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乐安流坑古村千古第一村门票(江西抚州乐安流坑古村)

进入流坑古村,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五根石柱,虽然其只剩下残痕,却也直直地挺立在村头,愈发显得沧桑。这是村里过去的宗祠,清末民初的时候,这里战火连连,特别是北洋军阀孙传芳部队,焚毁了大宗祠在内的许多建筑,如今我们只能看见这些遗留残痕。

江西乐安流坑古村千古第一村门票(江西抚州乐安流坑古村)(1)

江西抚州乐安县流坑千年古村风光。

走进流坑,这里的建筑布局蕴涵深厚的背景。南宋末年,由于流坑村民参加文天祥的抗元大军,兵败后流坑被毁,族人流散,家族骤然黯淡下来。明代,流坑人又重新走上学而优则仕的老路,以建宗祠、修家谱来凝聚族人,家族的维系开始超越原始阶段,达到理性的境界,再次兴盛。

江西乐安流坑古村千古第一村门票(江西抚州乐安流坑古村)(2)

古村流坑州司马第门楼石雕。

古村至今保留着传统明清古建筑260余处,数量之多,规模宏大,类型齐全,居全国之首。现存有民宅、祠堂、店铺、书院、戏台、墓葬等18类,几乎包括传统民俗建筑的所有类型。这些建筑,从明代中后期一直延续到现在,尤其是7栋晚明建筑和30多栋清初建筑集中地出现在一个村庄中,这在全国也是极为罕见的,具有极高的建筑史学价值。

江西乐安流坑古村千古第一村门票(江西抚州乐安流坑古村)(3)

清代皇帝赠送的董氏公祠门楼。

这些建筑表现着高超的建筑艺术,清一色的青砖灰瓦,淡雅明快,高峻的马头墙,气宇昂扬,有照壁的天井,晨沐阳光,夜观星斗······这些民居建筑,以小巧玲珑,布局严谨,风格质朴而独现风采。仿佛是一本我国南方民俗建筑的教科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我国南方民俗建筑的露天博物馆。

江西乐安流坑古村千古第一村门票(江西抚州乐安流坑古村)(4)

文馆是现今古村流坑仅存的唯一书院。

此外,流坑村的墙上留着不少红军标语,略为一数,有十几条。比如:“白军兄弟要使老母妻子有饭吃,只有参加红军”,“欢迎白军士兵、下级军官来当红军”等等,听当地村民说,在1930年前后,红军曾驻扎过流坑,还建立过乡农协会,难怪这里会有这么多当年的遗迹。至于建国以后土改、大跃进和文革时期的标语、宣传画等等,在流坑更是屡见不鲜。

江西乐安流坑古村千古第一村门票(江西抚州乐安流坑古村)(5)

1930年前后,红军曾驻扎过流坑。

流坑村民多为董姓,不管是问老人还是小孩,都会自称是汉代大学问家董仲舒和唐代著名宰相董晋的后代,如今流坑的祠堂里还供奉着他们二人的牌位。据了解:唐朝末年,当时宰相董晋子孙董清然从安徽进入江西,到了南唐年间,董氏家族开始在此繁衍生息,村子逐渐成形,这在历史上有董合率家来到流坑的记载。从此董氏在流坑代代相传,到了宋代董文广时期,社会稳定,董文广以家族资财大兴教育,倡导读书,顺应了宋代重文轻武的潮流,很快结出硕果。

江西乐安流坑古村千古第一村门票(江西抚州乐安流坑古村)(6)

古村流坑文馆内的门牌。

宋仁宗在位的时候,流坑董家五的五个孩子一起在科举考试中中举,这就是所知的五子联科的故事。南宋文天祥在《谢恩表》记录了这样的家族盛况:“花耀贴金,易门而五董”。也许是因为乌江水浇灌的土地灵气十足,董家人从此一直在科举和教育上继续自己的辉煌,出现过类似解元四举,五举、六子联科、七子联科此类的事在流坑时有发生。

江西乐安流坑古村千古第一村门票(江西抚州乐安流坑古村)(7)

明代刑部郎中董燧故居前的巷道。

然而到了南宋末年,战乱频繁。元军攻临安城的时候,流坑董家为保家卫国,奋起参与文天祥在赣州组织的武装。文天祥兵败后,元军大举入侵,流坑也被元军摧毁,搞得董家人家破人亡,田地荒芜。

江西乐安流坑古村千古第一村门票(江西抚州乐安流坑古村)(8)

流坑古村的一角。

到了明朝,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动荡与劫难,流坑人重新走上了学而优则仕的老路,流坑董氏重新崛起。当时的这座小村里一共有2 6所书院,其中的心斋、雪峰、蓉山三大书院更是远近闻名,村子里读书兴盛,著书立说成为一种风气,短短几十年内,有案可查的著作就达二三十种,可谓盛极一时。最为闻名的就是当时朝廷为表彰董琰任翰林院编修时参与编撰《永乐大典》的功劳,专门在村中的贤伯巷东头修建了翰林楼。

江西乐安流坑古村千古第一村门票(江西抚州乐安流坑古村)(9)

流坑古村“一巷跨两朝”,一线天明清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