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得不幸福不妨试着做什么事(不纠结不勉强不拧巴)

很多时候,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

对别人的评价总是很敏感,并且总是往坏处想;

对于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总是浮想联翩。

比如,今天领导说了一句:这个项目好还要多久完成?你就会想是不是领导在催进度了?是不是对自己最近的表现不太满意?甚至再延伸到很久之前发生的桩桩件件。

由于心里一直在纠结与不安,造成了严重的精神内耗,这就直接导致手上的事情一直完不成,甚至遭到了领导的批评。

这时候我们往往会告诉自己:我就说吧,领导就是对自己不满,自己的猜想是对的!

这样的纠结和拧巴,已经成了我们很多人的日常,而这些也直接导致了学习效率低下,成长缓慢。

过得不幸福不妨试着做什么事(不纠结不勉强不拧巴)(1)

事实上,这样高敏感的人,更需要学习情绪的钝感力,而钝感力是需要学习和练习的。在《情绪钝感力》这本书里写道:钝感力是一种才能,是一种什么都不往心里去的能力。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能够对自己的钝感力收放自如,他们能更快地从别人的斥责和质疑里面跳出来,毫发无伤。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国民心理导师加藤谛三,他也是哈佛的导师,这本书是他的新作,是他50年的心理治疗经验的总和,也是他多年的社会观察的凝结。他也在这本书里,给出了诸多练习钝感力的方法。

过得不幸福不妨试着做什么事(不纠结不勉强不拧巴)(2)

那现在我们知道了钝感力的好处,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一、不拧巴,停止情绪内耗

就事论事的意思就是,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钝感的人只针对这一件事情做出反应,拒绝东想西想的情绪内耗。

比如说,开头所说,领导只是关心一下项目的进度,高敏感的人在内心里,已经演绎了一集精彩的电视剧,而钝感的人呢?只是回答了几句话,这件事情就结束了。

过得不幸福不妨试着做什么事(不纠结不勉强不拧巴)(3)

二、不勉强,不必强求别人的关注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

我们看到别人遇到困难,就算是自己有所不便,也会伸出援手。当然,这里的伸出援手,其实是一种跨越界限的干预。

比如说天气降温了,老公今天穿了一件短袖,你担心他会感冒,就非要他穿一件长袖。但是老公不认同你的意见,坚持不听你的。

于是一大清早,两人闹得不欢而散。老公认为自己穿什么衣服,根本不需要别人的干预,哪怕是爱人也不行;你会认为:我这都是为了他好啊,为什么他不领情呢?!顿时心里委屈得很,甚至在心里开始怨恨老公。

这样的事情在很多人的生活里上演,并且大多数以不快告终。

过得不幸福不妨试着做什么事(不纠结不勉强不拧巴)(4)

事实上,你手里拿着锤子,就会看谁都像钉子。很多人会披着“关心”的外衣,跨越防线,踩进别人的领域,并且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别人的认同甚至夸赞。

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勉强没有幸福,你不必一厢情愿地给别人建议或者帮助。爱人衣服穿少了,他受了凉,下次就会知道穿多些,别不会有什么太严重的后果。

所以你大可不必那么紧张,适得其反,反而让自己的关心变成了埋怨。保持好界限感和分寸感,不勉强,是最好的体面。

三、不纠结,换个角度就会柳暗花明

同样的一件事情,有人只看到消极悲观的一面,有人会欢欣雀跃。

这就像是,同样面对半杯水,敏感的人会认为:完了,只剩下了半杯水,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并且一直都会被这样的消极情绪所困扰和束缚,觉得自己山穷水尽了。

过得不幸福不妨试着做什么事(不纠结不勉强不拧巴)(5)

而钝感的人会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他们会认为这半杯水可以让我支撑一段时间,后面会再想办法。

钝感的人本身不太容易会被情绪所牵制,他们遇到问题,就会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并且从积极的一面去看待问题,不纠结。

过得不幸福不妨试着做什么事(不纠结不勉强不拧巴)(6)

所以,一个问题来临的时候,思前想后毫无益处。当你被不愉快的情绪折磨时,不必纠结,换个角度,就会柳暗花明。

在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会摆脱不了情绪的烦恼。但是也不必过分担心,这些都是可以练习的。

寻找到自己的突破口,告诉自己:一切没有那么糟糕。在敏感者的大脑里面,他们的脑回路已经在小时候就形成了,所以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改变自己固有的想法。

面对敏感,我们需要反复挑战和尝试,拨乱反正,没有捷径可走。反复练习,就会有一定的效果,而且效果会越来越好。

如果你也需要练习这样的钝感力,不妨看看这本书里给你的建议,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沐希读书会#

过得不幸福不妨试着做什么事(不纠结不勉强不拧巴)(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