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升级产业结构(大数据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基于创新,贵阳率先建设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率先建立全国首家大数据交易所、众筹金融交易所等,大数据产业无中生有、落地生根。

大数据时代升级产业结构(大数据引领经济转型升级)(1)

依靠创新,贵阳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等,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依托创新,贵阳建立创新发展平台,加强区域创新合作,开放格局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不断丰富,招商引资大踏步向前,产业项目处处开花,不断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正是因为创新,贵阳经济发展进入了历史最好时期——

去年,贵阳完成生产总值3157.7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继续保持第一,在全省增比进位综合测评中继续保持第一;过去五年,贵阳经济增速连续4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年均增长14%。

大数据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发展大数据增强经济新动能

下月,因为大数据,贵阳将再一次牵动世界的目光,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启幕,大数据时代的“贵阳好声音”将再次响起。

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很快,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浪潮,让贵阳第一次有机会和各城市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从2013年起,贵阳抢抓机遇、发挥优势、超前部署、集中攻关,从“跟跑”到“领跑”,大数据已成为这座城市最亮眼的标签和名片。

闯入大数据“蓝海”,贵阳选择既要“高大上”,又要“接地气”。

在“高大上”方面,贵阳大胆创新、实践,瞄准核心技术突破,抢占制高点。

贵阳率先提出“块数据”理念;研究并发布大数据发展报告,出版《块数据》《DT时代》《创新驱动力》三本专著;研究并发布《贵阳区块链发展和应用》白皮书,明确打造一批区块链应用场景,培育一批区块链创新企业,形成一批可推广的商业模式,推出一批区块链规则和标准体系;编制《关于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贵阳大数据行动计划》等,明确大数据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分工;启动大数据立法、标准建设工作,《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设区市首部涉及大数据方面的地方性法规。

在“接地气”方面,贵阳“抓两头促中间”,发展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及衍生业态,数据存储、清洗加工、流通交易、数据安全等大数据全产业链加快形成。

呼叫中心产业方面,短短两年时间,坐席数由几千席发展为15万席,当当网、聚思鸿、苹果服务、中国惠普、安邦保险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运营;

数据中心产业方面,贵阳云计算中心、贵州国际金贸云基地数据中心、贵州翔明IDC数据中心、贵阳讯鸟云计算中心、经开区中小企业云计算服务基地等大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规模超3.5万台;

电子商务产业方面,引进国内龙头企业,淘宝、京东等国内电商巨头纷纷开设贵州馆,建成京东电商产业园一期,2016年全市电商交易额达700亿元;

端产品制造产业方面,年产10万台服务器、存储器的惠普生产基地已建成生产,富士康液晶面板项目以及经开区大数据压缩处理服务及设备生产基地、中兴通讯、顶新智能终端产品生产基地项目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此外,贵阳获批建设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成为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核心区,首个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落户贵阳。全域公共区域免费WiFi城市一期建成投用,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开放平台上线运行,大数据安全体系顶层设计初步完成,数据铁笼、大数据综合治税、国有企业大数据监管初见成效,社会和云、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一批云应用示范工程投入使用。

2014年以来,贵阳创建全国第一家大数据交易所,成立大数据交易商(贵阳)联盟;创建全国第一家众筹交易所,推动众筹金融多元化、规范化;成为全国第一批由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移动金融试点城市,发出全国第一张符合央行标准的移动金融SIM卡,贵阳互联网金融、大数据金融、移动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蓬勃发展。

目前,贵阳(国际)大数据软件园已经启动,大数据产业生态示范基地、贵州乾鸣国际信息产园、惠普数据中心等一批项目陆续建设。贵阳大数据安全产业基地一期正式运营;国信优易、北京数据堂、深圳华傲数据、成都数联铭品等清洗加工领军型企业落户注册。货车帮、朗玛等大数据应用企业迅速发展,博大智能终端、惠普服务器等一批新产品成功推出。去年,贵阳大数据及其关联产业规模总量突破1300亿元。

大数据创新,让贵阳脱胎换骨;大数据创新,增强了贵阳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新升级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

2016年,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着眼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贵阳市出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实施方案》,制定《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不断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迈进——

在化解过剩产能方面,全年关停过剩产能企业5家、淘汰落后产能7万吨、淘汰过剩产能236万吨;

在消化房地产库存方面,出台公积金异地贷款、严控新增房地产用地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文件,消存量、控增量,全市房地产去库存处于合理范围;

在防控金融杠杆风险方面,推进“数控金融”建设,探索运用大数据手段构建融资性担保机构、小额贷款行业等监管服务平台,强化监管和防范金融风险;

在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方面,全市140户企业与发电企业、电网公司签订直购电交易合同,签约直购电量80.89亿千瓦时,将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约6.24亿元;

在补齐短板方面,完成城区综合环境整治项目点35个、公共停车场建成投用4426个,省级农村危房改造建设项目1192户等。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一系列改革措施随之而来。

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出台《贵阳市“十三五”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规划》,国有企业大数据监管平台上线运行,利用大数据提高对国有企业的全方位、科学化监管水平。

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营改增”,停征价调基金,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18项,全年地方收入减税降费约30亿元,大数据综合治税平台投入运行。

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PPP合作、公司债、特许经营权出让、融资租赁、服务回购等方式;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城市发展基金、农村发展基金,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争取国家专项债券支持,解决发展资金投入问题。

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完成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发证公示,稳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建立“110”的对台农业合作工作机制。

不断涌动的改革创新浪潮,推动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释放出更大活力。

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龙头的现代工业平稳发展。六大特色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74%,其中特色食品业、铝及铝加工业、磷煤化工业、医药制造业均呈两位数以上增长。67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千企改造、一企一策”转型升级全面启动,141个项目完成技改投资62亿元。吉利整车制造加快建设,中铝“退城进园”氧化铝项目成效明显、电解铝项目顺利推进,老干妈在国内油制辣椒行业的龙头地位更加稳固,益佰制药转型升级实现突破。

以金融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金融业快速发展,获批全国移动金融试点城市、科技金融试点城市,贵州金融城建成投用,贵阳银行A股成功上市,全市“新三版”挂牌企业数达38家,实现融资9.73亿元。会展业综合排名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青岩古镇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通过验收,全市年旅游接待突破1亿人次、总收入达1389.51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超过52%。

以都市农业为龙头的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加快33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园区累计入驻企业达405家,省及省以上龙头企业累计7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09个、从业农民39.25万人。对台农业合作深入推进,14个项目实现成功签约,10个市级精致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有序推进。

对外开放合作激发经济新活力

经济欠发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欠开发;欠开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欠开放。贵阳清醒认识到,要转型发展、后发赶超,必须善借外力,坚定不移走“借船出海”的路子。

机遇,总在思路中诞生,又在发展中厘清。

2013年9月8日,贵阳市人民政府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举行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揭牌仪式,拉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高位对接的序幕。

从那时起,贵阳构建开放带动新格局,迈出拥抱世界的关键一步。随后,依托京筑合作的良好平台,贵阳不断叠加政策优势,聚变出一种难以阻挡的前进力量,推动经济发展。

贵阳与中关村知名龙头企业合作,启动大数据系列基础平台项目建设,从北京引进总额超过1800亿元的260个项目。

京筑合作大手笔、大跨越,亮点频现,精彩不断,贵阳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这五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数博会、世界众筹大会等开放平台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这五年,与瑞士、印度、俄罗斯等国家的合作不断深化,惠普、戴尔、谷歌等企业相继入驻,世界500强企业增至12家;

这五年,与北京以及珠三角、长三角、长株潭、成渝等区域开展实质合作,搭建《中瑞自由贸易协定》贵阳示范园等交流合作载体;

这五年,与北京、上海、广东、广西等地开展广泛合作,举办系列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活动;

这五年,省内合作日益密切,与遵义、安顺、黔南等兄弟市(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机遇共享、资源共享、市场共享、人才共享,实现功能配套、各展其长、合作共赢;

……

近年来,贵阳把内外联动、双向联动作为开放发展的核心,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立体开放体系,以强化平台创优为抓手,加快建设高层次高水平的内陆开放型经济。

在这一过程中,贵阳高标准推进高新区、经开区、综保区、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建设,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形成“四轮驱动”开放新格局——

高新区突出科技创新驱动区、高新产业集聚区、现代商务服务区、人才特区“一体四区”的战略定位,充分运用中关村的品牌、资源等优势,联合国内外高校、机构、企业,推进科技研发、技术交易、科技金融、孵化加速、云数据“五大中心”建设,打造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光电产业“五大基地”。

经开区按照“园区高端化”的要求,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整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加快形成大数据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医药和健康产业集群,力争到2017年成为全省首个千亿级产业园区,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引擎”、全省现代制造业和大数据产业的重要“领跑者”。

综保区用好用足国家给予的各项特殊政策,推进与国内外发达经济体在贸易、金融、科技、生态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努力打造“内陆开放试验区、科技创新先导区、金融创新引领区、高端制造聚集区、现代服务业示范区”。

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按照“一核四区、内外双环、绿网融城”的整体空间布局,突出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科技特色,发展临空核心产业、临空关联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建立高端化、国际化并富有航空指向性和关联度的产业体系,加快建成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区。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贵阳实际到位内资逾8000亿元,累计利用外资30.6亿美元,比“十一五”时期增长527.9%。此外,惠普、中兴、京东、万达、吉利、西门子、富士康、阿里巴巴、亿赞普等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入驻,贵阳正在成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今后五年,贵阳将围绕以大数据为引领加快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如期建成大数据综合创新试验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

来源:贵阳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