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三更入伏怎么算的(21日夏至俗语夏至三庚数头伏)

导读:夏至到了,俗语“夏至三庚数头伏”是啥意思?今年啥时候入伏?

一晃眼的功夫,2020年已经过去一半了,进入六月下旬以后,迎来了今年的第10个节气——夏至。在古代有“四时八节”的说法,而夏至节气就是其中的一个节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此外,民间还有夏至节气时“消夏避伏”、“清补”等习俗。 今年的夏至节气是在6月21日,那夏至节气到了,俗语“夏至三庚数头伏”是什么意思?今年是哪天“入伏”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夏至三更入伏怎么算的(21日夏至俗语夏至三庚数头伏)(1)

夏至在古代也叫“夏节”、“夏至节”,古代是当作一个重要的节日来过的。当太阳运行到了黄经90°时就迎来了夏至节气,其时间在每年公历的6月21-22日,而在仅能是6月21日。夏至节气有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并且民间还有“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说的是夏至节气这天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同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的。

夏至三更入伏怎么算的(21日夏至俗语夏至三庚数头伏)(2)

对于农民来说,最为关注的就是夏至节气以后,什么时候入伏了,因为“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又是息息相关的。而判断何时入伏,民间一直有着“夏至三庚数头伏”的说法。意思是说夏至节气到了,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而夏至节气以后第三个“庚日”就开始入伏了,这个时候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了,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夏至三更入伏怎么算的(21日夏至俗语夏至三庚数头伏)(3)

所谓“三庚”,就是古人天干地支纪年法中所说到的“第三个庚日”,古人是用10天干和12地支合并记录时间的,其中“三庚”中的“庚”字便是天干中的数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的。因此根据“夏至三庚数头伏”这个口诀,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夏至节气以后出现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当年入伏的时间。因为一年是365天,不是10的倍数,所以庚日都是变化的,自然每年入伏的时间也不相同。

夏至三更入伏怎么算的(21日夏至俗语夏至三庚数头伏)(4)

今年的夏至是6月21日,而夏至节气以后出现的第三个庚日是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也就是这一天正式入伏了,第四个庚日至立秋后初庚的十天为中伏,立秋后初庚起的十天为末伏。而头伏是10天,中伏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末伏也是10天。今年的中伏是20天,因此在8月24日就出伏了。

老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是中伏期间,也就是公历7月26日(农历六月初六)—8月14日(农历六月廿五)这一段时间,将会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夏至三更入伏怎么算的(21日夏至俗语夏至三庚数头伏)(5)

其实,不只是有冬九九歌,在我国民间也有夏九九歌,只是不如冬九九出名而已。其中流传较广的是“夏至入头九,洞扇握在手;二九一十/\,脱冠首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浑身汗湿透;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半夜寻被子;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从这也看得出来,在三九和四九期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在夏至节气以后,气温越来越热了,人也容易没有食欲,所以古人也很注重养生,提倡要多吃生姜,比如“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等等俗语,都是对生姜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作用所做的精辟的概括。夏至节气到了,不要忘记多吃姜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