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见过面的母亲(未见过面的母亲)

文|覃盟1,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未见过面的母亲?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未见过面的母亲(未见过面的母亲)

未见过面的母亲

文|覃盟

1

湘西北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中湖乡石家峪村天子堰之北,有一座郁郁苍苍像青龙似的仙山,当地人叫它青龙山。青龙山半山腰的牛栏湾,住着几十户向氏族人。1945年,向佐梅就出生在这里,因她生于农历正月初三,又名珍妹。她在五姐弟中排行老大,天资聪颖、孝敬父母、勤俭治家。

向家世代务农,辛勤耕作,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家境窘迫,几个弟妹需要人照料,向佐梅小学还没读完就含泪回家,帮父亲做农活,照料弟妹。向父劳累过度,不幸患上腰背疼痛、慢性支气管炎。

1958年初夏,正是高寒山区农忙季节。一天上午,艳阳高照,太阳格外咬人。正在田坎下割草的向佐梅,听到父亲向延阁在犁田时咳得厉害,不觉心疼,立即爬上田坎,放下背篓,卷起裤脚,急跨几步来到父亲身边。

向佐梅看着气喘吁吁的父亲,央求道:“爹,您在树荫下歇会儿,女儿替您犁!”说罢,她从父亲手中接过犁,右手掌犁,左手拿着竹条,学着父亲的样子吆喝着犁起来。

当爹的心疼不已:“女儿呀,你还小,才十三岁,如何拖得动犁,犁得好田?”

向佐梅懂事道:“不会慢慢学,爹,您在树荫下歇息吧!”

喘着粗气的向延阁坐在一棵大树下,咳嗽慢慢减轻了。他左手捶打着腰,右手吃力地给女儿指点。向佐梅年纪虽小,悟性却高,一教便会。

说来也怪,这头黄牯还真听话,依着向佐梅的吆喝声有规律地前行着。从没犁过田的向佐梅犁得有模有样,附近割草的农妇都来看热闹。两个时辰后,她犁完了一丘田。

附近犁田的老农歇息时,也纷纷给向佐梅指点犁田迷津,向佐梅一一默记在心,慢慢琢磨。不到两年,向佐梅就掌握了犁田、耙田的要领及技巧,成为本地犁田的巾帼能手。

湘西的一方山水,养育着一方土家人。

1963年,向佐梅已经出落成一个18岁的少女了。她身材高挑、肤如凝脂、白皙细嫩、气质佳,她的美既有天仙般的容貌,又有月光般的灵秀。

这样一位楚楚动人的土家少女,自然吸引了众多的仰慕者。

1964年春节过后不久,经媒人介绍,向延阁欲将长女向佐梅嫁给邻近公社一户人家。受婚姻自由思潮影响的向佐梅誓死不从。为这向佐梅与性格暴躁的父亲闹僵了,父女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向佐梅整日忐忑不安、闷闷不乐,乡亲们再也看不到她往日的笑容了。

2

千里姻缘一线牵。

堂舅妈覃正银很同情外甥女的处境。为缓和向佐梅父女的关系,覃正银决定接向佐梅到自家住上一段时日再说。

那时,覃东荣是七家坪小学负责人。覃正银是覃东荣的堂姐,家住张家嘴,与覃东荣家只隔一条茹水河,两家隔河相望,相距不到两公里。

覃东荣的母亲吴幺妹早就要堂侄女覃正银帮长子物色个对象。覃正银与丈夫李启华经过反复权衡,认为向佐梅、覃东荣都是进步青年,志同道合很般配,便有心撮合他们结成百年之好。

暑假的一天早晨,覃东荣起得很早。覃正银要长女家秀到河对面把大舅覃东荣叫来。家秀一路小跑,跑到覃东荣家:“大舅,大舅!我妈要你穿好点,赶快到我家去,我妈找你有事,看起来很急!”覃东荣马上意识到,银姐这么急要他过去肯定是看对象。马上打开木箱,取出平时舍不得穿的那套黄色衣服。

两舅甥一路小跑,不一会儿到了茹水河。此河宽百米有余,无论怎样天干大旱,该河从不断流,是澧水在大庸境域内最大最长的支流。此时,水深不过膝盖,两舅甥卷着裤脚,穿着凉鞋快步趟过,再小跑一段平地后,就到了张家嘴。

在岩槽门口焦虑等待的堂姐夫李启华看到覃东荣来后,立即把他引向堂屋。覃东荣往里一瞧,只见里面坐着一个剪着学生头、瓜子脸、皮肤白皙、端庄清秀的少女,正和银姐说着话。

正在这时,李启华提来一把椅子,要覃东荣在向佐梅的对面坐下。家秀用茶盘给两人端来热茶,出了门。覃东荣鼓起嘴巴吹了吹茶水,在抿茶的同时,悄悄瞧了向佐梅一眼。让覃东荣没有想到的是,此时的向佐梅也看了他一眼。向佐梅害羞地低下了头,覃东荣也脸红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一会儿,李启华将覃东荣叫到屋外,覃正银趁机问向佐梅满意不满意?向佐梅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李启华从内弟那满脸的笑容中就知道,覃东荣很满意。覃正银走出堂屋与丈夫嘀咕一阵后,要覃东荣进屋与向佐梅好好谈一谈。

当天下午,向佐梅随堂舅妈覃正银一起回到了自家。

第二天清早,覃东荣带着礼物来到李启华家,请他到向佐梅家说媒去。当天下午,李启华提着礼物来到向家,此时向延阁怒气未消,在媒人覃正银夫妻和妻子李桂妹的再三劝说下,答应先看看再说。

这一年,覃东荣的二弟与三弟正在读初中,四弟正在读小学,覃东荣家一贫如洗,饭都吃不饱,更不用说有谈婚论嫁的钱财了。

覃东荣大伯娘杨小妹家的叔伯兄姐早已从永顺师范学校毕业,成了国家教师,家境相对宽裕些。

杨小妹时常想起烈士丈夫为了人民的解放,让穷苦百姓有饭吃有衣穿,27岁就壮烈牺牲了,是二弟与三弟含辛茹苦帮公公把自己的两个幼儿抚养成人。现在三弟服周家过得相当艰难,大侄儿覃东荣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很快要看家风了,就与二弟媳吴大妹商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三弟家一把,让三弟家把大儿媳娶进屋。

3

看家风的日子定于1964年农历九月十三,星期天。

这天,蔚蓝的天空比任何时候都蓝,深秋的阳光照得人暖洋洋的,舒服极了。为了让这次看家风给女方留个好印象,覃正银让堂弟覃东荣家提早做个准备,免得到时措手不及。

第二天,家秀与父亲早早吃了早饭,过了茹水河,在河对岸古城坪路段分路了。李启华往西到覃东荣家去,家秀往北到古城坪郭坟包望风去。

古城坪相传三国前是一座城,坪中间的郭坟包高五六米、方圆二十余米,地势较高,宏伟壮观。站在上面,向东可看见罗家岗,向西可望及七家坪覃东荣家。

等啊等啊!一个时辰后,只见河对岸走过来一男三女。前面那个穿着一套青色衣服的很像母亲,中间那个穿着蓝色上衣、青色裤子,剪着学生头的不正是梅表姐吗?母亲与梅表姐穿的衣服她记忆犹新。家秀揉了揉眼眸,仔细一瞧,果真是妈妈和梅表姐她们!

顿时,家秀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马上跑下郭坟包,如百米冲刺似的向西狂奔,边跑边喊,“来了,梅表姐来了,梅表姐来了!”

听说女方看家风的人快来了,覃家顿时沸腾起来。人们有的扫地,有的抹桌子,有的抹椅子,有的挑水,有的烧茶,……忙而不乱!

杨小妹拿着一套自己平时舍不得穿的青色新衣服,跑进吴幺妹家,喊道:“幺妹,快,快换上这套衣服,你身上那套补丁衣怎见你亲家?大妹,快帮幺妹换上。服周三弟,快带上几个侄儿跟我来,把我家的米、腊肉、鸡蛋、红糖拿来!”

在众人的等待中,女方来看家风的三人,在媒人覃正银夫妻的陪同下已来到岩槽门外。男女双方落座后,覃正银把男女双方一一作了介绍。覃东荣按照当地风俗给女方三人及媒人夫妇敬献了蛋茶。

茶毕,女方的父母站起来,在屋里看了看。向延阁打开米坛子一看,米是满的,然后女方三人同媒人夫妻走出门,在房屋周围看了看。

向延阁说:“这大坪大坝,好是好!就是房屋太窄,四兄弟只有两间木房和一间偏屋怎么住?”

“没有房子,只要人不懒,勤劳肯干,可以再修建嘛!”妻子李桂妹道。

九月间还有腊肉吃,这在当时还是相当不错的。这次看家风,女方总的来说印象不错,挺满意。顾全大局的大伯娘杨小妹,在侄儿这次看家风中无偿贡献了一坛子米、一块腊肉、三十多个鸡蛋、一包红糖,为覃东荣家赢回了脸面。

从此,杨小妹、吴大妹、吴幺妹三妯娌患难与共,精诚团结,在当地传为佳话。

4

覃东荣、向佐梅恋爱,没有浪漫的罗曼史。他俩的恋爱,在互相帮助下萌芽,在比学赶帮中加深了感情。覃东荣家里穷,向佐梅就常来帮忙干农活;向佐梅学习基础不好,覃东荣便主动抽出时间帮助她补习文化知识。两颗年轻的心越靠越近,终于碰撞出爱情的火花。

43天后的农历十月二十六,又是一个星期天。那天,万里无云,冬阳暖暖。迎亲队伍从凌晨5点打着火把出发,一直走到正午12点,来回60多里,将新娘向佐梅从石家峪天子堰迎娶到覃东荣家。

这天,新郎覃东荣穿的还是那套平时舍不得穿的黄色衣服,新娘向佐梅穿的仍然是那套蓝色的上衣、青色的裤子。乡亲们为两个进步青年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婚礼。

司仪要新郎新娘拜堂,覃东荣道:“新社会了,还拜什么堂!”说完,走在新娘后面径直进入洞房。

这次婚礼,覃东荣家置办了12桌,总共用了6斤肉!乡亲们虽没吃着喜糖,但乡亲们的心里是甜的;乡亲们吃的虽然是萝卜饭,没有油水的菜,但乡亲们认为这餐是世上最美的佳肴!

深夜,乡亲们不想耽误覃东荣的睡眠,因覃东荣明天还要给他们的孩子上课,也就不闹洞房纷纷回家了。

向佐梅嫁到覃家后,看到丈夫在本大队教书,二弟在外地教书,三弟、四弟在读书,家中农活只有公公一个人忙,实在忙不过来,何况公公年纪大了,又身患前列腺炎,干重活吃不消,向佐梅要公公干点轻松活,自己犁田、耙田干重活。

天刚出现鱼肚白,向佐梅就已做好早饭。饭后,婆婆洗碗打扫卫生,公公去山上割牛草,丈夫去本大队小学教书,两个弟弟去上学。向佐梅打着赤脚,卷起裤脚,牵着一头大水牯,搬着沉甸甸的犁铧,一下田,她右手托着犁,左手拿着竹条,口中吆喝着:“上移!上移……”大水牯拉着犁铧匀速地前行,扎在深田里的犁铧如同蟒蛇过路一样在水田里飘移,泥土从犁铧两边纷纷翻去。掌犁把的向佐梅脸庞浮现出自信的微笑。这头水牯还真听话,依着向佐梅的吆喝声有节奏地向前走着。

路过的乡亲,看到向佐梅犁田、耙田有门有路,纷纷夸奖道:“覃家真有福气,娶到这样一个好儿媳,不仅绣得一手好针线,还会犁田,干得起男人的活!”

婆婆身体差,长年吃药,拈不得冷水。向佐梅忙完农活,主动清洗一家人的衣物,挑粪去菜园种菜,挑着农家肥上望军岩半山腰挖地、种农作物。覃东荣一家人都很感激她。

第二年春季的一个星期天下午,覃东荣不幸患上重病,肚子疼得满地滚,脸上豆大的汗珠往下滚。向佐梅紧急叫两个邻居将丈夫抬到教字垭西医院进行抢救,医生说得住院一个星期。

向佐梅跑到学区给丈夫请假,学区主任却一时派不出老师代课。这两年,学区主任也听说覃东荣时常辅导妻子学习初中课程,就要向佐梅带几天课。向佐梅怕上不好,想推辞,但想到丈夫的教课不能耽误,从来没有上过讲台的她,硬着头皮走进教室上课去了。

那几年,向佐梅勤奋好学,自学初中语文、数学等课程,覃东荣倾囊相授,耐心辅导,原只有小学六年级文化的向佐梅,实际达到了初中文化水平了。

放学后,向佐梅像丈夫那样将学生的各科作业,自己的教科书、备课本装进一个大布包袱里背回家。向佐梅批改完作业,备好第二天的课,又来到医院护理丈夫。向佐梅凌晨5点赶回家吃了早饭,又背着装有学生的作业的大布包袱来到学校给学生上课。

说来也怪,学生都很喜欢听她上课。放学后,学生家友对他母亲说:“妈妈,我们班今天来了一个新老师,姓向,讲课好懂,声音好听,我们都很喜欢她!”山区女孩自幼聪慧,心灵手巧,连上讲台教书,也一学便会。

在向佐梅的关怀下,覃东荣很快恢复了健康,重上讲台。向佐梅内外操持,使覃家变了样。向佐梅小两口,日子虽不富裕,但过得十分温馨、和谐。

5

夫妻恩爱,相敬如宾。两年后暑假八月的一天,晴空万里,炙热的太阳暴晒射着大地,太阳好像快要落下来似的,酷热难当,一会儿,又雷声阵阵。

就在这一天,一个胖乎乎的男婴诞生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老天专门捉弄那些苦命人!

果然,就在这名男婴出世第六天,覃氏家族的族长及族中有学问的长者纷纷云集覃东荣家,正在给婴儿起名、筹备送祝礼事宜时,灾难突然降临到婴儿的母亲向佐梅身上。

这天中午,正在月子中的向佐梅突发高烧不退。中伏天,午时的烈日炽热难耐,猛烈地肆虐着大地,乡亲们冒着酷暑急忙把向佐梅送到教字垭中医院抢救。

哪知当时的医疗条件是那样的简陋!向佐梅体温急剧上升,心脏停止了跳动,竟然告别了出世仅仅六天的骨肉!

婴儿断奶后啼哭。同为母亲,附近有奶水的妇女们十分溺爱这个命苦的婴儿,纷纷来争相喂奶。全然不知的婴儿,睁着眼使劲地吮吸着各种味道的奶水。

在那艰苦的年代,一贫如洗的农家如何拿得出钱买棺材?正当覃东荣一家欲哭无泪、焦急万分之时,本生产队好心人李尚志毅然作担保,连夜带人将他岳母的棺材借来,乡亲们与七家坪小学师生含泪将向佐梅安葬了。

面对出世只有六天就失去亲生母亲的婴儿,覃东荣悲痛欲绝,茶水不进,几次昏死过去。大队支书及众乡亲都没劝住他。

邻居李大娘是看着覃东荣长大的,她一直守护在覃东荣身边,看他几天没吃一点东西,伤心过度,心里很着急。李大娘悄悄叫人把婴儿抱来,放在覃东荣旁边,用婴儿的哭声唤醒他、刺激他!

悲痛欲绝的覃东荣听到旁边饿得“哇哇”啼哭的婴儿声,他的心软了,下不了同奔阴曹地府的决心。

李桂妹得知长女向佐梅去世的噩耗后,昏死过去,痛不欲生。听说外孙婴儿骨瘦如柴,立即叫人把婴儿抱去喂养。当时婴儿的幺舅也只有半岁多,向家饭都吃不饱,怎能同时喂饱两个幼儿呢?

覃东荣听说后,为不影响教学,托人把婴儿接回家。覃东荣东借西凑每月筹20元请奶妈半年,自己却吃不上,穿不好。婴儿慢慢长胖了,覃东荣却渐渐消瘦了……

李桂妹因思念命苦的向佐梅和可怜的外孙心切,忧郁成疾,在长女去世一年三个月时,含泪告别了人间。前后不到15个月,相继失去了两位亲人,对覃东荣的打击太大了。为纪念幼儿母亲向佐梅及外婆李桂妹,覃氏族人给这个幼儿取名为覃梅元。

20多年后,覃梅元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名乡村教师,后来成了省作协会员。最令覃梅元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他手里没有一张他母亲向佐梅的照片,想找个画家给母亲画张相,却找不到模特原型!唯有每每夜深,在梦中空唤慈母,醒后面对夜月,泪流满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