菌。亲鱼临产仔期不摄食,因此不用投饵。
三、早期苗种的培育
1.仔鱼的培育及日常管理
(1)产仔环境:池水位在1/2处,池中央排水口处插入插管,自然水温,加水口处使用1000目过滤袋滤水。pH 7.9~8.2,溶解氧6.4毫克/升,光照度500~600勒克斯。
怀仔亲鱼暂养1~7天开始产仔,喜欢光线较弱的产仔环境,临产前几个小时不停地在水中缓慢游动,产仔时间一般在23:00-次日2:00。黑鲪为卵胎生、一次性产仔,每尾亲鱼产仔量≥5 万尾,需及时捞走产仔完毕的亲鱼。
(2)仔鱼前期培育(0~4天):健康仔鱼出生就能上浮在水表层微弱游动,靠摆动鳍膜缓慢运动。初产仔鱼全长平均5.77毫米,放养密度保持在1万尾/米3 。
初产仔鱼口裂深400~500微米,虽然能吞食轮虫,但因其消化道尚未形成环状,无法消化吸收轮虫,所以初产仔鱼当天不用投喂轮虫,靠自身卵黄营养生长发育。两天后虽然仔鱼卵黄囊还未耗尽,但为保证内源性营养与外源性营养顺利衔接,降低仔鱼死亡率,需提前投喂少量轮虫,使仔鱼能够顺利开口摄食。开口饵料是仔鱼培育的关键,池内轮虫密度保持在10个/毫升左右(以残留轮虫2~5个/毫升为宜),其开口摄食发生率在87%左右。3天后仔鱼卵黄囊全部耗尽,管状的消化道形成,口、肛逐渐发育起来,随着各鳍的逐渐形成,活动能力也逐渐加强,开始全面摄食轮虫,需逐渐加大轮虫投喂量。
每天添水 20 厘米至满池再用 200 目网箱换水,1次/天,每次换水30厘米,换水后施氟苯尼考1.5毫克/升,用内径12毫米的软细管把池底死鱼苗及残饵吸出来,漂捞浮在池水面上的脏沫及油膜。经常检查池中轮虫分布密度,投喂轮虫量不少于 10~15 个/毫升,投喂量是摄食量的 2~3倍,加强轮虫的投喂,促进鱼苗快速健康生长。
育苗生产中要保证新鲜干净的饵料的及时供应及水质保证,使仔鱼在营养方式转换过程中安全度过危险期,降低死亡率。
(3)仔鱼后期培育(4~22天):8天后开始投喂少量卤虫无节幼体,慢慢减少轮虫的投喂量,诱导仔鱼的饵料转换。轮虫投喂量保持在5~8个/毫升,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量在0.5~2个/毫升。改用100目网箱换水,每天换水2次,每次换水30厘米,换水后施氟苯尼考 2 毫克/升。每天吸底1次,勤洗加水口处的1000目过滤袋,保持水体清洁。
仔鱼 10 天后全长平均已至 7 毫米,口裂深500~600微米,游动活泼,摄食量旺盛且出现明显聚群行为,在池底聚成黑球群体,已能够摄食、消化卤虫无节幼体。减少轮虫的投喂,加大卤虫无节幼体的投喂(以残留量0.1~0.2个/毫升为宜。提前0.5小时投喂轮虫,然后再喂卤虫无节幼体,随时舀出漂浮在池水面上的卤虫卵壳)。17 天后仔鱼平均体长 8.7 毫米,口裂深 0.78 毫米,已开始摄食卤虫成体。因大小差异,继续补充投喂轮虫5个/毫升,卤虫无节幼体的投喂量为1~2个/毫升,卤虫成体投喂量在200个/(尾·天)左右。一般22天后停喂轮虫,慢慢减少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量,卤虫无节幼体保持在0.5个/毫升,卤虫成体逐渐增加至500个/(尾·天)。在变态期间加强活饵料的投喂,用卤虫成体配合转换,可提高鱼苗成活率。
每天吸底两次(上、下午各1次),使用内径22毫米的吸污管,吸底时需要另外一人用杆驱赶池底聚堆的鱼苗,防止误吸出去,吸底后及时换水,改用60目网箱换水,每次换水50厘米,打开加水阀,边换水、边加水,循环流水保持水质清洁良好。检查池中饵料密度,及时添加饵料。
2.稚鱼的培育及日常管理
(1)培育环境:22天后鱼苗平均全长10.8毫米,游动及躲避能力明显增强,摄食积极,食量猛增,鳞片开始逐渐形成,集群性显著加强,进入稚鱼期。随着稚鱼的食量和活动增多,代谢产物随之增加,水体中的耗氧量增大,鳞被亦正在形成过程中,在管理上要注意水体更新,防止寄生虫混入。从稚鱼期开始流水培育,使用循环流水以确保溶氧供应,溶氧保持在6.8毫克/升,过低会影响鱼苗的摄食和生长,光照度600~700勒克斯。把池中央排水管处的插管换上孔径2.5毫米的筛管,筛管外边套上20目筛网套,用气线绑紧防止脱落。刚开始时适当流水,流量为每天3个循环,随着鱼苗个体的增大,流量逐步加大为每天5个循环。30天后逐步转入底栖生活,开始摄食配合饵料并出现自相残杀现象。此时稚鱼能够敏捷躲避,吸底时不用再驱赶。45 天鱼苗平均全长22毫米,自相残杀现象严重,集群抢食。鳞被发育完全及完成变态。
(2)投饵及日常管理:因摄食强度的不同,个体开始出现分化,发生互残现象,须在刚进入稚鱼期就进行第一次分选培育。分选出规格整齐的同一批苗放在一起培育,防止因相互残杀而降低成活率且便于管理。放养密度在0.7万尾/米
3 。鱼
苗全长11.47毫米时自相残杀现象最严重,进行第二次分选培育,放养密度在0.5万尾/米3 ,稚鱼完成变态即将进入幼鱼期前夕再进行一次分选培育,放养密度在0.2万尾/米3 。加大投喂优质饵料及投饵次数,以减少自相残杀现象。随着鱼苗增长,摄食的饵料个体也相应增大。停喂卤虫,慢慢减少卤虫成体的投喂量,使用 2 # 鱼苗专用配合饲料(0.25~0.36毫米,粗蛋白质含量≥55%)进行摄食转换驯化。鲜活饵料和人工饵料的配比投喂转换期应相应拉长。随着稚鱼口径的增大及对配合饲料的适应,停喂卤虫成体,全面投喂专用配合饲料,根据各池鱼苗的规格大小投喂不同规格的配合饵料。投喂时停充氧、停循环水。四周均匀撒料,每次少投勤投,慢慢投喂,提高饵料利用率。投喂完毕等20分钟后再打开充气及循环水。
全程循环流水,透明度保持在60厘米以上。每天最少吸底两次,观察鱼苗行为习性,及时补充饵料。每隔7天施氟苯尼考2毫克/升,连续施7天。
3.幼鱼的培育及日常管理
(1)幼鱼的培育环境:51天以后完全进入幼鱼期,全身披鳞,变态完成,外部形态已与成鱼相似,有明显的集群行为,完全转入底层活动,大量集群抢食。因个体分化加大而发生互残现象特别严重,除及时投喂适口的配合饲料外,还需及时分选培育,幼鱼期最少进行两次分选培育工作。
水环境的优势对鱼苗的生长非常有利。加水口处换成200目过滤袋,全程流水不停水(投喂饵料时除外),提高水的交换率,日换水量为培育水体的6~8倍,换水量越大、成活率越高。池中央排水口处换成孔径5毫米的筛管,筛管外边套上20目的筛网套,幼鱼后期,随着鱼苗的活力增强及为减少养殖自身污染所导致的局部水域环境恶化的可能性,撤掉筛管外的筛网套。稳定水体环境,透明度保持在40厘米以上,以减少应激及其他疾病的发生。
提倡每隔3~5天使用1次EM菌,净化水质,减少、阻碍病原菌的定居。用量为 10 毫升/米3 ,全池均匀泼洒。每天擦刷池壁上粘有的饲料油脂,防止滋生细菌。每天检查池底,随时进行吸底,发现病鱼苗或活力不强的鱼苗及时隔离治疗或者淘汰。
(2)投饵及日常管理:幼鱼每天要吃相当于它们自身体重28%的食物,4:00及19:00各喂1次,中间时间每隔4小时喂1次。此时鱼苗已能够摄食8 # 配合饲料(1.8~2.3 毫米,粗蛋白质含量≥55%)。注意观察鱼苗的摄食活动和饱食率,根据水体中的残饵量随时调整。光照度800勒克斯左右,天气阴暗的时候开灯喂食,喂完关灯。幼鱼开始对声音反应敏感、建立条件反射,定点、定时投饵。开始少投,引诱集群上游然后再多投快投,当看到抢食不积极时再慢投,以饱食不留残饵为原则。
鱼苗全长达30毫米以上时,进入中间培育阶段,即可进行增殖放流(运输前停食1~2天并使用低温水)。至此整个育苗工作全部结束。
四、注意事项
1. 保证投喂的轮虫、卤虫成体干净无病原。轮虫暂养1天再投喂(暂养期轮虫上、下午各换水1次),施土霉素钠1毫克/升。卤虫成体用0.05%高锰酸钾浸泡0.5小时后再用60目过滤网筛捞出来冲洗干净投喂。刚孵化出来的卤虫无节幼体具有丰富的卵黄,营养价值较高,可直接投喂。
2.保证换水量,保持水体清洁,合理放养鱼苗密度,防止腹水病。保证适宜的光照,不使过强光线照射在池面上,预防气泡病的发生。
3.每次转换新饵料品种时,必须有几天新旧饵料交叉重合的过渡期使之逐步适应。
4.鱼苗对光照的突变反应敏感,夜间切勿突然强光照射。
5. 以预防为主,投喂优质饲料,发现病苗、死苗及时捞出进行解剖,分析原因。
6.定期抽样检查鱼体生长发育情况,做好生产记录。每天勤巡池,观察鱼苗摄食及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定时测定水质指标,检查排水口是否漏鱼、设备运转是否正常。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