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利行业培训 一个行业的速生速死

三节课的创始人Luke一个月前写了一篇文章:《副业是学出来的还是干出来的?》。他讲到,副业学习这个大品类,商业模式不成立却好卖,但交付很难,效果很差,口碑很烂。

Luke的观点,我部分认同部分不认同。不同于三节课只做了三期,这个品类,我接触得不少。我有很多流量培训的客户,同时也是企业主,也在做这个品类。

面对文字,我始终诚实。今天这篇文章,可能会得罪很多做这个品类的朋友。各位看了这篇文章有意见的同学,还请饶恕则个!

我会从以下5个方面去写这篇文章:

副业培训是什么

副业培训的现状

这个行业是怎么兴起的

这个行业的问题是什么

这个行业的前途在哪里

一:副业培训是什么

暴利行业培训 一个行业的速生速死(1)

如果你在刷B站、抖音、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等APP的时候,看到过类似的广告,让你学个配音、播音、插画、原画、影视后期、短视频运营等等课程的时候,那么恭喜你,你是被算法选中的天之骄子,学完这个课程,你就将成为斜杠青年、天之骄子、靠副业月入5W,更有甚者,是“我在闲鱼做副业,2年买了1套房”。(我基于广告暗示编的)

这就是所谓的副业培训。这个大品类基本可以无所不包,只要把一个技能和赚钱相关起来,通过赚钱这个点去打,它就可以放到无限大,声音这个品类,十方教育最猛的时候,单月能跑1个亿。

二:副业培训的现状

2个标志性事件,让这个行业开始走下坡路。

第一个是教育贷陆续被限制,海尔金融等教育贷陆续不让放款给学生;第二个是政府监管日趋严格,我所在的长沙,上半年省政府组织了一次严查,一群人风声鹤唳。

但还能活。真正产生颠覆性影响的是,8月份腾讯课堂也不让贷款了。在此之前,尽管受限,但腾讯课堂还是可以给学生放款的,一不放款,很多机构马上就不行了。

因为大部分机构流量采买成本都很贵,一旦金融机构不放贷,他们就不能一下子收回现金流。但投流成本一直在涨...

再加上之前的影响,从8月开始,我认识的培训机构,大部分都是业绩至少掉一半!大家开始一方面开始疯狂砍人、缩编;一方面严算ROI,原来投流来的学生也能转化,现在是只掐尖要成年人;一方面原来看不上的免费流量,也开始看在眼里了,苍蝇再小也是肉;更有甚者,大家开始看短视频培训、中医培训等,想试试其他品类,其他人群...

三:副业培训是怎么兴起的

1. 把赚钱和兴趣结合起来,学员买的不是课而是赚钱机会

回想起来,那大概是2020年某个普通的下午,潭州的某个投手正在为投流ROI所苦恼,同样在苦恼的还有公开课讲师,他的转化率怎么也提不高。忽然,投手灵光一现,对啊,可以把课程=赚钱啊,学了这个课,就能赚到多少钱,不就行了嘛!于是和团队一起出了个素材,一跑,成本低的要死,量多得要死!然后公开课老师,再打个包票,“第一个月挣5千,一年挣6W”,“没挣到全额退款”!于是大家哗哗报名...

今天这篇文章仅讲事实,不做道德批判,也不讲这种行为,是不是教育行业应该有的行为。确实潭州通过把副业课程=赚钱一结合,行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来,学个配音播音,那都是兴趣爱好。小众的兴趣爱好,只能覆盖小众人群,所以,一个培训班做得再大,一年几千万顶天了,那还得看这个品类,覆盖了多少兴趣人群,如果覆盖的人群不够,一年几十万,几百万,那是正常的。

但现在不是!你可能是因为对配音播音感兴趣,然后你一搜,这个竟然能挣钱?这个学会了竟然就有钱挣?于是就落入了公开课讲师的洗脑循环,然后买课。这个时候你买的课程,还是为兴趣付费吗?可能有那么一丁点,但更多的,你是被公开课老师的销讲案例所打动,你也想试试,是不是能挣钱...

副业课程=赚钱。这个是副业培训行业的一大发明。是蜜糖,也是砒霜。

2. 模式被潭州系公司复用,进而被整个培训行业复用

这个模式被发明后,行业最先看到的是2群人:潭州内部其他品类的团队和潭州系公司。

这里讲一下潭州系公司:潭州好比一个黄埔军校,它培养了很多在线教育的人才,不管是做流量的,还是做公开课讲师的,培养了一大堆。他们的典型特征是:在潭州工作过,一直是潭州的思维方式(下篇文章讲一下这个神奇的公司),重售前,几乎没售后;年轻,极度年轻(我见到过00后老板公司月入几百万的);他们在潭州见证了在线教育可以这么赚钱后,跳出来发现用同样的方式自己创业,也能赚钱,自此潭州系开始形成。最高峰的时候,光长沙高新区,就有数千家在线教育公司,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潭州的子公司和孙公司。

潭州内部其他品类发现后,发现,诶!用到插画也行、用到原画也行、用到后期剪辑也行,于是开始大规模复制。与此同时,天天盯着潭州开啥品类的潭州系公司也发现了这个点,一复制,发现,也行!于是大家都开始用这种方式来投流,引流!然后整个行业都发现了这个红利,于是,不管是副业培训、还是IT培训,整个职教行业,都开始用这个方法来获客。

讲个八卦:潭州一开始跑到喜马拉雅、蜻蜓、荔枝、网易云音乐去投流的时候,几大平台没一个看得懂潭州的模式,就发现潭州一直在投一直在投。最开始还以为这里面有很高的行业壁垒,之后才发现,谁有流量谁就是王,哪有啥壁垒。于是也开始跟进。那个时候,潭州以5块钱一个线索,吃了半年红利了。再加个八卦,今天知乎跑写作课、全媒体运营,还是这个逻辑。

3. 教育贷盛行,很多人一夜暴富

但还有个问题没解决,低成本规模化获量解决了。学员怎么付费呢?对副业、兴趣课程感兴趣的,往往是年轻人或者是学生。一个课程动辄几千,甚至上万。学员没钱付全款,怎么办?

这个时候,教育贷分期就跟上了。只要你愿意报名,机构总能帮你搞定钱的问题。分期、贷款,从花呗、京东白条跑到借呗、百度有钱花,跑到海尔金融...你没资格贷款,机构也会帮你创造资格。

暴利行业培训 一个行业的速生速死(2)

有了这一步,就可以快速扩张了。只要模型跑通,ROI打正,即便公司刚做一年,年入千万也不成问题。我这辈子见到过最快致富的人,都是做在线教育出身,因为实在太容易规模化了。而服务一个人的成本,其实和服务一万个人的成本,本质没有任何区别。除了带宽。

四:副业培训的问题是什么

  1. 模式上,重流量重销转轻交付

大部分商业模式,从链路上都只有4环:选品-流量-销售-交付。第一环基本上在刚开始的时候已经确定了,所以我们日常接触到的其实是3环:流量-销售-交付。

传统K12公司,他们的精力重点花交付上面:

新东方早期打造了一支名师天团,里面有罗永浩、李笑来、李丰,近期的朱伟、董宇辉等,通过名师打出来新东方的口碑,后期开始做教研标准化,去名师化,但整体教研实力,在教培行业没人能抹黑。

学而思的路线相反,早期学而思经历过名师反叛,张邦鑫又不是俞敏洪那样性格的老板:“骂也没事”,但还是能驾驭名师;于是重点放在教研高标准化上面:他们通过总部教研,做出了一套高标准的教研体系,然后招募名校老师,把这个教研体系给演绎了出来。所以,学而思的教研实力也超强。

但职教不同,职教这个行业,大公司、大品牌真没多少口碑。这是行业属性决定的。所以你看中公也好,华图粉笔也罢,还是潭州、开课吧等等之类的,口碑都不好。因为本质这是一次性的生意。就像一个在火车站门口开饭店的,你过来只吃1次,我其实不需要关注菜做得好不好吃。

副业培训是职教的小品类,更是如此。学员学得好,他也不会续费,因为他学会了;学员学得不好,那就是机构的问题,即便是他自己的问题,但谁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呢。

所以,副业培训这个行业,本质不是一个教育行为,而是流量变现行为。不管是投流也好、做免费流量也罢,进来的流量快速销转拿到现金流,这是最主要的。除了流量之外,没有门槛。因为行业本来就没有标准。所以,大部分机构,把钱都花在了流量和销售上面,自然没有资金去改善教研。卖出去再说,至于能不能交付,交付得咋样,按照潭州的玩法,那是售后的事情,实在不行,可以退费。2021年,潭州有的品类,退费率能有50%...

2. 大部分人学不到东西挣不到钱,没给学员创造增量

从学员的角度来说,我抱着极大的热情而来,希望通过这一击改变现状,从此踏上斜杠青年副业过万的道路。但事实上做不到。

一方面,公开课老师,也就是销讲老师,会最大可能的洗出来想交费的人,而不是最有潜质的人。大部分交了这个钱的人,本身就没潜质能做好某些技能(比如配音,中国配音演员才多少人?)。而公开课老师的方法是什么——我知道有极端的,他们会直接讲,第一个月月入5000,没到全退...

另外一方面,学员只要认真学习1-2周,就会发现自己干不了这事,更不可能赚到钱。赚不到钱还要每个月还月供,就好像期房已经停工了,你还要月供,你的感受是什么?

所以,副业这个品类,走量,口碑就不太可能好。走质,一定要是切掐尖的那群人。这不符合企业增长的逻辑。

多讲一句:教育是一定要给学员创造增量的,不管这个增量,是思维上的,还是具体行动上的。都是要创造增量,且这个增量要被学员所感知。只有被感知到了,才是产生了实际交付。做教育,其实很难。做流量变现,很简单。我们把奥卡姆剃刀原理变一下:如无必要,勿给自己添堵。企业选择容易的路,也就可以理解了。

3. 群众反馈强烈的问题,当然要解决

从政府角度来说,这个行业唯一帮政府解决的问题是:解决就业。而这其实对方不太关心。

纳税上来说,教育行业说实话,都纳不了太多税,因为本身体量就不大,而且大部分都是小公司。

但是因为都是面向C端的,而且金额也不算低,给政府创造的增量小,但是给政府添堵却多。群众反应又强烈,顺势而为解决一下,其实是可以理解的。而且,确实是行业不争气,并不是说政府乱监管。

五:副业培训的前途在哪里

我有不少客户是做副业培训的,我写这个的目的也不是要去批判这个行业。我仅仅就事论事。这个行业,也不是说不可以做了,但确实从8月开始,这个行业会缩水50%以上。当行业的聒噪暂停,潮水褪去,裸泳的就活不下来了,真正活下来的人,我们来谈谈前途。

首先我们要更新2个认知:

第一:预收款不是营收,更不是利润,它是负债。k12行业一直有个消课的概念,只有客户到课了,预收才能变成实收。原来大家总以为,预收就是营收,跑出来马上又拿去投流,所谓“增长飞轮”,一旦现金流断裂,飞轮切的就是我们这些企业主的头。

第二:兴趣培训就是很小众的品类,想把这个品类做大的前提,是要把感兴趣的学员的基本盘做大。通过赚钱来打,其实是七伤拳。万一哪天你被当作“典型”来处理了呢?

其次,如果不想改变流量变现的逻辑,也不想改变现有的重销售重流量的逻辑。建议换个品类、换个人群去跑。

第三:如果想深耕这个品类,最好换流量模型。投流拿leads,赚钱做变现当然香,但接下来你要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高。用那么贵的成本去拿leads,就一定会引导,就一定会变现。试试免费流量如何呢(注:我做免费流量培训,不免有广告之嫌)?

第四:如果想深耕,一定要重交付。教育是以一颗真心换另外一颗真心。你用心投入到教研端,客户是能感知到的。口碑也就上来了,即便做不到全品类,但至少在某个单一品类,你也会活得很好。但我说实话,深耕这个逻辑,这个行业的很多人做不到,赚过快钱的人,你没法说服他去赚慢钱。

第五,开品类,请尊重教育的逻辑而不是流量变现的逻辑。教育的逻辑是做深,流量变现的逻辑是做快。一个教育公司,确立一个品类的主导地位要花3年,之后再慢慢拓品类;而一个流量变现公司,拓品类可能是3个月。

暴利行业培训 一个行业的速生速死(3)

第六,其实行业是有成功案例的。比如说生财有术。当然,我们不应该把它归结为副业培训领域,应该归结为职业成长领域,和得到、混沌有点像,但生财更注重实操。生财有术不仅解决了口碑问题,而且解决了复购问题,它通过一次次的航海实战,让用户一次次复购,这是这个行业很值得去研究的一个模型。

作者 | Kosan,职业教育从业者,在做免费流量培训,培训对象是企业主和业务操盘手。培训内容是,如何在各个平台通过新媒体等方式引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