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也能逛展会(特展三分钟带你了解)

“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为上海这个火热的夏天增添了一份文博热。

暑期看展预约需要蹲点抢票,来馆二刷三刷的也大有人在。

8月起,还特别一周加开两个夜场,夜场预约也是一票难得。

展览将于10月23日闭幕,展期还剩不到一个月,趁着现在风清气爽的好天气,还没来看的观众朋友们要抓紧哦~

微信观众留言

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遗迹来到盛夏上海展出,不可错过的文化盛宴。

——吉祥海

不出上海也能看到中部省份的出土瑰宝,真是博物馆粉丝的最大福利!

——Josie

这次的夏商周特展,简直是目不暇接的文化盛宴,让我们普通市民都感受到了满满的文化自信。

——Eileen

作为上海博物馆策划的第一个“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展,“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希望能够从“文明”的角度来阐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质,以及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深层原因。

宅家也能逛展会(特展三分钟带你了解)(1)

宅家也能逛展会(特展三分钟带你了解)(2)

• 城市

城市是统治阶层集中居住和从事重大活动的地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中华文明多元文化在经历漫长的发展和交融后,在河洛之间凝聚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形成以王都为中心的辐射性统治格局。中国的社会组织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构建了古代早期国家的基本形态。夏商周三代是一个广泛地域的邦国联盟体,中心城市为王都,各个邦国或诸侯国也有各自的政治中心,由此构成中国古代社会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

宅家也能逛展会(特展三分钟带你了解)(3)

偃师二里头遗址被认为是夏代晚期都城,这里发现有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中轴线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宫城、最早的封闭式官营手工业作坊区、最早的青铜礼器组合等。郑州商城遗址、郑州小双桥遗址,推测可能就是文献记载的商汤亳都、仲丁隞都。在城市规划与布局、宫室建筑结构与技术等方面均在继承二里头文化的基础上走向成熟。殷墟遗址是商代晚期都城,遗址面积约40平方公里,以小屯宫殿宗庙区为中心,由多处手工业作坊、分布密集的居民区、王陵区和墓葬区所组成。西周时期的统治中心在宗周镐京和成周洛邑,各个诸侯国也都有自己的都邑,形制不一。

•文字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或者符号系统。一般认为,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的主要标志之一。世界公认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商代贵族常常用龟甲和兽骨进行占卜,以达到感知未来、趋吉避害的目的。这些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无异于一部百科全书,详尽记录着宗教祭祀、生老病死、方国战争、天文星相、交通地理、农业收成等贵族生活中的大小事件,承载着商人虔诚庄重的宗教情怀与逢凶化吉的美好愿望。

宅家也能逛展会(特展三分钟带你了解)(4)

展览中呈现了一条完整的中国文字发展脉络,从朱书陶文,到作为成熟文字的甲骨文、金文,再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并立文字分化,直至秦统一文字。文字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也随着历史进程不断发生着变化。成熟的文字系统记录当时的社会面貌,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和百家争鸣的思想观念。

•青铜器

冶金术和金属器的出现,是人类生产力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西方的青铜器主要为生产工具和兵器,经济生产方式由此得以改变。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却主要体现在礼器方面,青铜生产工具很少。这是因为中国的宗教祭祀观念与国家政权相结合,青铜原料和铸造技术被贵族阶层所控制,制作成用于祭祀和宴飨活动的青铜礼器,并象征着国家政权和贵族身份等级。青铜礼器在礼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是其他礼器难以企及的,由此造就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独一无二的地位。

宅家也能逛展会(特展三分钟带你了解)(5)

王城岗遗址出土的青铜容器残片(可能为鬹的腹部或袋状足),距今约3900年,是东亚地区所知年代最早的使用复合范铸造的锡青铜容器。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网格纹鼎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青铜鼎,其出现象征了王权礼制的萌生。青铜器铸造技术经过二里头文化的积淀,在商周时期大放异彩。在技术进步和礼制需求的双重作用下,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无论是体量,还是艺术水平和铸造工艺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被广泛地使用于祭祀、宴飨、会盟等重大活动的青铜器,开创了中国青铜时代的巅峰。

•礼制

夏商周三代的礼乐制度作为社会关系和国家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和准则。中原地区从周边地区汲取了多种文化因素,形成了中国古代文明独有的礼乐文化,创造了影响深远的礼制。夏代,华夏族群与周边族群的交流融合孕育出共同的礼乐制度。商代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宗族社会组织,有着内服、外服并用的复合制国家体系,初步形成以“礼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周人敬天祭祖、提倡“德治”,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基础,从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两个方面构建了一整套完备的礼乐制度,成为整个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伦理的核心。

宅家也能逛展会(特展三分钟带你了解)(6)

而礼器则是礼制的载体,被赋予了沟通人神、象征权利和地位的特殊内涵。夏代出现了以酒器为中心的礼器群。商代非常重视以酒祭祀的传统,酒器的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加,在继承和发展了夏代的礼器系统的基础上,形成了以青铜觚和青铜爵为核心的礼器组合。周人吸取了商代酗酒而亡国的教训,严格规定饮酒的场合,节制饮酒的次数和量,使得中国青铜时代的礼器制度从商人的“重酒”转向了周人的“重食”,形成了以青铜鼎和青铜簋为核心的礼器组合。在祭祀和宴飨活动中,根据地位身份使用不同数量的鼎簋,即“列鼎制度”。列鼎制度在周礼中占有核心地位,新郑郑韩故城发现郑国的祭祀坑中,埋藏有成组的编钟和可能象征了天子身份的九鼎八簋。

河南二十家文博机构倾心助力上海博物馆完成“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首篇展览。

“何以中国?中华文明的特质在哪里?这就是我们要通过这一系列展览来探讨的问题。”

希望展览带给观众的不仅是艺术的美,还有深度的思考。

*主要文字来自特展图录:胡嘉麟《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您是否已经参观过“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特展?如已参观,请帮助我们填写本次特展观众问卷,还有机会参与抽奖获得教育读物一本(近五年出版的教育读物选一)。上海博物馆的点滴进步,离不开您的反馈与建议。感谢!

• 上海博物馆•

编辑丨教育部

初审丨石维尘

终审丨汤世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