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区姻缘(开州婚恋习俗)

曾信祥 开县(今开州区),位于巴山腹地,民风淳朴,漫长的历史岁月孕育、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婚恋文化是开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还保留着淳朴、原始的烙印,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开州区姻缘?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开州区姻缘(开州婚恋习俗)

开州区姻缘

曾信祥

开县(今开州区),位于巴山腹地,民风淳朴,漫长的历史岁月孕育、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婚恋文化是开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还保留着淳朴、原始的烙印。

择偶标准

在我们当地,以前人们择偶的标准一是亲上加亲,多指姑表亲、姨表亲的表兄妹、表姐弟结亲,俗语曰“表姊表妹,天生一对”。二是就近原则,即家庭居住相隔不远,多在本乡本土或邻村邻社,便于婚前婚后家庭、子女的相互照应。三是同姓不婚,同姓青年男女即使没有血缘关系出了“五服”也不行,个别甚至姓氏同音也在禁止之列。四是经济条件优先,包括自然条件、交通状况、收入水平等。五是男大女小,即男方年龄略大于女方,有民谚“男大一枝花,女大是冤家”之说。还有文化程度、有无专长、人才长相、个子大小高矮以及在当地人缘都是人们择偶时考虑的重要因素。男青年要求女方应进得厨房,上得厅堂,干得坡上,做到“系上围腰上得灶,解了围腰拜得客”。此外,择偶时请“八字先生”合“生庚八字”的现象也较普遍。

礼请媒人

请“媒人”、“媒婆”做媒,是以前联姻的常见方式。俗语曰“无媒不成婚”。媒人在旧式婚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所谓“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

媒人平时四处留意何处有男、哪家有女,记于心中,等孩子长到十余岁,便开始游说。媒人上门,即使生活困难,也要准备合包蛋、阴米煮蛋等吃食,以谢媒人。

随着社会的进步,青年男女交往的扩大,特别是近些年农村青年大规模外出务工、经商,出现了很多自由恋爱的,但到订婚、结婚时仍然离不开媒人。这种时候,当事人或家长常常临时聘请一对夫妇充当媒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请媒”、“安媒”。请媒、安媒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未婚青年牵线搭桥、光棍或寡妇牵线搭桥、不见生(未生过孩子)或不见养(虽生过孩子但未养活)的人牵线搭桥,虽然成功,但却无资格以媒人身份出席订婚、结婚仪式,必须另安、另请符合条件的媒人。

喜看人户

“看人户”一般是女方来看男方的家庭条件,是婚姻形式中的第一步,经媒人游说、双方见面第一印像满意后,女方就会到男方的家里去看看,一是看父母会不会处事,以后嫁到这个家里来会不会受气;二是看男方家里的经济状况,屋子宽不宽,家里的摆设怎么样,以确定嫁过来后的日子幸不幸福。如是看不来对方的条件,不同意这桩婚恋则离开后私下向媒人说明。

“看人户”多是按照约定的时间女方到男方家,也有不依约定时间搞突然袭击的,或女方亲友特别是父母等长辈以问路、躲雨、喝水、歇凉等借口暗中进行考察,或男女双方在媒人安排下在场镇集市上暗中观察,以赶场的名义观察对方。

下聘订婚

女方如对相亲考察结果满意,一般要在男方家留宿一晚,否则必须当晚回家。凡是午饭后女方坚持要回家的,男方一般认为“黄了”、“吹了”。女方次日上午告辞时,男方必须给予一定数量的纪念品。纪念品的多少厚薄因时因男方的家底而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件衣服,几元钱即可。

如果经双方见面和“看人户”满意后,就要下聘订婚。订婚是当地农村青年婚恋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仪式,是以请客办宴的形式宣布正式确定恋爱关系,也有恳请亲友四邻共同促成这桩婚事的意思。订婚宴席一般都要推汤圆、打糍粑,以表达圆满、凝聚的祈愿,表示感情要象浇蜡一样越浇越厚。

订婚仪式按照双方及媒人约定的日期,先女到男方后男到女方家里,双方都要请客宴宾,被请的亲友和知道这个消息的本村本社有来往的人家都要携礼祝贺。一方到另一方家里的时间,一般是本日上午去,次日早饭后告辞。仪式结束,当恋爱当事人向未来翁姑或岳父母告辞时,主家都要给一定的“打发”。

参加订婚仪式的主要亲友,也可以得到一份“打发”,但名称不叫打发而叫“包”,即包点东西回去之意。所“包”东西多为“泡粑”或“糯粑”之类,并要涂成红色“点红”,以示吉祥喜庆。

订婚仪式后,男女双方便算亲戚,逢年过节及对方家庭中有喜庆事项,男方均在媒人陪同下前往参加,女方家也会将小伙子当作未婚女婿看待。恋爱双方开始走动、交往,春节、端午、中秋要相互拜年拜节,一般是先男到女家后女到男家,并要送礼,特别是春节男到女家更要送厚礼,礼品主要是肉、糖、酒、面条等;双方父母生日、修房造屋等大事及重要农事季节都要往来,生日主要是送礼祝贺,修房造屋时既送礼又要帮忙干活,农事季节走动一般不送礼,只是帮忙干活。恋爱双方还有请“吃新”的习俗,如某季水果成熟了请吃果子,苞谷、水稻成熟(或收获后)请吃新苞谷、新米,宰杀年猪请吃年猪饭等。

男女双方订婚后互相走动、交往直到正式结婚,是继续考察对方的时期。考察期间如觉得对方不合适,可以退婚。退婚一般是在媒人主持下互相清退对方的“打发”,已使用了的物品则折合成现金计算。如果男方提出退婚,多只退女方给的“打发”而不要女方退还,也有相互都不退和先提出退婚的一方退、对方不退的习俗。个别女青年提出退婚又不退还对方“打发”的,会受到人们的谴责。如果一方坚持要退一方着意巴结这桩婚事,常常在退婚时故意刁难对方,如已使用的物品折算高价,到对方家里劳动高标准折算工资等。

举办预酒

男女双方彼此了解,感情笃定之后,双方家长、媒人便共谋结婚大事了。择定吉日之后,在吉日前十天,男方须举办预酒。预酒的规模一般不大,出席的人员是媒人和双方的至亲好友,其主要目的是双方具体商定婚礼正酒中的各种细节,以便双方心中有数,尤其女方亲人们心中有数,以便充分准备,使双方在酒宴过程中不出差错、应酬周详。

准备结婚

备婚即双方考察认可同意结婚后,则女方拟嫁,男方备娶。女方拟嫁,家里准备家具、卧具、嫁衣等陪嫁物品,本人搓麻绳,扎鞋底袜底,做压箱子的鞋子、绣帐帘、枕头。拟嫁期间,女孩子克己忍让,孝顺父母,俗称“留想头”。还要注意和邻居、周围人特别是兄嫂搞好关系。女方家里准备陪送家具卧具,谓之做“行嫁”。“行嫁”有“半堂”、“满堂”之分。“半堂”行嫁一般指木床1间、小桌1张并配木凳2条、粮柜1口、木箱2口,另有铺盖、蚊帐、床单、枕头等床上用品1套。“满堂”行嫁则没有一定之规,讲多少副“挑竿”,一般是卧具全套甚至若干套,农村居家过日子的全套家具用器,如桌子、衣柜、粮柜、衣箱、高矮木凳、高档木床、餐厨用具等。现在农村收入增加了,还有陪送收录机、冰箱、电视机、音响、洗衣机的,也有少量陪送住房的。

男方备娶,女方没有修房要求的,主要是准备宴宾用的钱、粮、酒、肉、菜和彩礼,以及娶亲时用的衣帽鞋袜,梳妆打扮的全套用品。有的女方刁难,要求衣服要单衣单裤、棉衣棉裤、毛衣毛裤若干套,甚至有要男方置办衣服24套者。男方准备娶亲时用的小物品时要心细备全,否则会在结婚娶亲时被对方刁难,如梳子、镜子、发夹等,还要准备水靴,否则如遇下雨,女方会借此不出门。至于雨伞,则是必不可少的,雨天遮雨、晴天遮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是遮挡沿途人们的眼光。

结婚典礼

定婚期。双方和媒人共同约定,一般要选“双日子”,还要请“八字先生”测算一下是否宜婚,择一个黄道吉日,包括举行结婚典礼仪式的时刻也要测定。

请亲朋。婚期一定,双方就要给所有尚有来往的亲朋报告吉期,以便亲朋们准备贺礼准时到贺。如通知漏掉了某一人,被漏的人会因此“多心”有意见,认为对方对自己有意见或看不起自己。

亲朋致贺。婚礼前一天,双方的团方四邻都要备礼前往参加吃酒。婚期中,亲朋团邻所送礼物一一登记在案,以便还礼。

过彩礼。这里的过彩礼并非现金,主要是送猪肉以便女方宴宾客。作为彩礼的猪肉,一般是半边猪,不能砍成小块,送全猪的也较多。肉上要沾上红色或缠上红纸条、红布条以示喜庆。

贴婚联。迎进送出的双方必贴,主要表达喜庆、欢迎宾客光临、如招待不周请谅解之意。

开脸。婚期的前一天,女方家长要请人为即将出嫁的女儿开脸,即用线沾上草木灰(现已开始用化妆品)绞去脸上的汗毛,使之看上去光鲜、漂亮。

迎亲。举行婚礼的第一个步骤是迎亲。迎亲的人包括新郎、媒人、挑子、抬竿子的人及迎亲女客,一般于婚酒头天下午前往举行婚礼的男方家。抬竿子、挑担子的人一般为男方兄弟尤其是表兄弟,迎亲女客则主要由男方姊妹担任。婚酒当天,按商定的时间,女方家一般准时“发亲”。发亲时,新女婿应向岳父母及女方兄嫂行叩拜大礼,表示感谢和歉疚之情。婚期前,男方要请好一对领队娶亲的夫妇,这对夫妇通常由新郎的伯父伯母或叔父叔母充当,兄嫂亦可,但必须夫妇俱全,其职责是代理新郎父母。去时他们走在最前面,回来时最前面是抬“行嫁”的,他们次之。娶亲的还要有女青年两个或4个迎亲,以便照顾新娘;晚上,有的还要和送亲的女青年对歌比赛,所以选娶亲的女青年都要选漂亮并能歌善舞的。与此对等,女方也有一对送亲的夫妇领队,女青年人数看男方娶亲的女青年人数而定。

哭嫁。女子出嫁,除有陪奁、行嫁陪嫁之外,还须娘家亲眷送嫁。送嫁的人主要由新娘家的所有女性亲人,男性亲人中,按礼俗只有弟弟可以送嫁。哭嫁的习俗,即将出嫁的姑娘通常在婚期的前3天之夜就要哭嫁。先是独自哭,到临婚期的前一夜,姑娘的相好女友和三亲六戚姊妹集聚一堂,主人备办茶点,大伙围坐,以你请我答、你述我劝、轮番哭述的形式哭嫁。诉说父母养育之恩,兄弟姊妹的深厚情谊及离别之苦,或者对未来初为人妇的向往与担心。但现在的哭嫁多是应付,“一哭应俗”而已,且“看定了的日子,定就了的期”,姑娘也只能草草诉诉养育之恩、离别之情,然后便随迎亲队伍上路了。

押轿娃。押轿娃是指在娶亲迎婚的队列中,由新娘的弟、妹走在花轿之前,保护花轿,防人撩开轿门观赏新娘的一种习俗。解放后,女人出嫁不坐轿了,押轿娃一般走在新郎新娘的中间。

结婚典礼。即按照事先选定的吉时,举行结婚典礼。这个仪式一般在将新娘迎到家后、婚宴开始前进行,由资格士主持,主要有奏乐鸣炮、证婚人讲话、主婚人讲话、拜天地、拜师长、拜父母、夫妻对拜等。在长沙、临江、温泉等大镇的结婚典礼上,资格士还让一对新人喝交杯酒,简介婚恋过程,互相表白心迹并向亲友演说,以表达感谢之情。举行结婚典礼的地方都在堂屋,所以叫“拜堂”或“拜天地”,整个结婚典礼在资格士“送新郎新娘入洞房”的喝彩声中结束。

婚酒。这是当地最隆重最热闹喜庆的酒会,也是最盛大的酒会之一。办婚酒应选择在吉日良辰,由男女双方家庭共办。早晨是女方操办,女方家所有亲朋至爱均来出席早宴,为出嫁女饯行。出嫁酒一般并不喧闹,井然有序。客人们送的礼多半作为女儿的陪嫁。中午、晚上由新郎家操办,旧时婚酒前后要办3天。现在城镇的婚酒往往由男方在酒店包席,也有男女双方合办酒席的。

铺床。为新郎新娘铺床的差事一般由新郎已出嫁的姐姐、姐夫或其他长辈负责,在此之前,还须由新娘的姐夫或姑爷织好床笆折。铺床时要挽草疙瘩置于床下或枕头下,挽几个草疙瘩代表着生多少个小孩;一般挽十个,寓意为十全十美。挽草疙瘩时,口里还要说着吉祥如意的话,以祝福夫妻恩爱、幸福久长。铺床完毕,铺床人还要叫一男童上床打滚、翻跟斗,预示新婚夫妇第一个生男孩。

闹房。闹房有“新婚三日无大小”之说,参与的人一般都是同辈青年男女。闹洞房有青年对歌、新婚夫妇共吃一颗糖、称体重、咬绣球等“节目”,唱起闹房歌赞颂所见情景,或赞新娘、或赞嫁妆,新房内的一切都是歌唱内容,唱得好的还能得到新娘子的奖赏。

封红包。结婚是人生中最大的喜事,因此凡是参与婚礼帮忙的,都有红包。红包的金额既要看主家的贫富情况和出手大方与否,又要看对象(如对押轿娃的弟妹要多一些)、看服务项目(如对厨师要多一些),不过金额一般都不大。

新婚回门

即结婚后的第二天新郎新娘一起回娘家。这是结婚后新郎第一次送新娘回娘家,新郎要给岳父母和平常关系比较亲密的岳家主要长辈如岳伯、岳叔等送礼。一般吃过中午饭就返回夫家,这种习俗就叫“回门”,不返门新娘是不能回娘家的。

置礼谢媒

新婚典礼结束后,媒人的职责就算履行完了。为了表示对玉成这桩婚缘的谢意,新郎家里都要对媒人有所表示。谢媒一般不给现金,通常是衣物、烟、酒、肉等,多少厚薄因新郎家境和对婚事的满意程度而定。以前农村肉食紧俏时,猪身多数用于置办酒席,常将猪头用于谢媒,因此在一些乡镇干脆将做媒称做“吃猪脑壳”。

改变称呼

农村青年恋爱后,对对方家长的称呼一般不称爸爸妈妈,有远亲关系的,按亲戚辈份称;没有亲戚关系的,称叔叔、伯伯、嬷嬷、阿姨。结婚后,新娘一般从第二日起对公婆改称爸爸、妈妈,新郎则一如既往。

恋爱后,男方的父、母等长辈及兄、嫂、姐对女青年的称呼一般直呼其名,或省姓氏只称名,弟妹对未来的嫂子一般以姐称之,晚辈则称姑;结婚后长者的称呼不变,同辈年龄小者或晚辈称嫂等。女方的长者则依据与男青年同辈的晚辈和弟妹的称呼而称呼,如“任哥”、“戴哥”,也有省去姓氏昵称名字的;结婚后长者和同辈中年龄比新郎小的一般都在姓氏和称呼的中间加上排行,如“谢大哥”、“向三哥”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