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掬笑容何处寻课外阅读语文答案(解读评析网友放学操场见)

一掬笑容何处寻课外阅读语文答案(解读评析网友放学操场见)(1)

江城子·愿化作香泥做伴

绿黄蓝紫最葱蓉。

晚霞中。路边丛。

过了春光、秋水对长空。

无数枝头栖彩凤,情未了,总相逢。

看游园又起西风。

月无踪。夜朦胧。

一点相思、凋与落花同。

愿化作香泥做伴,终不似,这般红。

一掬笑容何处寻课外阅读语文答案(解读评析网友放学操场见)(2)

解读、评析:

第一句:“绿黄蓝紫最葱蓉。”前面“绿黄蓝紫”四个字我理解为傍晚的环境色彩,包括天上彩霞和地上各种绿色植物和花朵,一片勃勃生机的景象。那最后两个字“葱蓉”两个字作何解?一般我们是“从容”或者“葱茏”,前一个“从容”是从容不迫的意思,后一个“葱茏”也是指草木青翠的意思。但你两个字,确切地说是最后一个字用了这个“蓉”?别告诉我是写错了,一首古典诗词没几个字,这首江城子你用了苏轼体,上下两片不过七十个字,如果还写错字,就太不认真了。如果不是写错字,所以我问你,你这里为什么用这个“蓉”字。

第二、三句,我从百度百科上搜到了江城子的格律,苏轼体是“格五”,看它上面的标注,句号是在第三句结尾,前面两句都没有句号,也就是说,按照苏轼体的要求,它这三句是有一个连贯统一意思的,比如苏轼原词“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里前三句是“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三句意思是连贯的,凤凰山下雨停了,所以景象就显得“水风清,晚霞明”。你的二三句“晚霞中。路边丛。”从第一句开始到这二三句,全都是句号,第一句是描写环境的青翠与彩霞,后面两句我理解成“人在晚霞中”、“路边都是草丛”或者人脚踢着草丛,表达一种开心的无忧虑的心态。那么第一句用句号不算错,第二句就没有必要句号了,它应该是和第三句连贯意思的。除非你认为我这样理解强硬,而应该将第二句和第三句理解成是对第一句青翠彩霞意思的延伸描写,那第一句就不该句号了,而第二句还是不应该句号。其他还要怎么理解,我一时间是无法解读了。

一掬笑容何处寻课外阅读语文答案(解读评析网友放学操场见)(3)

第四句“过了春光、秋水对长空。”句子读起来是颇有味道的,彷佛是好句,可是仔细咀嚼一下,“过了春光”即过了春天,一下子跳到“秋水对长空”,把夏天跳过啦?逻辑上有破绽,我作小人状猜想,你只是为了写出这个好句,而无视现实,虽然从春天直接写到秋天,不是不可以,但要有铺垫,要有“前情后续”的意味,可你这首词里并没有关于为什么这里要跳过夏天的逻辑问题存在的铺垫和前情后续句子。所以,我不能不说,这句只是写的一时爽,但肯定是败笔。

最后三句应该是连贯意思的,“无数枝头栖彩凤,情未了,总相逢。 ”在这句之前,你都是在描写环境景色,或者说有点暗含心情的透露,那么这里突然写“枝头栖彩凤”,我就无法理解了,“彩凤”是指凤凰,古诗有人暗指个人感情,或者个人雄心壮志,你这里来一句“无数枝头栖彩凤”,显然和描写环境无关了,因为现实环境不可能有彩凤,那么是指你个人的心情?我勉强解释的话,就是你突然感受到种种男欢女爱的情感,“情未了”当然是指恋情还没有真的落实到某个人,或者说还没有结婚,或者说感情还很浓厚,都可以解释。后面一句“总相逢”,总是碰面的意思吧?如此,“无数枝头栖彩凤,情未了,总相逢。”我该怎么解释?如果你是个男的,我这么解释:你小子脚踏几条船,跟好几个美女的感情都没有了断,还是不断的和她们约会着。难怪前面诗句里显得心情很好、很愉快的样子。如果你是男的,那么我就这样说:你一个女生到处抛洒爱意,和那么多男生的感情没有了结,还是不断的和人家约会。

一掬笑容何处寻课外阅读语文答案(解读评析网友放学操场见)(4)

——问题是,我这样理解你这首词的上半片,可以吗?总体的上半片词的意思:某一天晚霞时分你走在青山绿水花草茂盛的绿荫道上,心情不错,想到春天过去,欣赏秋天的水与天空,一时感慨自己与多人保持的恋情未做了断,依然和人家保持着约会关系。

再看下半片:

开始三句:“看游园又起西风。”看游园?为什么要有这个“看”字?你自己到底是否在游园?勉强解释就是你在公园里,看着其他游客。“又起西风”,又刮风了?但为什么是西风?还加一个又字,上半片里你描写的是秋天景色,秋天你们那里会刮西风吗?或者你告诉我,这里的“西风”两个字有什么深刻的或者别有的意味?这里你在第一句和第二句的结尾又都是句号,“月无踪。夜朦胧。”这第二句突然跳到“月无踪”了,夜晚了,好吧,那第一句结尾用句号不能算错了。只是词牌这里要求还是三句连贯意思,句号要在第三句结尾使用。只是前面还在“看游园”,刮个风一下子就进入到“月无踪”了?刮风时候“月无踪”倒也没错,但“夜朦胧”似乎就过分了,或者我只能理解为刮风后的“月无踪”实在有“夜朦胧”的意味,而不是真的在写夜景。

一掬笑容何处寻课外阅读语文答案(解读评析网友放学操场见)(5)

第四第五两句:“一点相思、凋与落花同。 ”这完全是写心情,一种有点哀伤的心情。哀伤什么呢?和上半片无关,上半片里心情大好的。和这半片前两句有关吗?起码前两句并没有提到,只是跳跃着写景色。你的“一点相思”,对谁的相思?为什么会凋?继续看下去:

最后三句:“愿化作香泥做伴,终不似,这般红。”这三句并没有解释你的“一点相思”为什么会凋——你的对某人的相思突然落空了,那就是失恋的意思,但“香泥作伴”是很严重的借喻,一般是指真的有人死了,或者感情死了,而悼念的人与其情感深厚,爱屋及乌,自然连埋葬爱人的泥土都被称作香泥,或者认为自己的感情死了,比如林黛玉在《葬花吟》词中就有“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样的近乎绝情绝望的诗句。但这两句是《葬花吟》的最后两句,在前面还有大段的诗句铺垫,详细描述了林黛玉当时对自己孤身生活在贾府的种种情感上的不舒服,尤其要考虑到林黛玉所处的时代还是中国“男尊女卑”的时代,女人即使成人后也无法自作主张,爱情不自由、结婚更不自由,三纲五常决定了人与人的等级,女人处于最低等级中。去读读李清照的诗词,你可以明显感受到,她在拥有了美满婚姻时,各种心情大好,可一旦丈夫病故后,她没有了男人,她立刻就会承受到社会和生活的各种压力,二等公民的心情可想而知。所以林黛玉写这样的诗词,是有其深刻的社会与时代背景做支撑的,那么你写这样的诗句,你希望我对你作怎样的背景想象呢?除非你只是在模仿《葬花吟》之类古诗词的诗句,并没有自身现实的背景情感支撑,那么我这句话你听了不要不舒服:这叫无病呻吟。如果我说错,我向你道歉。

一掬笑容何处寻课外阅读语文答案(解读评析网友放学操场见)(6)

回到诗句本身,从上半片的“花心”而心情大好,心情愉快,到了下半片突然因为某种专注的情感失落而变得阴郁,甚至悲观绝望,撇开自身背景支撑不谈,在诗句上是应该有所反应导致这种转变的事情与情感缘由的。应该有铺垫和后续细节描写,我假设你有某个心上人逝世了,你自然伤心欲绝,那么这样的诗句是可以的,但你必须在诗句里对“心上人逝世”有所反应,不能前面还心情好的“无数枝头栖彩凤,情未了,总相逢。 ”后面却突然堆砌三句要死要活的句子,那就不仅仅是败句的问题,还导致了整首词的失败——

我说你上下两半片词的情感严重失衡,导致整首词失败,主要问题就出在你没有写出坏心情的理由,甚至好心情的理由也不充分,起码没有稍微细节的缘由描写,那么整首词的抒情,就显得空洞,也即凭空抒情。凭空抒情就是无病呻吟,让整首词读下来叫人抓不到焦点、缺乏重点,缺乏“基础”的意境是无法构筑成功,整首词自然也就失败了。

一掬笑容何处寻课外阅读语文答案(解读评析网友放学操场见)(7)

我不清楚你写作这类格律诗词多少时间了,已经有多少量了,我想说的是,无论写作格律诗词还是今天的自由诗,说到底是一种艺术创作,一种文学创作,那么一些基本的文学创作规律应该遵守,或者说只有遵守了这些前人总结出来的文学创作规律,你才可能有了写出有一定质量的作品的基础:

1、任何创作必须有感而发。

即无论抒情还是议论,你都必须有个人的切实感受,这份切实感受往往是基于个人经历、或者阅历、或者对阅读的某种深刻、全面的思考。有感而发才不至于“口说无凭”,或者更严重的“无病呻吟”。

比如描写景色,我认为今人写诗词,应该力求避免完全模仿古代名作的诗句写法,力求写出自己的、即独特又有个人切实感受的诗句来,应该尽量去描写你看到过的现实中会有的景色。

“有感而发”还有另一层含义,即写感情也应该写自己有切身体会的感情,比如写恋情、友情、家人之情,写的时候一定要深深的回味一下,自己曾经感受到的恋情、友情和家人之情,要写出自己“体悟”到的情感,再去寻找合适的最美的词语进行描写,而不要无端的“借用”古人诗句词语。

一掬笑容何处寻课外阅读语文答案(解读评析网友放学操场见)(8)

2、唐诗宋词的经典之作中的长诗词,往往是夹叙夹议加抒情的,假如写文章进行全面解读,比如那些“长篇巨作”诗词,比如李白的《蜀道难》、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之类的诗词,那完全可以写成一篇数万字的文章,其中有很大的叙事比例。说到底,人的情感终究是基于事情之上的,没有事情做基础,情感不存在,一个婴儿刚出生,没有经历过阅历过任何事情,所以他的情感也几乎是空白的,只有本能的依存——感情是基于事情的,基于所见所闻所经历,无论诗歌还是散文,不能全都是抒情性写景性文字,叙事文字要有一定的比例,只是高明的诗人会用最简练的词语进行叙事,而最高明的诗句则是情景交融、情事交融的诗句。当然诗词里的叙事不必复杂,却最好是个人经历,起码是自己经常阅历的,偶尔听说、听到的事情,尤其对你还没有个人切身感受的事情,最好不要入诗,除非高手,但高手借人家的事情写出好诗词,其实内涵中也往往渗透了对自己经历的种种感悟,早就融入了对别人事情的解读和思考中。

一掬笑容何处寻课外阅读语文答案(解读评析网友放学操场见)(9)

3、炼字炼词炼句。写作诗词和写文章不同,它需要炼字炼词炼句,无论格律诗词还是今天的自由诗,只要是诗或者词,要想写出品质好的诗词,就必须炼字炼词炼句——

炼字,是指在挑选字的时候,应该力求选择精准、有趣的字,当然是力求,最终还要看各人掌握的字词多少。

炼词,当然是指在找到精准而美妙的字后,要力求组词融合、妥帖、自然,不显得生硬,并且要尽量少用甚至不用现成的组词,尽量自己造词,是写作诗词的一项功底,但要造出不生硬的词,则要考验诗人的炼字炼词实力和功底了。

炼句,就是指在获得精准而美妙的字并造出了具有美感的词后,如何让一个个诗句自然、流畅、细腻而充满美感,同时每一句诗句都有扎实的现实情感和现实时代背景的支撑。比如我上述评论本词中的那句“过了春光、秋水对长空。”彷佛是好句子,其实却是失败的句子。这句子就属于炼出了美妙感受,却“忘了”真情实感的支撑,美妙显得虚浮。

一掬笑容何处寻课外阅读语文答案(解读评析网友放学操场见)(10)

最后我想说的今人写作古典的格律诗词,其实是有种种不适应的,美则美矣,但要么格律不那么严谨,要么诗意不那么精准或深刻,或者干脆,整体上的意境都难以构筑成功。这没办法,毕竟今天我们接受、学习的是今天的文字和文章,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整个华人世界的中文写作方法和规律都大大不同于古典时期,而格律诗词是千年前古人就开始玩的,格律方面的种种约束太大、太多,所以今天我们写不好,或者写不出可以媲美古人经典诗词作品的作品,实属正常。

眼高手低的分析解读,如有冒犯,只能说“抱歉”了。附上我十多年前写的“南乡一剪梅”,当时是和的一位网友写的“南乡一剪梅”,那人那首写的比我的好多了。有兴趣你也可以评析解读我的诗词,切磋嘛,也是挺好玩的。

一掬笑容何处寻课外阅读语文答案(解读评析网友放学操场见)(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