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语文必考知识总结期中(初一语文上册期末备考资料)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备考资料(三)
【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共 20 分)
点燃一个冬天
游 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
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
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
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
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
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
天就无法过了。"女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
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路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
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
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的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哎哎地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
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
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
早,早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篓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
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
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 放学
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哔哔啵啵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
"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
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
"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
第二天一大早,【B】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
气肆虐,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
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
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
"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
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
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
"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
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原来……
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
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
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点燃一个冬天了。"
1.请按时间顺序将小说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4 分)
早上:
下午放学后:孙老师夫妇以为学生贪玩,放学不及时回家。
晚上:
第二天清早:学生送来自己烧的木炭,孙老师夫妇深受感动。
【答案】孙老师夫妇为学生生火,学生烤火取暖。孙老师的女人担忧没有足够的燃料过冬,孙
老师却不在意。
【解析】做题时要从前向后,把题目内缺少的两部分填出来,即先确定要填写的内容范围,回
文定位。接着概括该部分的内容,注意概括的时候要完整,不能只概括一方面,即两部分中都
有孙老师(家人)和学生两类人的活动。
2.从全文看,孙老师是一个() 而较少考虑自家生活的人;他的妻子嘴上爱抱怨,
实际上却是一个心地善良 ()、() 的好女人。(3 分)
【答案】对学生关怀备至;勤劳顾家;理解丈夫(或:支持丈夫)、吃苦耐劳(答出两点即可)(言
之有理均可)
【解析】此题要结合文章中人物的一举一动,说话做事加以分析,且要结合文章主题确定用哪
类词语加以概括。第一个空后有"而"字的提示,第二、三个空前有"却"字的提示。这样答
案就好写多了。从而也降低了概括中的难度。
3.文中【B】处划线句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3 分)
【答案】突出山村冬天天气严寒,为下文写学生们雪中送炭作了铺垫,也衬托了学生这种行为
的感人。
【解析】首先要知道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有什么,然后放到题目中的句子处加以分析,看看有
哪些合适的语句,结合文章内容拟出答案,即渲染了什么氛围(写出了什么内容),烘衬了什么
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请对【A】处划线句作简要点评。(4 分)
【答案】示例:这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学生围在火堆边烤火时欢快的情景,
侧面表现了孙老师对学生的爱。
【解析】考查学生对于句子的赏析能力,首先要选择一个角度,如修辞、词语、描写、情感等,
再结合语句内容和全文进行具体分析。
5.请写出本文题目"点燃一个冬天"的两层含义。(6 分)
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
【答案】学生们送的木炭能满足孙老师夫妇一个冬天取暖的需要。 爱心使孙老师夫妇和学生
们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到温暖。 (或:孙老师用爱温暖着学生,而学生也用真挚的爱回报老师,
使寒冷的冬日充满暖意。)(言之有理均可)
【解析】考查题目的含义。表层和深层的意思都比较明确,表层的文末就有,深层的结合主题
一看也能明白。关键是要用准确的、简洁的语句表达清楚。
分析标题的答题技巧:
①注意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
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内容概括,二是主题概括。
②如果小说标题就揭示了中心,那就结合小说结尾答出文章中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共 l8 分)
父 亲
①因公因私,我已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几乎忘记了独自
生活在故乡老屋的老父。
②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一块坚硬的石头……看
到这里,我的泪水马上滚落出来,连忙推去所有事务,追风赶月,一刻不敢停留地往家赶。在村
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他风尘仆仆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笑
着。
③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叨过一阵子平平常常的家长里短,窗外夜风起处,虫鸣渐深,我打
了一个呵欠说:"爸,咱睡吧。"
④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他说:"嗯,睡吧。"随后又站起身往外走,"爸爸打鼾,怕吵你睡觉,
我找人搭铺去。"
⑤我拦住他笑着说:"爸,我是你的崽,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
⑥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穿衣。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
宽大而又温暖的床。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彼此枕着一双臭脚。
⑦月亮在窗外移,树梢乱动,撒下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的鼾声。
⑧父亲在那头说:"不早了,睡吧。"
⑨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上仍寂静一片。记得以前与父亲同
寝,在田头地尾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头一沾枕头就睡去,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睡,就常用
脚把他踹.醒,任他熬着等我睡去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就装着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
佛睡得极香极沉。
⑩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
地给我掖被角,最后竟用手轻轻地摸着我的脸,当那粗糙而又温暖的手在我脸上划过时,我的鼻子一
酸,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叹了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
⑾我哽咽.着说:"睡吧。"
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上正确的读音(2 分)
①踹.醒( ) ②哽咽.( )
【答案】①chuài ②yè(每个 1 分,声、韵、调全对才给分。)
2.根据①—③段简答(3 分)
"我"为何要风尘仆仆地回到故乡的老屋,和父亲一起吃饭;一起聊家常,并且与父亲同寝?(尽量用文中原话回答)
【答案】因为"我已好几年没回故乡了",父亲很想念我,他每天"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
一块坚硬的石头",所以"我"要急忙回家安慰父亲对我的思念之情。
【解析】首先关注题目要求的范围①-③段,其次联系"风尘仆仆地回到故乡的老屋,和父亲一
起吃饭;一起聊家常,并且与父亲同寝。"信息点的上下文语境总结答案。)
初一语文秋季期末备考资料
3.根据④—⑨段,找出文中最能体现父亲关心儿子、儿子也体贴父亲的事例各一例,归纳并写在
下面的横线上。(4分)
A.父亲关心儿子;
B.儿子关心父亲:
【答案】A.父亲怕自己打鼾影响儿子睡觉,要找人搭铺去。
B.儿子为了让父亲早点入睡,自己便打鼾装睡。(符合文意即可)
【解析】关注范围,抓住关键点"父亲关心儿子、儿子体贴父亲",最后进行实例的归纳"谁因
为什么原因 干什么"。
4.文中对月色和夜色都有一些描写。例如:"月亮在窗外移","月亮从窗口消失"等。这些描写的
作用是(3分)
【答案】表明夜色渐深的过程,体现父子互相关心的深情。
【解析】文章对"月色、月夜"的描写从"外移、消逝"可以看出表明这是一个"夜色渐深的
过程";并且联系上下文情节可知"父子关心对方,直到深夜,还未能入睡"。
5.第⑩段中写道:"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轻轻"和"摸"各有何作用?(3分)
【答案】"轻轻"表明父亲怕惊醒"我";"摸"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
【解析】人物描写的作用,人物的行为举止能够表现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情感;表现父亲对孩
子的爱。
6.根据②和⑩段简答:文中两次写"我"落泪,其原因各是什么?这两次落泪对表现文章中心有何
作用?(3分)
【答案】第一次是由看表哥的来信内容引起落泪;第二次是父亲用他粗糙而又温情的手抚摸我
的脸时引起落泪。这两次落泪都表现了"我"与老父之间的"父子深情"。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定位在②和⑩两段,简洁地概括原因(意对即可)。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 ,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尽快联系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