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行成于思毁于随)
(图片来源:新华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游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游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图片来源:新华社)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中小学生们进入寒假,意味着新一轮游学行情的火热来袭。如今,海外游学成寒假游的新风尚,但是目前来看,市场上不少海外研学旅游的项目仅仅是“走马观花”,或是主打名校游、奢华游,缺乏实质内容。更有游学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所谓随团的老师可能从来没有出国的经历”。
游学的目的是让孩子在旅途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做到知行合一。这是值得鼓励的教学实践。2016年末,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就明确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这项举措是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尽大可能地挖掘孩子个人的发展空间。然而,在普遍是高价成团的海外游学中,孩子们是否获得等价的收获,却是存疑。
教育部已发布《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要求“学”的部分至少要占一半以上行程。这是一项硬指标,但在很多高价游学产品中,有“游”无“学”、价格较高、内容注水等情况都不是小概率现象,有些“游学”可能就是花了几万元到国外高校参观一圈,学习效果无从谈起。一边是市场的烈火烹油,一边是体验的令人失望,高价游学还没完全释放蓝海的利好,就被舆论口水包围——这样的窘境,症结何在?
高价游学,高价并不是原罪。从供需角度来说,优质的游学资源现在依然是稀缺的。早期,一些家长更多地是要让孩子通过海外游学来了解一下将来可能要去留学的大学,这种有计划的游学,往往剑有所指。但现阶段,海外游学渐成“走马观花”的旅游快餐,且渐有盲从的趋势。虽花费不菲,但很多工薪家庭也愿意让孩子“潇洒走一回”。资源还是那么多,但消费的人却井喷了,市场却不因此产生有效调节,导致游学体验下降是在所难免。
高价游学不能“行成于思毁于随”。
客观地说,游学的确对孩子更好成长有一定帮助,有些良性触动还不小。目的是好,但要警惕在操作过程中跑偏了初衷。很多海外游学的运营与监管并不规范,学校、旅行社和中介机构光是在“游”还是“学”的认知上,都存在很大差异。即便观念大同小异了,但在实际层面还面临着力有不逮的情况,比如之前所说的“随团老师连国都没有出过”的状况。起码的素质都堪忧,更别说对孩子在游学过程中的心理辅导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即便是以轻松为主的游学,但随性的操作和随性的心态,已是背离了教育的初衷和严谨。
学校和家庭都希望真金白银的付出能换来对等的回报,但因多方职责的交叉,且有效监管还没来得及跟上发展的步伐,导致高价的海外游学乱象不少。当然,国内游学也并非没有问题。北京、上海、武汉等高校在寒暑假都是火热的游学目的地,但“在校大学生当黄牛”“三伏天在名校门口排长队”等见诸报端的新闻,让人难言轻松。任何一件对孩子有帮助的事情,都可以视之为有意义。因此,在游学这事上,更需要行业的常态化规范运行。
现在,“意见”“指南”都有,但更有约束性和执行力的法规举措,都还需要更加细化和明确,以此形成对孩子成长利益的拱卫。这种“行成于思”,是态度、更是力度。(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谢伟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