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移动终端有哪些(大举改革终端领域)

在即将举办的2021中国移动合作伙伴大会前夕,有知情人士透露,为落实创世界一流“力量大厦”发展战略,发挥终端产品支撑CHBN业务发展的作用,中国移动集团将重新定义终端业务组织运营体系,这番动作将重新书写中国移动的终端发展体系,重塑终端在集团的价值意义,对整个终端产业链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常见的移动终端有哪些(大举改革终端领域)(1)

重新定义终端业务组织运营体系

据悉,中国移动已出台《终端业务组织运营体系改革实施方案》,并在内部传开,引发了业内高度关注。

根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移动该改革方案将成为重新定义终端业务组织运营体系的大动作,而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终端业务统筹软、供给弱、销售散的问题,以此来提升中国移动终端在产业链的话语权。

此事的大背景是,目前5G已成为引领融合创新、激发新型信息消费的新动力,成为促进产业升级、驱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引擎。今年来,中国移动面向5G时代,进一步明确了四大市场,C(移动市场)、H(家庭市场)、B(政企市场)、N(新兴市场),CHBN“四轮”全向发力,实现融合融通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 为此,在终端业务上,中国移动也将聚焦CHBN“四轮”发展目标,强化面向多个领域的终端业务,包括传统的手机、数码终端,也包括家庭终端、政企终端。

而改革终端业务组织运营体系将能做大做强中国移动的终端业务,增强中国移动在产业界的话语权,对中国移动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

中国移动终端业务的辉煌历程

事实上,当年中国移动的终端业务经历过非常辉煌的时刻。

大哥大手机时代,中国通信业采用的设备和终端全部来自国外。

但从2G时代开始,中国移动在终端业务上崭露头角。当时,功能手机在国内迅速普及开来。这一时期,中国移动大量采购手机,满足了大众“随时随地通信”的需求。

3G时代,智能手机开始兴起,“机不离手”变成人们的生活常态。中国移动敏锐意识到市场变化,持续推进TD-SCDMA的建设和运营的同时,还研发出包括MIFI、数据卡、平板电脑、老人机、儿童机、无线座机在内的等各类TD终端。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移动TD终端销售只有940万部,2011年已达到2400万部,2012年1~8月就已经超过3200万部;短短几年,中国移动TD终端便从弱到强,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进步,实现了中国3G的飞跃。

恰在此时,2011年10月28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该公司集终端采购、销售和售后职能于一身,承担了中国移动整合TD终端产业链的任务。当时的定位是通过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的运营推进终端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并将在战略层面推进中国移动终端业务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运作。

其后,无论在3G时代还是4G时代、5G时代,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公司都在引领中国终端产业发展、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大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得终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承载各种业务的重要载体。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正好是中国移动终端公司成立十周年,中国移动终端公司将再次走到时代改革的前沿。

提升终端业务重要性

如今来到5G时代,应用创新带来的全新挑战和机遇,终端业务也依然至关重要。

根据2021年7月十部委颁发的《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其中明确:5G时代,在终端成本方面,产业界在技术方案和产品组织两方面要重点降低终端成本。

对此,中国移动率先响应。在2021年MWC上海展期间,中国移动高层在演讲中提出,“2021年将实现网内新增5G手机2亿部、合作销售智能硬件1亿部、联合打造数字生活店5万家”。

为实现这些目标,中国移动也恰逢其时地推出终端业务组织运营体系改革,将为做大做强终端产业助力。

目前中国移动终端公司仍是负责终端产品引入、供货、零售以及中国移动自主品牌智能硬件研发的主力军,但实际上在产品引入和产品自研等环节,内部几家子公司间在业务上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合。比如杭州研发中心、咪咕、物联网等公司也推出过自主品牌产品,杭州研发中心还涉及家庭产品的代理和销售工作。中国移动这场重新定义终端运营体系的动作,相信会进一步重塑内部子公司在终端业务的分工内容,以充分发挥专业公司各自的优势。

根据知情人士称,中国移动将全新改变过去终端业务的发展模式,从定位、管理体系、供给体系、销售体系层面去进行重新优化,来提升中国移动在终端市场的战略地位。

而具体如何变革,即将在11月2日开启的“2021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会进一步透露终端业务改革的一些重要信息。

同时,在大会期间,终端分论坛也将召开,届时将透露一些中国移动终端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