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为什么平定不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之后)

在长安沦陷、玄宗逃往蜀地、唐廷处于危急存亡之际,朝臣中虽未涌现挺身而出支撑危局的大臣,但在河北、河南地方郡县和朔方军将中,却出现了一批与叛军殊死战斗、决心兴复唐朝的中坚,如颜杲卿、颜真卿、郭子仪、李光弼、张巡、许远等人。正是他们,在各地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奋力抗贼,才支撑得唐朝没有崩溃。他们各自为战,拖住兵锋甚锐的叛军,限制敌人的进一步发展,使玄宗安然逃往四川,太子北行未受追迫之患。但是,要最后扑灭叛乱,实现光复大业,还必须具有将各种势力加以集中、协调和统帅的力量。自肃宗即位,接管了最高统治权,对平叛进行统一指挥后,形势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肃宗在灵武即位,另建唐朝流亡政府,很快便组织了对叛军的反攻。肃宗任李泌为谋主,策划平叛。命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指挥唐军,名义上由肃宗长子、广平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元帅,讨伐安史。同时派遣仆固怀恩等,向回纥请兵,与安、史作战。

其时出现了一些有利于唐的军事形势。河北、关中等地人民普遍开展了对叛军的斗争。唐将张巡坚守通济渠沿线的重要城市睢阳,多次击败敌人的围攻,使安军不能扰及江淮。鲁炅坚守南阳,安军不得南侵汉水流域。由是,东南的物资可以从长江溯汉水至陕南。依靠陇右节度使薛景仙固守长安以西地区,使江淮的赋税收入,能由襄阳经汉中运到扶风,唐军供应无乏,支持了新兴的流亡政府。同时,李光弼军坚守太原,连挫安军。郭子仪东进,自洛交(今洛川县北)渡黄河,攻克河东(今山西永济县西蒲州镇),威胁安禄山所控制的洛阳、长安两京地区。而在安史乱军方面,虽然攻下了两京,军事上取得一定进展,但因其烧杀抢掠,不得人心,而且内部矛盾很快发展起来。这些情况都有助于肃宗收复两京。

唐朝为什么平定不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之后)(1)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唐朝政府是如何平定叛乱的?

同年四月,史思明在范阳自称大燕皇帝。九月又率军南下,再度攻占洛阳。上元二年春,唐命李光弼由河阳发兵收复洛阳,结果反为史思明所败。史思明乘胜西攻潼关,因其虐待部下,内部离散,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朝义还军洛阳即位。安史旧部不肯听他指挥,叛军实力趋于瓦解。

宝应元年(762年)秋,唐再次借回纥兵平叛。十月,以雍王李适为元帅,会合诸道节度使及回纥兵于陕州(今河南陕县),进讨史朝义。在洛阳北邙山下,朝义大败东走,逃往幽州,叛军部下陆续降唐。广德元年(763年)正月,朝义逃至范阳,走投无路,穷蹙自杀。安史叛乱,至此结束。

安史之乱是以统治阶级内部即中央与地方矛盾为主,并交织着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内容而爆发的,前后经历七年零两个月。此间,两京沦陷,北方多为叛军所据,唐廷处境异常危险。后在广大爱国将士、官吏和人民群众的奋力抗战下,终于消灭了叛军,收复了失地,赢得了平叛的胜利。

  • 然而。这场叛乱对唐代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造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叛乱虽乎,国势已衰。它是大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自此,喧赫一时的“开元盛世”退出了历史舞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