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经典的山水诗(清代女诗人惊艳之作)

不少人认为写诗作词是一件靠灵感的事情,是诗人的灵魂在某个瞬间和所处环境形成共鸣,才创作出脍炙人口的名词佳句。但在笔者看来灵感毕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更多的佳作是靠诗人反复推敲和思量得来。诗奴贾岛的那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就是极好的证明。

古代最经典的山水诗(清代女诗人惊艳之作)(1)

在众多诗体中最需要推敲的是一些具有特定格式约束的“趣诗”,比如“回文体”。所谓“回文体”,其实就是这首词可以语序回环往复。这种回文诗,写起来需要极强的文字功底,所以数量并不多。而我们本期要介绍的这首诗,被誉为“回文诗中之珍品”,一首40字的诗可以拆解成4首,作者是清代女诗人吴绛雪。

古代最经典的山水诗(清代女诗人惊艳之作)(2)

《春夏秋冬》-(清·吴绛雪)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这首诗本身就是一首诗,写的也正是春夏秋冬四个节气不同之景象,初读时或许并不觉得有多惊艳。但是除了它本身是一首诗以外,它的每一句都可以拆解成一首单独节气的诗。

古代最经典的山水诗(清代女诗人惊艳之作)(3)

《春》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夏》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秋》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冬》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古代最经典的山水诗(清代女诗人惊艳之作)(4)

是不是看完拆解以后,一下子觉得这首诗很惊艳?诗人能够在这种格式约束下的情况下“推敲”出这样的诗,每一句拆解以后化为一首诗,而且都很符合当时的节气特色,这就很不容易了。

写春时,诗人抓住了春天最有特点的莺、柳、晴、月等四个主要景色,将春天的草长莺飞写得淋漓尽致。写夏时,诗人选的莲、水、风、日四景,莲是香的,水是碧的,风是凉的,白日是长的。写秋时,则写秋江、秋雁、秋水和沙洲,为我们带来一幅大雁夜宿沙洲的秋景。而到了冬天,则是暖暖的,红炉灸炭是冬日里最美好的事物。

古代最经典的山水诗(清代女诗人惊艳之作)(5)

或许在有些朋友看来,这样的诗词太过刻意,反倒是去了浑然天成的意味,落的下乘。但是遣词造句本就是文雅之事,再加上这位女诗人创作出来的诗,每一首都让人读之便仿佛徜徉在那个季节的美景当中,岂不正是“诗中有画”?不仅风雅而且有趣。

古代最经典的山水诗(清代女诗人惊艳之作)(6)

诗词并不见得就要抒发诗人本身的某种情感,抒情诗词让人读之能够引起共鸣,但是这些别有“趣味”的诗词同样吸引人。如果说浑然天成的诗词是灵感的突发,还靠着三分运气的话,那像“回文体”这样的诗词则是诗人智慧的结晶,靠的就是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对此,大家怎么看?别于正体诗词的“趣诗”,你喜欢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