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时刘邦项羽实力比较(其实已经能看出刘邦与项羽的胜负)

项羽与刘邦真正的较量,应该是从鸿门宴开始。

当张子良问大王,为什么“拒关”时 ,刘邦回答道:“鲰生说我曰,拒关,勿纳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

刘邦这话回答得十分明确,又十分随意。表明他现在的做法确实是“拒关”的,即把项羽拒之在外。

鸿门宴时刘邦项羽实力比较(其实已经能看出刘邦与项羽的胜负)(1)

但他已经意识到这个策略并不正确了,因此他说是“鯫生”告诉他的,并不是他自己的想法,他也是被一些人怂恿的。而鯫生是谁,谁也不知道呀。鯫生本生就是指一些浅陋无知的小人。

实际上,刘邦怎么会和那些小人打交道了,至少绝不可能听那些小人的话。也许以前是混混的时候,确实会和那些小人物打交道。

但如今已经拥兵十万,身旁都是谋臣,怎么还会去听鯫生的话?那只有一个可能,这是他自己的想法,他自己急着当王,他只能用鯫生来当个垫背。刘邦这样说,是想告诉张良,自己本来没有这样的想法的,自己还是更信任你这样的人。

鸿门宴时刘邦项羽实力比较(其实已经能看出刘邦与项羽的胜负)(2)

随后张良又问到他,自己的军力相比于项羽怎么样时,刘邦也坦率地回答道:“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也许刘邦此刻真的不知所措,但他并不慌张,因为他知道张良心中已经有了计谋。

另外,当刘邦知道张良与项伯有交情时,刘邦内心自然有些不舒服,但他不会像项羽那样刚愎自用。

刘邦懂得收拢人心,于是,他以一种十分温和又感到奇怪的态度问道张良:“君安与项伯有故?”刘邦用“君”称呼张良,而且是知道手下与敌人有交情的时候也这样称呼,并且轻言轻语。这会让张良感受到被尊重,张良自然全心全力为刘邦服务了。

鸿门宴时刘邦项羽实力比较(其实已经能看出刘邦与项羽的胜负)(3)

当张良解释了自己与项伯的故交时,刘邦更说出了:“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我的天,刘大爷要像对待自己的哥哥一样对待自己的敌人啊,此等胸怀真是了不起。要是换作别人,不咔嚓了这位敌人已经很不得了。

刘邦这种拉拢人心的做法,怎不让士子们心动呀?此种做法就算不能让项伯为之效命,但让他帮点小忙应该还是有机会的哦,比如在项羽面前说点好话应该没问题吧,至少能少害一点自己吧。

刘邦在张良面前表现出一副谦虚无能的样子,但在项伯面前却变了态度,刘邦对象伯说:“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盼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刘邦的意思是:“我天天盼星星盼月亮地盼着项羽将军来呀,我啥也不敢动,只想着维持好关中的一切,免得乱糟糟的,都是在替项羽将军好好管理着的。我是项羽将军的手下啊,我怎么敢反将军呢,还需要伯公在将军面前多多给我美颜几句啊。”

鸿门宴时刘邦项羽实力比较(其实已经能看出刘邦与项羽的胜负)(4)

刘邦这话表明的态度是,自己是将军的手下,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替项羽将军做的。说得如此流利,说得那么真情实意,说得那么有情有理。而且刘邦自称为臣,那自然项羽将军就是“君王”了。

刘邦还说,自己驻军霸上是在等项羽将军来,他所要防的,是其它的那些坏人,又不是将军。

刘邦把这些话说给项羽的手下项伯听,自然是为了让他回去说给项羽听,让项羽知道他并没有野心。而且就算项羽要杀他,也得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吧,自己那么听话,项羽还要杀他,怎么服众呢,以后还有谁敢替项羽做事呢?所以啊,刘邦的这一翻话,实在是高,不仅表明了心意,还站在了道德的最高点。

在项伯临走之时,他还和项伯约为婚姻。这刘邦大爷,真的是一点机会也不放过呀,各种笼络人心的手段层次不穷。

然后,刘邦带着一百多号人去给项羽谢罪了。他一见到项羽就说:“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接着又把之前对项伯说的一段话说给了项羽听,并舔上一句:“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

刘邦想表达的是:本来我是和将军一起努力攻打秦国的,我和将军攻打的路线不同,只是我运气好,瞎猫碰上了死耗子,所以一不小心就比将军先一步攻入了关内。这种话让别人一听,就觉得情真意切啊。

鸿门宴时刘邦项羽实力比较(其实已经能看出刘邦与项羽的胜负)(5)

所以啊,真不知道刘邦平时的“为之奈何”是真的不知道还是假的不知道,因为他在对手面前竟然能够表现得那么镇定自若,毫无破绽。他对项羽说的这番话表明了自己的“忠心”,不敢有任何的野心。而且多次强调自己是有功之人,与将军之间的嫌隙是因为小人的谗言所致。

看吧,刘邦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项羽还能有什么理由搞他呢?俗话说师出有名,这搞人也得有个名头呀。如果项羽随意杀害了有功之人,怎么能够服众?因此项羽只有哑口无言。

宴席就这样开始了。

项羽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他竟然直接说出了刘邦口中的那个小人就是曹无伤。天啊,项羽真是一个实在人,和这样的人做朋友兄弟实在是太舒服了,但这样没有城府的爽快之人怎么适合当帝王呢?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就是楚霸王的英雄气概,他见不得那些墙头草的人,可是这样爽快,又有谁敢为他干活呢。

所以,楚霸王尽管输了江山,但赢的是气概。

鸿门宴时刘邦项羽实力比较(其实已经能看出刘邦与项羽的胜负)(6)

范增作为项羽的谋臣和亚父,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知道项羽的性格,知道项羽会念在一时的义气而不会对刘邦下手。既然项羽下不了手,他这个亚父就替他做这件事情吧。

于是他命令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只是呀,幸好刘邦的“亲家”项伯以身翼蔽,以使得项庄始终无法得逞。

好家伙,刘邦昨晚收买的项庄此时便得到了回报呀。要是刘邦没有让张良引荐项伯,并未与项伯约为婚姻,那自然就没有今天的以身翼蔽,那刘邦自然是凶多吉少。一步没走好,那可能就真的呜呼了。所以正是刘邦的广纳贤才,才让他活到今天。

让仇人不恨他,让敌人不杀他,让对手没理由动他,这就是刘邦的厉害之处。

一切都在刘邦与张良的安排之中,张良将樊哙这勇猛的将士引入帐中,让樊哙的粗狂性格来打破这个僵硬的局面。

樊哙也再次强调沛公是有功之人,而项羽你却听小人细说,招来嫌隙。然后又举秦国灭亡的例子,说明如果真的要处罚沛公的话,那你项羽的行径就无异于暴秦啊。

好家伙,樊哙这样的粗人说得出这样毫无破绽的言语?谁信啊,自然是张良等人教他说的,目的就是营造一种项羽你要是乱杀了沛公,那你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那你也会受到民众的攻击。

是啊,短短的一个鸿门宴,就看出了刘邦的宽容大仁,虚心接纳意见,广泛吸收人才等等,也看出了项羽的优柔寡断啊。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吃着吃着,堂堂的刘沛公竟然借口说要去上厕所而出了帐篷,然后便偷偷溜出去了。难以想象,如此正式的场合,竟然说要去撒尿就跑了,想着都让人好笑啊。

而刘邦已经决计要逃跑的,他却还假惺惺地对张良说:“今未出,未辞也,奈何?”

啥意思,就是说:“我就这样悄悄地跑了,连辞别都没有说,怎么办呀?”

樊哙再说:“大礼不辞小让。”

刘邦等的就是这句话呀,他要让自己有个台阶下呀,身为君王的他不要一些颜面啊?他需要手下认可他的做法,需要手下为他着想,理解他的难处,他要让他的手下觉得他们辅佐的人不是一个窝囊的人。,这样才能安心地跑呀。

跑的最后,刘邦竟然还对张良说:“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刘邦啊刘邦,竟然告诉刘邦:“你自己估摸着,大概等我到了军营里,你再进去。”为什么?因为只有到了军营才安全啊,进入了自己的军营,你项羽也就不能把我怎么样了,刘邦这人真是胆子小,但保命要紧,也顾不得面子什么的了,但也不得不说他考虑地周全。

鸿门宴时刘邦项羽实力比较(其实已经能看出刘邦与项羽的胜负)(7)

所以啊,鸿门宴一行,刘邦啥也没有失去,反而知道了自己军营中的内奸,回到军中便立斩曹无双。可怜的曹哥啊,好好地替项羽卖命,却被项羽给坑了。

这就是鸿门宴,为什么大家喜欢把这件事定为楚汉争霸的转折点呢?因为从中可以看出刘邦与项羽各自的性格呀,这几乎就可以看出各自的成败了。

刘邦一副地痞流氓的样子,只要有一条命,就可以混,因此刘邦就输得起。而项羽未曾打过败仗,心里承受能力就差,输了一次就萎靡不振。

鸿门宴时刘邦项羽实力比较(其实已经能看出刘邦与项羽的胜负)(8)

从破釜沉舟等事件就可以看出,项羽这人不考虑后果,不给自己留后路,他不接受失败,他不能失败。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打的仗多了,怎么可能一仗都不败?

刘邦丢得下面子,项羽丢不下。刘邦为了命,可以当无赖。项羽为了面子,可以不要命。刘邦善用人才,连敌人都可以用,而项羽却出差替自己效力的曹无双。

这一切,似乎都在告诉我们,谁才是真正的胜利者。鸿门宴,刘邦与项羽之高下立见。但从后世来看,楚霸王的英雄气概,楚霸王的兄弟义气却也是为人之钦佩的,是值得敬重的。因此项羽同样名垂青史。

鸿门宴时刘邦项羽实力比较(其实已经能看出刘邦与项羽的胜负)(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