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民族团结的歌曲(边境线上的最炫)
供图
供图
四月,冰雪消融,春意盎然。
在云南边境城市保山,一支身着藏青蓝的移民管理警察队伍,在距家千里之外的“第二故土”上,与边疆少数民族群众携手并肩,不断接力奋斗。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群移民管理警察和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见证了边境乡村的美丽巨变。如今,从一张张笑脸,一个个故事中,他们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祖国边关。
国门是他们的第二故土
自疫情暴发以来,保山边境管理支队猴桥边境派出所全体移民管理警察们一直奋战在稳边境、战疫情、保安全的最前沿。
今年春节,国门警务室社区辅警潘定恩没有回家,而是选择了坚守在国门警务室。年夜饭前,民警王健带领潘定恩看望了居住在国门社区的傈僳族独居老人余大爷。
王健说,“在国门社区,各族群众和辖区民警亲如一家,作为这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谁有困难大家互相帮一帮,就渡过难关了。”
对于移民管理警察们在春节的到来,余大爷的心里既欣喜,又激动。虽然,他没有第一时间用言语表达自身的感受,但从他的眼里,潘定恩看到了傈僳族群众对移民管理警察们的信任与期盼。
如今,翻开潘定恩的手机,你能够看到许多他和少数民族群众一起工作、一起劳动的画面。
又一个春天来了,在国门社区,少数民族群众满脸都是幸福笑容,在他们的心里,国门警务室的移民管理警察就是他们最亲的人。
家是滇滩,国是中国
三年前,傈僳族青年蔡传鹏成为了保山边境管理支队滇滩边境派出所姊妹山警务室的一名社区辅警。
“勤劳勇敢、多才多艺”,这几乎是所有人对他的评价。成为社区辅警后,这位傈僳族小伙主动申请前往姊妹山警务室,协助民警余瞄开展社区工作。
在姊妹山警务室所管辖的棋盘石自然村,流传着这样一段佳话:每一个移民管理警察,都是一个民族团结的使者。他们时常骑着一辆摩托、带着一个背包、穿梭在辖区的家家户户中,有时遇到极端天气,他们也会借宿在老乡家中,和老乡唠家常、拉近和群众的距离。
在傈僳族群众的朴素认知里,睡过一张床也就成了一家人,有事要相互帮衬;打饭时,要多打几碗,与兄弟姐妹一起分享。人人都说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已成为傈僳族家庭的传统,成为一种刻入灵魂深处的言行自觉。
从到达姊妹山的第一天起,余瞄和蔡传鹏就把这里当成了他们自己的家,驻守在这里,他们始终秉持着“家是滇滩,国是中国”的坚定信念,多年如一日坚守边关。
供图
供图
一封书信中的警民情深
最近,保山边境管理支队木城边境派出所教导员文灵收到了远在3133公里外的南开大学傈僳族学生余招艳的来信,信里余招艳对木城边境派出所全体移民管理警察数十年如一日的帮助表示了感谢。
余招艳的家乡在保山龙陵县木城彝族傈僳族乡乌木寨村。木城乡是县里唯一的一个边境乡镇,地理位置偏远,平日里仅仅只有1趟班车从木城乡直达县城,不考虑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路上也至少需要花费6个小时。在家乡木城,傈僳族女孩余招艳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但困难的家庭条件曾几度让这个积极向上的女孩面临辍学的境况。
木城边境派出所民警在社区走访中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后,积极为这些孩子解决家庭困难,创立了“1 1 N”的爱心助学模式,构建情暖边疆爱心助学平台,用实际行动点燃边疆学子的梦想。在移民管理警察们的努力与帮助下,凭借着自己不懈的努力,余招艳在2020年顺利考取了南开大学,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
如今进入南开大学学习的余招艳依然十分刻苦努力,她坦言:“学成归来后,自己想回到家乡做一名大学生村官,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一封书信”的故事背后,是保山边境管理支队移民管理警察们深知责任而无私奉献的缩影。忠诚为民、担当奉献、专业文明、公正廉洁。这是移民管理警察的职业精神,也是他们面对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掷地有声的回应。
如今,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道路上,保山边境管理支队的移民管理警察们必将与边疆少数民族群众一道,共同唱响边境线上的“最炫”民族团结歌。
来源:云南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