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这5种(隔夜菜有哪些危险)

提起隔夜菜,总是引起一番争论。有人说,隔夜菜里面有亚硝酸盐,容易致癌;有人说隔夜菜比砒霜还毒,一口都不能吃;还有人表示,自己吃了大半辈子的隔夜菜,啥事儿都没有……

年轻人总觉得隔夜菜不干净,会有致癌物,容易伤身;但老一辈人却觉得能省一点是一点,过去经常吃隔夜菜也没什么事儿,现在怎么就吃不得了?

那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今天就跟团子一起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首先,我们之所以纠结隔夜菜能不能吃,有两个主要关注点:一个是细菌,另一个是亚硝酸盐。

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这5种(隔夜菜有哪些危险)(1)

菌落

细菌这个问题比较好理解,毕竟我们做饭并不是在一个严格无菌的环境中进行的,食物烹饪完成后,食材本身中的细菌以及餐具、空气中的细菌会在食物中生衍繁殖,发生各种化学反应,而导致食物慢慢变“坏”。

所以说,做好的饭菜尽快吃可不仅仅只为了趁热吃,还防止时间过长为细菌创造机会。但是这种存在细菌的隔夜菜再经过充分加热后,细菌所产生的危害也就可以忽略不计了。所以绝大多数高温加热煮熟的菜隔夜后是可以正常食用的。

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这5种(隔夜菜有哪些危险)(2)

亚硝酸盐

除了细菌,最大的问题就是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什么?我相信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它能致癌,它是一种不好的物质。

实际上,引发癌症的不是亚硝酸盐,而是它的下一级反应产物——亚硝胺,它具有强烈的致癌性,能引起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等。在这样一个谈癌色变的时代,亚硝酸盐也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那食物中的亚硝酸盐从何而来

在植物中,植物通过吸收自然界中的氮元素来维持生长的同时,就会产生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这是必然的产物。通常它们都是维持平衡的状态,一旦植物被收割和采摘,植物体有一种还原酶会加速反应,从而产生更多的亚硝酸盐;不仅如此,空气中的细菌也会通过切口暴露处产生更多的亚硝酸盐。

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这5种(隔夜菜有哪些危险)(3)

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这5种(隔夜菜有哪些危险)(4)

在动物中,肉类(鸡、鸭、鱼、肉等)本身的亚硝酸盐含量就低,若是采购原料做成食物,就不必太担心亚硝酸盐问题。但若是购买的肉类制品,发现颜色异常艳丽,很有可能是加了“硝”,也即是用亚硝酸盐进行上色,这个尤其需要注意。

而那些进入人体的亚硝酸盐,在胃酸和胃内细菌的作用下进一步反应,生产出具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 就对人体非常有害了。

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

说了这么多,隔夜菜能不能吃还要看菜是什么菜。

不同食物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不同,不仅有原料和成品的区别,还有动物和植物间的区别,即便同为植物,根据不同的食用器官,硝酸盐(生成亚硝酸盐的物质)的含量由高到低为叶柄 > 叶片 > 茎 > 根 > 花 > 薯块 > 鳞茎 > 果实 > 种子。

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这5种(隔夜菜有哪些危险)(5)

这也就是说,如果你剩下的是菠菜、芹菜、白菜这样本身硝酸盐含量就比较高的食物,那担心不能吃是有道理的,但如果是一些番茄、豌豆之类的,相比较而言会更安全。

另外,根据央视的《真相调查》中曾进行的一项实验,针对食物在放置15个小时后的亚硝酸盐含量检测中。清炒油菜、蘑菇黑木耳炒肉、尖椒土豆丝以及清蒸鱼4道菜,在放置15个小时后,只有炒油菜和蘑菇黑木耳炒肉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但仍然是低于新鲜食物中亚硝酸标准范围的

这样的结果表明,在食物放置了15个小时后,其中的亚硝酸含量也是符合食用标准的,并不会因为其中的亚硝酸盐而给人体带来致癌的风险。

但要注意的是,隔夜菜如果要吃就一定要充分加热!!!这里我要提一句,凉拌菜加热后口感会差,不加热里面的菌落数有很高,这里建议,凉拌菜就吃多少拌多少,实在吃不了的话,就“浪费”吧。

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这5种(隔夜菜有哪些危险)(6)

隔夜菜如何保存是关键

产生亚硝酸盐的主要原因不是隔夜,而是保存不当。

如果在趁热或是食后及时将食物放在密闭的容器里,放入冰箱冷藏,所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会很低(但对于凉拌菜,危险性却很高,不建议凉拌菜过夜)。

当然,冰箱只是“存储室”,而不是“安全室”。 即便是冰箱温度低,它也只是延缓细菌的繁殖速度,减慢亚硝酸盐含量上升的速度,用冰箱帮忙暂时储存食物对隔夜菜很重要。

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这5种(隔夜菜有哪些危险)(7)

如果做菜的时候分量做多了,可以分出一部分来在没吃的时候就提前用干净的器皿密封保存好,放进冰箱里。第二天拿出来的时候要充分加热后才能吃。

总而言之,隔夜菜并非洪水猛兽,是可以吃的,只要分辨一下哪些食物是相对安全的。

所以看到这里,怎么正确吃隔夜菜,你学会了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