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度大韧性好的钢(仅有A4纸四分之一厚度的)

强度大韧性好的钢(仅有A4纸四分之一厚度的)(1)

日前,一车600公斤、厚度仅为0.02毫米的不锈钢在山西问世,这是目前中国最薄的不锈钢。这种厚度为0.02毫米,宽度达600毫米的不锈钢也叫“手撕钢”。仅有A4纸四分之一厚度的“手撕钢”,可以在工作人员的手中被轻而易举地撕碎。

比钢材的神奇和实用更引人注目的是此前该产品因为制造工艺难度较大,一直为日本、德国等国家所垄断。据了解,这种钢材是世界前沿科技的支撑。远离喧嚣、默默耕耘,中国制造业又一次让世人领略何为于无声处听惊雷。

以往,中国经济的一大优势是规模生产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创新能力形成互补。传统观点认为,发达国家企业或个人的创新能力较强,而中国主要具备的是规模效应。实际上,中国科技的进步一直在点滴中累积,独创性进步正在涌现。一则“手撕钢”的新闻,未必是舆论场上的热点话题,却标记了科技进步的一个坚实步履。

在保持中国人口红利这一传统优势的同时,中国经济正在积极转型,提高科技含量与发展质量,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首先,中国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这是中国经济得以不断发展的基石。其次,近年来,中国自主创新的步伐持续加快,已经在多个产业领域从追赶者的角色一跃成为并跑者。“手撕钢”的横空出世,再一次证明,中国自主创新的能力正在悄然间茁壮成长,成为世界高精尖领域中无法忽视的一股力量。

忆往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曾多次面临外部环境变化的考验,包括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非典”的冲击、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等等。每一次面对挑战,中国周遭总会涌现不少嘈杂的声音和悲观的看法。然而,历史已经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事实打消了这些顾虑:中国不仅没有被轻易打倒,反而总能愈挫愈勇,在困难当中成长、壮大。

事实让我们一次次看到中国经济的韧性。巨大的市场回旋空间,全面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改革所释放出的体制机制活力,创新发展战略带来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势头,“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中国经济的发展总能突破很多人的想象,达到令人惊讶的高度。

不畏浮云遮望眼,在舆论场并不显著的位置,随处可见中国经济韧性的实在支撑。成功培育全球首对体细胞克隆猴,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投入使用,上海企业主导的中国行业标准《超级电容电动城市客车供电系统》已转化为以色列国家标准颁布并实施……深入企业车间、居民生活,不难发现中国正在蓄积着发展后劲,他们并不是醒目的新闻头条,却在入木三分地改变这片土地、改善我们的生活,我们理当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手撕钢”的问世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一个缩影。在中国经济内部运行平稳的背景之下,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手撕钢”式创新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更为强劲的动力。此外,中国巨大的市场、良好的全产业配套能力将继续吸引外资进入,因此,我国完全有能力、有底气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机遇,推动自主研发的开展,在百年未有之全球经贸变局中乘势而上,勇立潮头。

(作者:李勤余,系文汇报评论员)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8月17日

本期编辑:徐谭、王远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