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轶简历 两个人的世界总制片人崔轶
国内首部“8K全流程”制作电视剧《两个人的世界》在东方卫视、百视TV播出后,以其浓郁的时代气息和沪飘的奋斗历程引发共鸣,掀起观众追剧热潮。播出期间,《两个人的世界》在东方卫视黄金档收视率已8天位居全国63城第一,全程破2。同时,新媒体独播效应为百视TV带来了稳定走高的播放和用户数据,仅移动端的正片总播放量已破5000万,日播放量最高破400万,每天收看剧集正片的用户近60万。该剧在海外也引发追剧热潮,YouTube平台“SMG尚世五岸梦想剧场”总观看量已破200万,单集最高播放量达25万。
从故乡到异乡,从陌生到眷恋,剧中“沪漂”青年许东阳、李文嘉从相遇、相知到相爱并共同成长与奋斗的故事,让观众仿佛看见自己的生活,很真实、很温馨。然而人生如戏,生活总有意外之喜。殊不知观众笑着笑着就哭了,感动制片人和导演的“卫生间求婚”原来是郭京飞临机改动的“神来之笔”。
记录当下,拍给未来。谈到拍《两个人的世界》,该剧总制片人崔轶表示这既是夙愿,也是他这个18年沪漂的有感而发。在他看来,从青年到上海,从上海看中国,《两个人的世界》跳出了区域概念,从多维度展现了奋斗者的“大世界”,通过两个人17年的情感历程全新诠释了“平凡的幸福”。对于开创行业之先的“8K全流程制作”,崔轶坦言8K技术是大势所趋,它的价值在未来,将倒逼中国影视产业变革升级。无论是8K制作还是现实题材创作,《两个人的世界》都只是起点,这是一次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自我挑战。
许东阳、李文嘉让我们对“平凡的幸福”有了全新的定义
问:是什么缘由,让你想要拍电视剧《两个人的世界》?
答:我也是新上海人,从2003年到现在,来上海也有18年了。我跟剧中许东阳、李文嘉的经历是相似的,深有同感。另外,作为SMG尚世影业的制作人,包括我当年在北京电影学院建立上海影像试验小组,我一直有个夙愿,就是创作上海题材或长三角题材作品,展现江南文化、海派文化。沪漂题材故事,我深有共鸣。所以当我看到这个剧的原著小说和话剧,就被深深吸引了。许东阳和李文嘉在上海的奋斗历程和人生轨迹,处处都能让我有共鸣,我能感受到他们在外打拼最真实的心理状态。基于这些原因,让我下决心要把这部小说拍成电视剧,搬上荧屏。
问:回顾拍摄历程,《两个人的世界》中哪场戏,让您最难忘?
答:有两场戏让我很难忘。许东阳向李文嘉求婚那场戏,让我印象很深。其实按原剧本的设计,许东阳并不是在卫生间向文嘉求婚,而是在客厅。但李文嘉由于刚来上海,寄居在嬢嬢家,个人洗浴比较受限,所以拥有一个独立卫生间,里面有一个大浴缸是她内心的渴望。而那房子里就有浴缸。所以郭京飞临时调整,把求婚地点改在了卫生间里,而且剧本里也没有设置他下跪,但实拍时,许东阳跪在了文嘉面前,拿出求婚戒指,用他真挚的情感和暖心举动打动了李文嘉,勾起了她的情感共鸣。这场戏很生动地表现出两个年轻人的奋斗感情,我在现场看着他们,非常感动,导演在监视器里看这场戏也流下了热泪。
另外一场戏就是大结局。新冠来了,许东阳和李文嘉在口罩厂再次相遇,但此时他们已经离婚,他们的状态和心境已经完全不同了,但他们的情感纽带还在。尽管许东阳有过迷失,也犯过错,但他没有忘记初心,又重新回归,他们的人生宿命再次回到疫情,与17年前的非典情缘首尾呼应。当他们再次相见,李文嘉对奔赴抗疫一线的许东阳那份无言的牵挂,以及许东阳临行前带着赎罪的心态说出的那些话,非常打动人。两个人经历了生活的种种挫折和考验,一起奋斗到今天,这种初心和人生际遇令人唏嘘和感慨。
这也是《两个人的世界》的特点,并没有过多强调成功。在当今的都市生活里,有权有势、有车有房就是成功吗?平凡的幸福又是什么?当许东阳和李文嘉再度相见的那一刻,我们就会对这两个年轻人以及他们代表的无数沪漂感慨万千,对于“平凡的幸福”也有了全新的定义。
问:《两个人的世界》播出后,观众好评如潮,反响很大、您觉得这部剧吸引观众喜爱的原因是什么?
答:这部剧能够得到观众的喜爱和认可,我认为是因为通过剧中一些闪亮的细节和情节,让观众看见了真实的生活,感受到人物有共鸣,剧情接地气,感受到电视剧背后创作者的真诚之心。
两个人的“世界”是个宽泛的概念,有“三重”意义
这次郭京飞和王珞丹饰演的“沪漂”,令人眼前一亮,深有共鸣。尤其是说着东北话的郭京飞,特别喜感,您怎么评价他们的这次表现?
答:郭京飞是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本身也从事话剧表演。他的表演方式强调自然主义,某种程度上,他的表演更能托演员。观众都知道,郭京飞很擅长饰演小人物,而《两个人的世界》中的许东阳也不是霸道总裁,就是一个从异乡来上海打拼的平凡人,是无数沪漂中的一员。王珞丹饰演的李文嘉则代表了一种身份寻找和认同。她是上海知青子女,所以她对上海这座城市有着特殊的心灵归属感。王珞丹之前饰演职场女性非常成功,她身上有一种脱俗的气质。所以当郭京飞和王珞丹搭档演戏,这两个角色在一起就形成了鲜明反差,有了戏剧张力。在我看来,这两位演员的表演非常真实,尤其是王珞丹对脸部表情和内心情绪的拿捏非常准确,郭京飞把许东阳演绎得非常幽默,接地气,让人有代入感。观众也通过他们的精彩表演,在这两个人物身上找到了切入点,随着他们的沪漂故事和人物命运,感受这跌宕起伏的17年。这是《两个人的世界》最成功、最可贵、也最令人欣慰的地方。
问:作为总制片人,您怎么理解两个人的“世界”?
答:这部剧原名叫《两个人的上海》,有三个角色,除了许东阳、李文嘉,第三个角色就是上海。上海作为中国面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其地位和意义非比寻常,我们是通过上海看世界。虽然这部剧立足上海,讲的是两个人在上海的奋斗故事,但它辐射的是千万万万奋斗者的世界。这里的“世界”是个宽泛的文化概念。另外,这部剧虽然主线故事是许东阳、李文嘉的情感与奋斗,但交错其中的还有其他辅线的情感世界,比如孔先生与犹太女孩的国际之恋,李奇和小鹃的爱情等。第三,在大的人生境遇中,两人一起奋斗,互相支持,心灵情感上相互依偎,最后组建家庭一起生活,我们称之为“二人世界”。这个“世界”又是哲学意义上的概念。
基于这三点原因,我们将《两个人的上海》改名成《两个人的世界》,这就跳出了简单的区域概念,转而成为一种哲学概念和文化概念,能够引起更大的关注和更多观众的共鸣。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两个人的世界》在YouTube上短短两周,播放量就突破了一百万,更多的海外华人观众通过这部剧看到了上海的变化,看到了许东阳、李文嘉这些沪飘的精彩世界。
问:《两个人的世界》展现了“沪漂”奋斗与情感。在您看来,上海的城市精神和魅力是什么?
答:上海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我总结《两个人的世界》有四个“温”:上海城市有温度、上海市民有温情、上海生活很温暖、上海故事很温馨。我本人也是沪漂,从北京来到上海,一路经历了很多,在这度过了18年。我认为上海有一个伟大的城市精神:公平、公正、开放、包容。它热情拥抱每一个在这片热土努力奋斗的年轻人,并给予回报。这回报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质和名利,更多是一种精神传承,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这座城市,只要你努力,就能赢得尊重。就像剧中的许东阳虽然最后是以loser的失败者状态回归,但因为他积极面对困难、不屈不挠、不忘初心的品质,许东阳依然得到包括文嘉在内所有人的尊重。这就是我对上海城市精神的认同。
“8K 全流程制作”是一次自我挑战,是对中国影视产业未来的探索
问:《两个人的世界》是国内首部“8K全流程”制作电视剧,高清画质堪比大银幕级别。在当下4K仍为主流电视标准下,您怎么看这种超前技术革新?
答:上海作为中国面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它有个显著特质,就是追求卓越,勇于创新。《两个人的世界》率先采用“8K全流程”制作,在技术革新上是一次自我挑战,是我们对中国影视产业未来的思考和探索。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会带来产业变革,8K技术会倒逼中国影视产业制作流程和细节上的提升。8K是未来的技术趋势,能以超高清视觉,给我们带来无与伦比的沉浸式观感。在这种技术呈现下,我们的剧情故事如何与之匹配,叙事方式上如何更丰富、更有层次,这是我们未来需要思考和探讨的方向。
问:“8K全流程”制作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答:首先是前期拍摄上,由于8K画面的高清晰度和高分辨率带来的高要求,再加上当下观众严苛的细节审美,主创、主演在美术设计、服化道上必须精益求精,一个小小穿帮处或者是服装上的一点粗糙、妆面上的不干净、道具陈设上的失真都会被8K技术无限放大。其次就是后期储存,它的数据存储量非常庞大,超乎想象,我们存文件的硬盘都得用“特制硬盘”。当然,如此超高清、如此庞大储存量的影像呈现运用于讲究真实性的纪录片和新闻片中,是否比用在大众娱乐性的影视作品上更有价值?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但超高清技术发展的趋势以及人类对感官愉悦的不断追求是不会变的,这也是《两个人的世界》不论成败,也要接受挑战、努力实践8K技术的意义所在。
问:《两个人的世界》是一部典型的现实题材剧,紧跟时代脉搏,贴近生活,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国家发展、社会民生画卷。作为制片人,您觉得现实题材剧创作最关键的是什么,未来该如何突破?
答:现实题材创作特别难,因为它离观众最近,观众很容易在现实题材剧中找到共鸣点和话题点,但也容易诟病剧作中悬浮、不真实的地方。所以现实题材创作必须要下生活、深入采访,精心打磨剧本,要真正了解当下社会生活风貌,了解人民的喜怒哀乐,了解作品主题与时代的关联与价值。比如《两个人的世界》播出后,很多民生话题引起了观众热议。而对现实题材的创作追求和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一直是SMG海派电视剧的传统和优势,《两个人的世界》也是继承了这种传统优势。在现实题材创作上,《两个人的世界》还有不足,还有一些可以挖掘和提升的空间。我们也在不断总结创作经验,比如如何抓准当下人群的痛点和诉求,如何在大小屏联动时代,更好展现人民的精彩生活和平凡幸福,还要哪些新领域可以去探索,这都是我们未来现实题材创作需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杨文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