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分析王熙凤初见黛玉的表现(宝玉黛玉现实了)
《红楼梦》后四十回变味了吗?后四十回精彩看点巡礼(一)
有一个怪现象,好像不说几句后四十的坏话,就是读不出它有多么差劲,是不合格的读者,是很令人害羞的事。我是普通的红楼梦读者,多读了几遍红楼梦,谈论《红楼梦》除了死死地盯住文本,没什么研究的本事。对这个现象心里很是不快,有些想法不吐不快。
后四十回被诟病处很多。其中有一条就是味道变了,这可了不得。作者开篇就告诫我们要解其中味。所以我就先从这一点说起。
第一、有人说,读到第81回就发现味道不对劲儿了。甚至死活读不下去了。迎春回娘家哭诉新婚不如意又受折磨的惨况,宝玉恳求王夫人报老太太接回迎春被拒,转到潇湘馆痛哭,又返怡红院看书,看不下去,袭人劝他出去散散心。认为宝玉从来不会在怡红院看书解闷,袭人从来只劝学而不会劝玩。其实宝玉看书解闷已经成为习惯,例如读南华经;袭人劝宝玉散心有不是第一次。
还是说味儿吧,在第八十一回,宝玉因为迎春在孙家受虐而闷闷不乐,联想到近来大观园中发生的悲欢离合,非常痛心。众姊妹耳鬓厮磨的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昔日那些女孩子一个个离去,宝玉的心境越来越凄凉,他最后出家也就不是偶然的了。读小说如果你忽略这种地方,就不知道它的妙处和重要性。叹青春易逝,哀人生须臾,悲世事无常,这些真诚的慨叹,发自享尽荣华富贵、缱绻温柔、年仅十几岁的公子哥儿身上,悲哀得这样彻底,不是相当惊人的吗?
第二、说黛玉的仙气不见了。林妹妹前八十回是仙女,后四十回被写成了个俗人。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感觉。后来发现,这里有一个重要问题必须搞清楚,曹雪芹最终是要讲神话,还是要讲现实?是讲神话为讲现实服务,还是讲现实为讲神话服务?如果林黛玉一直当着神仙,老祖宗一直惯着她,要风得风,要雨有雨,那还是悲剧吗?林黛玉毕竟来到了贾府这个现实世界,这里不是西方灵河岸边,她也不再是绛珠仙子。这个现实世界,还真就是连神仙也不惯着的。
第三、据说读后四十回觉得味如嚼蜡,俺没嚼过蜡,不知道什么是味如嚼蜡。越来越读不下去却没有。前八十回的诗词确实写得很优美。后四十回诗词确实少了,但是前八十回的诗词是以其与情节和人物形象紧密结合见长的。就其内容而言,前面多写鲜花着锦,风花雪月,后面多写悲凉凄惨。要求续书写出前八十回那样的诗词,是强人所难,难道写怒发冲冠、死亦为鬼雄?续书的文字并不比前八十回逊色。许多桥段堪称经典,如黛玉之死,绝对是极品文字。例如黛玉的话“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宝玉的话“任凭若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文范儿不是曹公,胜似曹公。
黛玉两腿跪下去,抱着贾母的腰说道:"老太太救我!我南边是死也不去的!况且有了继母,又不是我的亲娘。我是情愿跟着老太太一块儿的。 "……黛玉哭道:"我若在老太太跟前,决不使这里分外的闲钱,只求老太太救我。"……黛玉道:"我在这里情愿自己做个奴婢过活,自做自吃,也是愿意。只求老太太作主。"……黛玉抱着贾母的腰哭道:"老太太,你向来最是慈悲的,又最疼我的,到了紧急的时候怎么全不管!不要说我是你的外孙女儿,是隔了一层了,我的娘是你的亲生女儿,看我娘分上,也该护庇些。"……看到这里,真为黛玉揪心。可能我们每个人的心头都有放不下的东西。潜意识里让我们放下矜持、放下尊严去维护。体现在梦境里,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不管不顾、卑微又狼狈!我们谁没有在梦里这样大哭过呢!
续书把一个梦境描写得这么真实,不管别人怎么看续书,在我看来,它是部非常高水平的文学巨著,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能超越的《红楼梦》续著。
大观园的小姐和丫鬟死的死,走的走,出家的出家,大观园的青春理想王国幻灭了,悲剧基调和气氛已经形成。王道士胡诌妒妇方充滿喜剧色彩,显然是为了调节气氛,为即将到来的家族悲剧和爱情悲剧作以暂时舒缓,积蓄冲击能量。四美钓鱼是这种舒缓的继续,而且增加了情趣,丰富了色彩。作者将独特创意寓于乐趣,不可不知。
跟《红楼梦》前八十回相比,后四十回没有变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