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里颤音的弹法(四步教你认识古筝颤音)

古筝里颤音的弹法(四步教你认识古筝颤音)(1)

时代在前进,古筝艺术在发展,古筝的演奏技法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扩充。近些年来,古筝左手的技法随着新作品的出现迅速增多,主要集中表现在右手弹弦的技法,左手基本都在使用。这改变了演奏传统筝曲单一的右手职弹、左手职按的演奏方法。这一改变,无疑大大增强和丰富了古筝的演奏和表现力。

古筝左手的技法,除了与右手相同的技法外,独有的主要为:“揉、吟、滑、按”(传统订法) 。弹筝时,如不用“滑”、“按”技法作韵,就必须用“颤音”(揉、吟)发挥其“以韵补声”的效用。可是,一般在谱面上,只明确地标记“滑、按”符号而“颤音”通常都无明显的标记。“颤音”是由演奏者视乐曲的风格、内容、情绪表达,自行斟酌处理,只有在特殊和必须强调的地方才有符号标记。这给演奏者提供了二度创作的很大空间,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对乐曲音乐风格的掌握,音乐内容的理解,审美趣味的不同而作出不同的选择,但也同时给学习者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也因此,同一首乐曲,不同的人在“颤音”的使用上,会有很大的差异。为此,本文欲就古筝的“颤音”技法进行探讨。

一、颤 音

颤音是左手作韵众多技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法。它通过快速而细致的音高波动,赋予音乐以表情色彩。“颤音”是对传统“揉、吟”技法的总称,这一称呼约始于20世50年代。

传统的“揉、吟”都是左手在筝码左边15厘米左右的弦段上,用食、中、无名三个手指(或中、无名两指)并齐,稍弯曲成弧形,轻轻粘在右手所弹弦上,当右手弹弦后,左手在弦上作垂直的起伏按动,使右手弹奏出来的音产生有规律的波动效果。波动始终按“准”(弦本身的音准) 、“高”( 左手向下按动,弦的张力改变,弦音升高了的音高)不断反复有规律地进行。传统的“揉、吟”仅以弦音的波动幅度大小作区别,大者为“揉”,小者为“吟”。

“揉”和“吟”总的作用都是润饰右手所弹的音和延长音波,以达到音乐风格的体现和音乐内容的表达。从其性质和方法来看,都属同一类,没必要因按动的波动幅度大小分成两类技法。

“揉”和“吟”技法名称来源于古琴,古筝借用已有相当一段历史。但古筝左手作韵与古琴作韵相差甚远,古琴是左手以徽为中心,用左、右分向为运动的目标;而古筝的左手只能上、下起伏按动。古琴是以琴弦的长度分成若干个等份来取音;而古筝只能靠移码或上下按动用力大小来取音。因此,古筝用“颤音”来代替“揉”“吟”要准确一些。

在对传统“揉、吟”的分类上,筝界内有的分为“颤、揉、吟”三种,也有的分为“揉、吟”或“颤、揉”或“颤、吟”,也还有的统称为“揉弦”、“吟音”或“颤音”等等。对于分类,出版的各种古筝教程和乐谱,由于地区不同,个人习惯不同,对“颤音”的解释也不一致。在演奏中,左手的“揉、吟”常随乐曲情感的不同变化和演奏者的不同,千变万化,实难很准确地加以划分成两类技法。

二、颤音的功能

“颤音”有美化音色、延长音波,对右手发出的音起润饰的功能。

“颤音”有体现乐曲地方风格和演奏者个性的功能。

“颤音”有赋予音乐表情色彩,起到古筝器乐声腔化的功能。

“颤音”的音响效果丰富多彩,把不同的“颤音”奏法,恰当地运用在乐曲或不同的乐段中,将会大大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三、“颤音”的种类

“颤音”的分类,就着弦力度而言,有轻、重之分,就时间和节奏而言有持续(连续)和节律之分,此外还有轻重结合、上下滑动组合的各种“颤音”。下面是几种常用的“颤音”:

1.“轻颤音”(~~)(又称“平颤音”、“普通颤音”、“一般颤音”、“微颤音”)。

“轻颤音”是右手弹弦后,左手在筝码左边#% 厘米左右的弦段上,用食、中、无名三指! 或中、无名两指" 作垂直的起伏快速按动。它无明显的音点,音程变化不超过小二度,有如同微波荡漾一般的装饰性。这种“颤音”常用于轻淡、高雅,速度较慢的旋律中。这种颤音使用最广。

2.“小颤音”(符号同“轻颤音”,又称“密颤音”、“细颤音”、“碎颤音”)。

“小颤音”左手按动方法同“轻颤音”,它不同于“轻颤音”的是颤弦幅度小、频率大,常用在按音上(Fa、Si或其它按音)。这种“颤音”常用于凄凉、悲怨的旋律中。

3.“重颤音”(≈≈)(又称“大颤音”)。

“重颤音”是右手弹弦后,左手在筝码左边#% 厘米左右的弦段上,用食、中、无名三指! 或食、中两指" 作垂直的慢而大的起伏按动。它有明显的音点,音程变化一般在大二度或小三度,它是在“小颤音”的基础上加大颤音的幅度,增加弦音的紧张感。这种“颤音”常用于激化或扩大特定的情绪、感情比较强烈的旋律中,“重颤音”随乐曲情感的变化,演奏者的不同经常会出现快而轻、慢而轻、快而重、慢而重的多种组合变化。

4.“持续颤音”(符号同“轻颤音”)

“持续颤音”左手的按动方法同前,不同的是左手一直在右手弹的主要弦音上,进行不间断的颤弦动作,使旋律的骨干音不受其经过音的隔阂限制,将音波持续下去。这种颤音常用于兴奋、快乐或紧张、缠绵的旋律中。

5.“节奏颤音”(符号同“轻颤音”,又称“节律颤音”) 。

“节奏颤音”左手的按动方法同前,不同的是左手的颤弦动作是有节奏的进行。这种颤音强调和延长弦音的节奏感,常用于含蓄、深沉的旋律中。

6.“按颤”、“滑颤”(~~、~~倾斜显示)(又称“抖颤”、“走颤”、“游颤”)。

“按颤”是左手在做按音的同时加上颤弦动作。

“滑颤”是左手在做上、下滑音的同时加上颤弦动作。

以上两种“颤音”都与其它技法组合而成,这两种“颤音”都能把乐曲激烈的情绪、哀怨如诉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将音乐推向高潮,这两种“颤音”还能将乐曲的地方风格充分体现出来。

四、“颤音”使用的一般规律

由于“颤音”的标记在乐谱上很难见到,就是有符号也比较单一,只有“轻颤音”和“重颤音”的符号普遍较为一致,其它“颤音”符号则很不统一,因此,符号不能很准确的表明“颤音”的类别。但“颤音”的使用还是有其规律可循的,只要掌握好了,也能运用自如。

古筝是一种长于韵味的乐器。“颤音”能使古筝乐曲旋律更加优美、细腻,富于韵律。对于更深入地揭示音乐的内涵,更细微地抒发演奏者内心的情感,都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有人说“颤音”是古筝音乐的灵魂。弹筝最难表现的莫过于韵味,肉眼看得见的东西易学,看不见的难学。左手“颤音”的深浅、快慢、按放的控制等等,是靠演奏者对乐曲的全面理解;是靠演奏者手指在筝弦上的指感和功夫;是靠演奏者敏锐的听觉判断,三者缺一不可,有机而密切的配合下做出的。因此,“颤音”的使用是来自演奏者内心的感受随情而发,是由演奏者的修养来决定的。“颤音”的使用,可以是演奏者慎重采用的表情手法,也可以是演奏者技巧欠缺的标志。因此,教师如何去指导训练学生掌握好“颤音”技法,又如何去运用,如何去发展,是每个筝人都值得研究的课题。

古筝的演奏,左、右手各行其是,有时相互依托配合,有时又相互分离,不过于强调某一方,使筝艺能在保留固有技法的基础上,得到创新和发展。只有源于传统,高于传统,韵味依然,这才是古筝发展的大方向。也只有了乡土韵味更浓,风格更鲜明,艺术魅力更大的各种技法,古筝艺术才能大放异彩,代代相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