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儒林外史真题(中考带你学名著)

@等你在清北

中考语文儒林外史真题(中考带你学名著)(1)

思维导图

思考:儒生们穷尽一生,追求的是什么?

欢迎你和我一起读名著。今天开始,我们来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一、作者其人 创作背景

吴敬梓,是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中科举后当官的,吴敬梓 本人早年也非常热衷于功名。40 岁后吴敬梓家道中落,他开始写《儒林外史》,一共写了十年,也是十年辛苦不寻常,这是他的呕心沥血之作。

《儒林外史》这本书的地位非常高,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它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因为从这本书开始,小说开始直接评价现实生活,这使得文学更加贴近实际,容易被普通人接受。鲁迅对这本书有极高的评价,他说“《儒林外史》在讽刺小说里头可谓绝响”。

第二个原因是,这本书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力,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语言的版本,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有人甚至认为《儒林外史》能够与薄伽丘、巴尔扎克、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要理解《儒林外史》,我们得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重点把握人物,二是牢记一个核心——功名富贵。这部作品是以每个人物对待功名富贵的态度来评价人物、评论是非的。

书中描述的人物众多,你可能不好把握重点,我把他们归类,你就好理解了,大概有三种:第一种为腐儒和八股迷,腐儒就是指迂腐的读书人;第二种为贪官污吏;第三种为贤士奇人。今天咱们就集中来看看第一种,腐儒和八股谜。

二、整体纲要:

对当时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的嘲讽

小说开始有个楔子,就是引子,为后面的故事做铺垫。楔子说的是,元朝末年,有一个贫穷的少年叫王冕,他非常有才华,但并不想做官,甚至拒绝了朱元璋授他的“咨议参军”,要知道这个职务相当于宰相了。但是在王冕的心里,知识和高尚的品德才是读书人应该追求的。所以他走进山林,过上隐居的生活,远离尘世的喧嚣。

明朝推行八股取士,就是用八股文的考试来决定谁能做官。八股文有着严格的行文套路,往往一篇文章下来,考生思想没见到多少,只看得到通篇的排比对偶大空话。简而言之,八股文就是华而不实、言之无物的文章,如果读书人都以这种文章为典范,那么这书也就白读了。以八股取士,就意味着,在功名面前,学问和道德都不再重要。

王冕是在楔子单独出现的,这种单独出现,我想是吴敬梓先为整本书定一个调子,王冕的超然脱俗、远离喧嚣是吴敬梓的理想人生境界。《儒林外史》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比的写法,王冕和后面那些积极于富贵、名利、腐败残暴的官员和贪婪、邪恶的乡绅,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三、腐儒与八股迷:读书人对科举制度的狂热追求

当时的人对功名的追求有多极端呢?你或许可以从周进的故事体会出来。周进是个教书先生,他的学生都考上秀才了,他自己却 60 多岁也没考上秀才。科举对他来说一直是一块心结。有一天,周进来到乡试的考场,乞求别人带他进去参观参观,参观的时候他感慨万分,竟然一激动,头撞在了板上,把自己撞得不省人事。几个商人见他实在可怜,就凑了二百两银子替他捐了个监生。后来他凭借监生的资格考中了举人。命运也就此改变。

就像一句网络流行语:“从前的我你爱理不理,现在的我你高攀不起。”顷刻之间,大家都前来认亲交友,周进教过书的学堂甚至供奉起他的“长生牌”。再过几年,他又考中了进士,一路飞黄腾达成了广东学道,这官职可以理解为是广东教育部的一名官员,这已经是很不错的职位了。

在周进飞黄腾达之后,他也帮助了一个和他人生经历相似的人——范进。周进将范进取为秀才,过后不久,范进又中了举人,他的人生也经历了像周进一样的巨大变化。知道中举的喜讯后,范进一时高兴得发了疯。好在老丈人一耳光打醒了他,治好了这场疯病。范进顿时有了钱、米、房子、奴仆、丫环。有了这样大好的事情,范进的母亲却因为过度开心而死。这真是让人感叹,究竟是社会给这场考试强加了太大的意义,还是人们对功名的狂 热追求已经扭曲?

周进和范进我们放在一起看。他们俩的名字就很有意思,有人说这么巧,他俩都叫“进”,这可不是巧合,而是讽刺。“进”代表的就是“进士”,放在今天,这两个名字就相当于“张清华”“李北大”,这是把高中科举的梦想寄托在了名字里。

范进中举的故事几乎人人都听过,他也是本书最有知名度的角色。范进表面上呆头呆脑,逆来顺受;内心却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范进热爱功名,奴性十足。一直以来坚持考试并不是为了国家和人民,而是为了自己能够名利双收。本该是国家栋梁的读书人,却一心想着自己的仕途,也难怪国运一天不如一天!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腐化和毒害,也可以看出人性的脆弱和不堪。

科举制度害人不浅,但有些受害者却疯狂地追捧它,因为这是他们能做官的唯一途径。马二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

他迷信八股科举,认为“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马二先生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八股文的研究,严格按照官定的举业读本和朱熹的言论下批语,凡是“有碍于圣贤口气”的东西都绝对排斥,以防读者“坏了心术”,拿着一篇八股文就可以摇头晃脑地讲许多道理。如果说八股文本就是刻板的,那马二先生就是一个更加刻板的圈地为牢的遵循者。他小心翼翼地把八股奉为圣旨,却一生都没有中举,实在是悲哀。

但马二虽然迂腐,本性却是善良的。他慷慨地帮助他人、提携后生,最后却落得个被人欺骗、被人嘲笑的结局。正是他本性的善良和对八股的认真加剧了他的悲剧性。在时代的潮流中,马二先生不过是一个兢兢业业的普通读书人,如果他将对八股的认真放到做真学问方面,他的成就没准会更大。

鲁编修是另一个典型的八股迷,但他更加幸运一些,在科举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可以说是圆了他的科举梦。他认为只要八股文章写得好,其余什么事情就都能做好,但如果八股文章写得不好,那其他的东西都是歪门邪道。鲁编修一直希望自己的八股文可以后继有人,所以把女儿当儿子培养,甚至想把女婿培养成进士,或者再生一个儿子养成进士。可悲的是,鲁编修写得一手八股好文章,却没有得到把其他事情做好的机会,一直都是穷困潦 倒;培养的女婿也不愿继承他的八股文衣钵,他自己还气出了病,最后郁郁而终。

四、作品主旨

一场小小的考试,却主宰着泱泱大国。类似这样的故事,在《儒林外史》这本书里数不胜数。书中描写这股风气在明朝万历年间愈演愈烈,只有科场得意的人才被认为有能力,整个社会的风气非常怪异。大户人家追求升官发财,贫贱书生就溜须拍马。读书人一步步走向堕落,社会一天天更加腐败,不受科举影响的“奇人”只存在于市井之中。

《儒林外史》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在说这些小人物有多虚妄、有多可笑,其实它的主旨说的就是明清时代的大问题,是在抨击当时社会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等。

一个社会如果只有一种人才的评价标准,这样的价值取向就很容易造成投身于其中或者沉浸于其中的人的畸形和变态。

好,《儒林外史》有关腐儒和八股迷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这一集的精华内容你可以看看文首的思维导图。

接着我们来讲一道儒林外史的中考题,请记得点赞,转发哈~

中考真题解析:了解名著,把握基本信息

这是一道填空题。

次日起马,范进独自送在三十里之外,轿前打恭。周学道又叫到跟前,说道:“‘龙头属老成。’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到了,即在此科,一定发达。我复命之后,在京专候。”

(1)此文段选自清代小说家____所著《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

凶闹捷报》,本回目主要写了两人科举高中,一人是范进,另一人是____。

(2)吴敬梓在创作本书时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____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出了深刻批判。书中还通过描写少数淡泊名利的贤者奇人,寄托了自己对____的追求。阅读此类作品要注意体会批判精神,欣赏____笔法。

标答是:

(1)吴敬梓 周进

(2)儒生 人生理想 讽刺幽默的

你肯定知道,填空题是考试,特别是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考察的就是你对整本书基本信息的掌握,这基本信息包括什么?作者啊,主人公啊,它的主题,还有它表现出来的主要的故事、情节。

那么,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注意对这些重点信息有先期的一个记忆,你可以借助咱们课程里的思维导图来帮助记忆。

那我们看这道题。这个文段选自哪位清代的小说家,选段选自《儒林外史》,那肯定是吴敬梓;然后说到了《儒林外史》当中重要的故事,其实《儒林外史》讲了好多好多的儒生,但重要的故事有《范进中举》,那么,跟范进相对的,是谁把范进给提拔上的?是周进。那么,我们记《儒林外史》重要的是故事,和其中重要的人物。

再有,你要对《儒林外史》有一个整个的把握,这本书中有众多的儒生,所谓儒林嘛,就是这种儒生,或者我们讲读书人。那它的主题其实包括两个方面,也就人物的两个分类。

一种,就是那些贪图于名利、被这个世俗污染的人,对于这些人的批判是《儒林外史》的主要内容。

另外,还有一些淡泊名利的贤士奇人。那作者吴敬梓干吗要写这些贤士奇人啊?因为这些贤人奇士就代表着吴敬梓的想法和追求。因为吴敬梓也有这样的人生经历,他也是最后拒绝了一个当官的聘请,自己散淡人间。所以,贤人奇士寄托的是他自己的人生理想。

作者描写这些是为什么?因为要批判呀。那么,批判的最主要的手法是什么?不仅是《儒林外史》,在其他作品当中,用来批评、批判,最常用的手法就是讽刺。如果把人物的形象写得更过分的话呢,那还有一些笑料产生,就是讽刺和幽默。

我们读完一部小说、了解一篇小说,从什么开始?最基本要了解它的创作的时间、作者 、主题、写法等,就是从它的基本的信息开始。这是懂一篇小说的入门题。

今天就学到这里了,后续,我们接着学习这本书,宝宝们别忘了来点赞和关注[点亮平安灯][灵光一闪]

@等你在清北[来看我][点亮平安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