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总人数排名(清北联合发布排名)

来源:人民网

根据全面评估,全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综合指数排名TOP10 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成都、苏州、西安、重庆、无锡、天津。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

为引导城市系统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4月23日,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和人民日报人民文旅研究院三方首次强强联手,历时半年共同编制的我国首份《中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指数评估报告》(后称“报告”),在“第四届中国文旅品牌影响力大会”现场正式发布。

清北总人数排名(清北联合发布排名)(1)

陈建立教授在大会现场发布报告

报告利用数字技术对比了各地在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中所做的努力、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不足,以排名形式对367个城市(地级行政单元及省直辖县)进行了科学测评。

报告发布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陈建立教授表示,报告旨在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引导树立科学保护理念,寻找保护与利用的最佳平衡点,实现人、遗产和城市之间的良性互动。这份报告的诞生,体现了考古人积极推动跨学科融合、加强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的自觉,正如报告的策划人北京大学世界文博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王曦指出,只要考古人在场,文明就不会断裂;而也只有考古人在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才不会失序。

三个维度

全面刻画全国城市保护利用的现状

这份报告利用数字化与大数据技术,构建了一个基于多源数据融合分析的研究模型,创造性地提出一套“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指数评估体系”

在这一“三角”研究模型中,“资源与价值”重点考察城市拥有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规模与其具备的价值;“保护与发展”主要关注城市对遗产的保护水平及发展过程中对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水平;“认知与传播”重在评估公众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以及相关信息的传播水平。

清北总人数排名(清北联合发布排名)(2)

陈建立介绍,本报告是利用多源大数据来全面刻画我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现状的一次尝试,希望实现数字技术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践工作深度结合。

报告联合发布方之一、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技术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林文棋表示,中国城市已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对“精细化治理”与“多元共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每个人都关心和爱惜前人留下的这些财富,文化才能传承下去。通过报告增进认知度与参与度,能够辅助各相关方更好地处理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我们也希望通过指数,建立全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数字底盘’,充分地将现代数字技术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践结合起来。以评促整改、以评促发展。”他表示,报告是依据大数据构建中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指数的第一次尝试,受到目前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数据获取条件限制,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尚有待完善,其完备性、精准性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是研究团队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京沪杭领跑全国

兰州深圳保护力度大

报告所指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级差标准化的数据处理方式,报告课题组以北京为基准对全国367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相对比较分析。

根据全面评估,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成都、苏州、西安、重庆、无锡、天津综合指数排名位列前十。

清北总人数排名(清北联合发布排名)(3)

全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综合指数排名 TOP10 城市

除北京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外,水平较高的以南方城市为主,前10名城市中北方城市仅占3席。

指数特征方面,北京、上海、杭州、天津等城市在三大类指标(资源与价值、保护与发展、认知与传播)水平较为均衡;北京、上海、杭州、重庆文化遗产资源较丰富;兰州市保护与发展水平较为突出,成都、宁波认知与传播水平相对较好。

深圳在自身资源相对较少的情况下,依然凭借良好的保护发展与认知传播得分取得了较高的排名。

清北总人数排名(清北联合发布排名)(4)

对于综合排名结果,报告课题组成员、清华同衡技术创新中心李洋博士认为,一方面展示出以北京代表的大城市的“引领”角色,同时也反映出,全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力量、水平及资源分配的均衡性有待提升。

苏杭两地资源优势大

周口、绵阳靠传播得分

从三大指标分别来看,在反映城市文遗本底的“资源与价值”排名中,苏杭两地分别排北京之后,位列第二、第三。

在反映城市工作投入的“保护与发展”排名中,兰州、深圳得分较高,然而这两个城市都不在资源与发展的前十名,说明在有限的资源中,在保护发展上的力度较大。深圳综合排名全国第14位,其“资源与价值”仅排在全国第200名,而“保护与发展”“认知和传播”分列全国第3和第40位。

在反映文化传播力度的“认知与传播”排名中,周口、绵阳等城市因在网络受到关注较多,在大城市“包围”中脱颖而出,名列前茅。

西安则出现了“人设”翻转情况。指标显示,其在文保资质单位及人员数量、公共空间建设、文化产业提升等方面还有不小提升空间,与普遍认知的文化遗产“资源大佬”形象存在一定出入。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西安并不是传统认知中一个纯靠资源的城市,其“做的”比“拥有的”更好。

进一步对比“资源与价值”排名全国前20的城市可以看到,晋中、运城、渭南、保定、洛阳、济宁、黄山、泉州、宁波、郑州,若能在“保护与发展”方面改进得力,排名有望大幅提升。

同时,运城、泉州、保定、晋中、渭南、济宁、郑州、洛阳、黄山等城市在“认知与传播”方面也有较大提升空间。

这也意味着,这些“资源型”城市是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具有高成长性的“潜力股”。关键在于能否依据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水平及发展阶段,制定适宜的保护利用与城市发展路径。

报告诞生背后:

文保理念变革 催生三方合作

1985年我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文化遗产”逐步进入公众视野。经过30多年的探索,从认知觉醒到理解深入,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理念眼下迎来关键转变——从本体保护走向“活起来”“用起来”,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启。

理念变革背后,不仅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也让报告制作三方的这次跨界牵手变得顺理成章。报告专家顾问、清华同衡技术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林文棋表示,“三个合作方的特长领域非常好地契合了报告指数的评估维度,能在合作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

其中,北大考古文博学院作为国内考古界和遗产界的领军者,影响力和号召力有目共睹,为报告编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家支撑。

作为国内甲级规划院中首家成立的专业大数据研发部门,清华同衡技术创新中心在参与城市规划建设历程中积累了丰厚的实践经验,为报告编制提供了基于城市发展研究的专业理解,并通过数据技术进一步扩展了报告的评估对象覆盖范围。

作为人民日报旗下专注文旅产业的媒体平台,人民文旅高度融合了传播和行业属性,在为报告编制提供权威舆情分析支持的同时,还通过持续性地价值挖掘,不断提升社会认知的广度和深度。

在王曦看来,三方合作是“在对的时间做了对的事情”。

无论是从中国城市的发展阶段还是国民自身的发展阶段来看,全面脱离绝对贫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大众对文化、对旅游、对体验,都有非常大的热情”,此次报告发布踩准了城市发展的节奏,顺势而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