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芽菜的基本知识(天然芽菜和人工芽菜)

芽菜:人们钟爱的绿色珍蔬

汪鹤年

关于芽菜的基本知识(天然芽菜和人工芽菜)(1)

说到芽菜,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那些喝饱了水,像小蝌蚪一样睁开惺忪睡眼的豆芽;或是一场春雨过后,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的竹笋……

典型的无公害蔬菜

芽菜就是“芽类蔬菜”,1990年《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将其定义为:“豆类、萝卜、苜蓿等种子遮光[或不遮光]发芽培育成的幼嫩芽苗。”只是,它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如竹笋、蕨菜、香椿芽等由植物的种子、根、茎、枝条等营养贮存器官在天然条件下直接生长出的,并不需要人着意培养的可作为蔬菜食用的体芽,该称作什么?

应该说,准确定义下的芽菜应包括“直接生长出”的天然芽菜和带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由“人工培养出”的人工芽菜两大部分。

因受外界环境污染小,且不施化肥、农药,芽菜成为典型的无公害蔬菜,并无一例外地拥有营养丰富、质地脆嫩、风味独特等明显特点,备受消费者青睐,成为流行世界的绿色保健食品。

风味多样是芽菜的第一等好处。各种芽菜原材料在其营养物质转运到芽中的同时,也把原植物的特殊风味带入芽中,于是便有了竹笋的清脆、香椿芽的馥郁、豌豆芽的甘醇、萝卜芽的辛辣等种种滋味。

芽菜的营养价值也高于肉类和一般蔬菜。因种子等营养器官萌发时,其中贮藏的营养物质被降解或活化,并转入芽中,从而使人体更容易消化与吸收,成为活性植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芽菜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萝卜芽中的维生素A含量相当于大白菜的10倍;豆芽、香椿芽中的维生素C含量,也比西红柿、黄瓜等蔬菜高出很多。

芽菜的食疗保健作用亦素为医家所重。中医就认为:蕨菜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活血止痛等功效;马兰头则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消肿等功效。《本草纲目》还将绿豆芽视之为“清火益神,利泄减脂”的良药。我国民间甚至有“食用香椿,不染杂病”之说。

总之,源远流长的芽菜是我国人民最钟爱的一种传统蔬菜,其食用和栽培历史,如同一首古老而清新的歌,韵味悠远而绵绵不绝……

天然芽菜:大自然的无私馈赠

在我国,由于植物资源相当丰富,故自然生成的芽菜品种亦多种多样:如来源于根茎的,既有根状茎上的肥嫩粗短的鞭芽——竹笋,也有地下茎上的未展开的嫩叶——蕨菜。

我国人民食用竹笋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竹笋是竹竿的雏形,即初生、嫩肥、短壮的竹芽或竹鞭,自古就被人们当作“菜中珍品”。

《诗经·大雅·韩奕》生动地描述了韩侯从入周觐见宣王、接受爵命,直至迎娶韩姞以归的全过程。其中,“其肴维何?炰鳖鲜鱼。其蔌维何?维笋及蒲”的歌咏,说的就是显父招待他的食物中,不仅有鱼、鳖等美味佳肴,还有竹笋和蒲菜等时令菜蔬。

从《周礼·天官·醢人》中“加豆之实……笋菹、鱼醢”的记载看,周朝人还习惯将竹笋加盐制成腌笋,并同鱼酱搭配食用。

据《齐民要术》载,南北朝时,人们在烹饪竹笋时,已采用了蒸、煮、油焖、醋泡等方法:“二月,食淡竹笋;四月、五月,食苦竹笋。蒸、煮、炰、酢,任人所好。”

到了宋代,人们食笋之道更加娴熟。宋人林洪《山家清供》中就分别记述了煨笋、油炸笋、蒸笋、笋羹、凉拌笋、酒煮笋等多种吃法。笋还成为人们制作馄饨等面食的馅料。

我们的祖先不仅将竹笋与肉类、鱼类及各种蔬菜调配食用,而且还创造了精湛的笋干加工工艺,并在元、明、清三代逐渐加以完善,沿袭至今。

蕨菜又叫蕨芽,因其初生时,其端卷曲,紫色而肥,状如小儿之拳,故古人又称蕨芽为蕨拳、拳头莱、拳芽菜或小孩拳。

早在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用蕨芽作菜了。《诗经·召南·草虫》“陟陂南山,言采其蕨”;《诗·小雅·四月》“山有蕨薇,隰有杞桋”等诗句中的“蕨”指的就是蕨芽。

三国时,干蕨芽还成为陇西、天水等地的贡物。陆玑的《毛诗疏义》中就留下这样的记载:“今陇西、天水人,及此时而干收,秋冬尝之;又云以进御。”

从《齐民要术》援引《食经》的记载看,南北朝时期,人们已开始掌握了酸蕨菜、腌蕨菜的制作技巧:“先洗蕨,把着器中,蕨一行,盐一行,薄粥沃之。一法:以薄灰淹之,一宿,出,蟹眼汤瀹之。出熇,内糟中。可至蕨时。”

而姜芽则是姜母肉质根茎上萌发出的幼芽,也是一道传统的美味佳肴。宋代诗人秦少游《寄莼姜法鱼糟蟹》诗中即有“后春莼茁滑于酥,先社姜芽肥胜肉”的吟咏。先社即春社,是古人在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自宋代起,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日,大约在农历正月十五的上元节和二月十二的花朝之间,此时生出的姜芽肥硕鲜嫩,可与肉媲美。

木本植物的茎和枝条上长出的芽,亦是芽菜的一个重要来源,如香椿芽便是其典型代表。

早在汉代,煮熟的香椿芽就开始成为人们“消风祛毒”的食疗之品。《本草纲目》引汉代医药著作《生生编》中便有“[香椿]嫩芽瀹食,消风祛毒”的记述。

到了明代,香椿已成为生熟盐腌无一不佳的入馔妙品。徐光启《农政全书》就说:“其叶自发芽及嫩时,皆香甘。生熟盐腌,皆可茹。”

高濂《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还特别记载了用芝麻凉拌、用面筋炒食、配豆腐素菜同烹等多种吃法。至于用头芽汤焯后,稍加盐晒干的干椿芽,更成为“可留年余”的时人至爱。

包括顶芽、幼叶、嫩叶和嫩茎在内的植物嫩梢,更是大自然赋予的芽菜精品。如枸杞的嫩茎尖——枸杞芽和苜蓿嫩茎叶——苜蓿头等,就是植物嫩梢的代表产品。

至迟在春秋时期,枸杞芽的食用价值就已得到开发。《诗经·小雅·杕杜》便有“陟彼北山,言采其杞”之咏。三国吴陆机疏云:“一名苦杞,一名地骨。春生作羹茹,微苦。”

宋元以后,枸杞芽的吃法更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据林洪《山家清供》载,枸杞芽不仅同嫩笋、小簟一起,成为人们制作凉拌菜的原料之一,还是人们制作“三脆面”时用到的特色食材。

明人高濂《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也记述了枸杞的三种吃法:一是将枸杞用汤焯过后,拌入调好的作料,即凉拌着吃;二是“以甘草水和山药粉,拖苗油炸”着吃;三是用以煮粥。

明兰茂《滇南本草》还说,用枸杞尖同鸡蛋炒食,可治少妇白带。

苜蓿头的食用大约始于南北朝时期。《齐民要术》有载:“春初既中生啖,为羹甚香。”说是春初的苜蓿嫩茎叶,不仅可以凉拌了吃,还可以做成汤羹食用。

明代,苜蓿的种植地区更广,“刈苗作蔬”更成为常态。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说:“今处处田野有之[陕、陇人亦有种者],年年自生。刈苗作蔬,一年可三刈。”

宿根萌发出的嫩芽,也是芽菜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如早春采摘的马兰头,就是此类芽菜。

至迟在宋代,马兰头已开始成为人们常食的菜蔬。宋陆游《戏咏园中草》诗中,就将村童结伴采撷此菜的情趣,刻画得栩栩如生:“离离幽草自成丛,过眼儿童采撷空。不知马兰入晨俎,何似燕麦摇春风。”

据元贾铭《饮食须知》载,元人还常将其腌制后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马兰味辛,性微温。腌藏作茹甚良。”

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还说,当时人们不仅以其为蔬,还常以马兰为包子馅:“南人多采汋晒干,为蔬及馒馅。”

清代,人们还常将马兰头晒制成干菜,在鲜用时,则或烹,或凉拌,或切碎作羹。清顾仲《养小录》就说:“马兰头,可熟,可齑,可灼,可生晒藏用。”

明人还最爱以莲藕细瘦如指的嫩芽——藕鞭为菜。李时珍《本草纲目》称其为“藕丝菜”:“其芽穿泥成白蒻,即蔤也。长者至丈余,五六月嫩时,没水取之,可作蔬茹,俗呼藕丝菜。”并说:“藕丝菜五六月嫩时,采为蔬茹,老则为藕梢,味不堪矣。”明刘若愚《明宫史》中又称其为“银苗菜”,据说是六月中宫廷中常见的名菜。

在北方边陲,女真族人则有以白芍药花之芽为菜的饮食习惯。宋洪皓《松漠纪闻续》中就说:“女真多白芍药花,皆野生,绝无红者。好事之家,采其芽为莱,以面煎之,凡待宾斋素则用,其味脆美,可以久留。”

明代以来,一些天然芽菜更倍受青睐。如明代高濂《遵生八笺》中收录的四种天然芽菜,就有相当的代表性:

甘菊苗:甘菊花春夏旺苗,嫩头采来,汤焯如前法食之。以甘草水和山药粉拖苗油炸,其香美佳甚。

蚕豆苗:二月采为茹,麻油炒,下盐酱煮之,少加姜、葱。

防风芽:采芽如胭脂色者,如常菜料拌食之。

蒲芦芽:采嫩芽,切断,以汤焯,布裹压干,加料如前作鲊,妙甚。

无论是取材的广泛,还是烹饪方法的多样,都足以证明芽菜在人们生活中已占有相当的地位。

关于芽菜的基本知识(天然芽菜和人工芽菜)(2)

人工芽菜:天才的发现与实践

与天然芽菜相比,人工芽菜的最大不同,便是“有意而为之”,并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西方之所以将豆芽称之为中国食品的四大发明之一,便是基于此一原因。

用豆类的种子生芽作菜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竹简上记载此墓主陪葬品中有“黄卷一担”,这里的“黄卷”即是晒干的黄豆芽。唐人的《新修本草》还专门记述了这种“大豆黄卷”的培育方法:“以大豆为蘖,芽生便干之,名为黄卷。用之亦熬,服食家所须。”也就是说,当时人们培育豆芽时,是待其发芽后便晒干,收贮以备用。

宋代,用黑豆、黄豆、绿豆等生产豆芽作为日常蔬食已是十分普遍的事。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在“鹅黄豆生”条中,较详细地介绍了今泉州一带百姓中元节前浸黑豆催生豆芽,敬祖兼食用的民俗:“温陵人,前中元数日,以水浸黑豆,曝之。及芽,以糠粃置盆中,铺沙植豆,用板压。及长,则覆以桶,晓则晒之,欲其齐而不为风日损也。中元,则陈于祖宗之前,越三日出之。洗,灼以油、盐、苦酒、香料可为茹,卷以麻饼尤佳。色浅黄,名‘鹅黄豆生’。”这也成为豆芽具体吃法的最早、最详尽的记载。

用豌豆(古时又称寒豆)生成的幼嫩茎叶和嫩梢——豌豆尖,亦是我国人工芽菜中的名品。

早在南北朝时期,鲜嫩清香的豌豆幼苗,已被人们有意识地培植为苗用菜蔬。嗣后,人们发现,这种用豌豆生成的幼嫩茎叶和嫩梢,无论是荤炒、清炒、做汤,豌豆苗都不失为上乘佳品,因而吃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并视之为佳肴。宋代诗人陆游在吃了以猪肉、豌豆苗等作馅的包子后,竟在《蔬园杂咏·巢》诗中抒发了自己“乐不思蜀”之慨:“昏昏雾雨暗衡茅,儿女随宜治酒肴。便觉此身如在蜀,一盘笼饼是豌巢。”

明高濂所著《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中,还具体记载了发豌豆芽作菜食的方法,并称其为“寒豆芽”:“用寒豆淘净,将蒲包趁湿包裹。春冬置炕傍近火处,夏秋不必。日以水喷之。芽出,去壳洗净,汤焯入茶供。芽长作菜食。”

清代以来,人们更热衷于以豌豆苗做菜。徐珂《清稗类钞》就记述了豌豆苗或炒或羹,或用鸡汤肉汁烫而食之等吃法:“豌豆苗之食法,有芼之为羹者,有炒之以油者。淮安人且烫而食之。以苗之生者投沸汤中,本味完足,食者皆甘之,然汤必为鸡汁或豚汁也。”在当时的闽中一带,豌豆苗甚至被视之为稀有之物,买卖往往以两计价:“豌豆苗,在他处为蔬中常品,闽中则视作稀有之物。每于筵宴,见有清鸡汤中浮绿叶数茎长六七寸者,即是。惟购时以两计,每两三十余钱。”其受珍视的程度,可想而知。

关于芽菜的基本知识(天然芽菜和人工芽菜)(3)

而今,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用以生产芽菜的材料更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既包括荞麦、小麦、番薯等粮食作物,黑芝麻、葵花子、花生等油料作物;也包括萝卜、扁豆、芹菜、落葵、蕹菜、芥菜、黄秋葵、芦笋等蔬菜;甚至有田七、菘蓝、沙芥等药用植物和花椒、胡椒等香料植物的加盟。其品种至少在30种以上。

芽菜的食用方法也因“芽”而异,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如萝卜苗、香椿芽等,采用蘸酱等调味方法生吃,可能更加清爽可口。而洋槐芽、枸杞芽等芽菜因有一种苦涩味,则最好是焯水后,再加入油盐酱醋等调味品凉拌着吃。当然,最常见的还是调羹做汤、配上肉食爆炒,或作为涮锅的菜品。至于蘸酱卷饼,或作为春卷、包子、饺子、馄饨等的馅料,则更能显出其鲜香脆嫩的滋味,给平民百姓的生活增添另一种乐趣。

参考文献(略)

先民菜篮子里的秘密》(连载)

权作品:鄂作登字-2017-A-0001684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