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火是否真的存在(关于鬼火那些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现在的城里人,想看“鬼火”是什么样子,大概只有在恐怖片里了,就算是住在乡村的朋友,赶上对平坟有特殊爱好的地方干部,大概也是想一睹鬼火而不能……不过大概就算看见了,也约略知道这是人和动物的尸体腐烂时分解出的磷化氢自燃的结果,不会多么害怕。

作者 呼延云

鬼火是否真的存在(关于鬼火那些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1)

不过,在科学不昌的古代,倘若一个人深更半夜走过坟地,看到那几朵飘飘忽忽的绿光,犹如死者阴魂不散地寻找着替代,心中的恐惧是完全可以想见的。很多人会以为,除了《聊斋志异》和《子不语》之外,很少会有严肃的史料笔记提及“鬼火”,而且中国人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没有对“鬼火”形成正确的认识,那么笔者要告诉您的是,这两种“以为”都是错的。

一、张华:人马血积年化为磷

一些相关论文,提及我国古代笔记中对“鬼火”的记载,大多以南宋大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卷四的一条为起点:“予年十余岁时,见郊野间鬼火至多,麦苗稻穗之杪往往出火,色正青,俄复不见。盖是时去兵乱未久,所谓人血为磷者,信不妄也。今则绝不复见,见者辄以为怪矣。”

“杪”字音“缈”,是指植物的细梢。这段话是陆游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在郊野间常见到鬼火,而鬼火的成因是兵乱不久导致的“人血为磷者”,虽然没有那么精确,但已经相当接近科学的阐释,比之将此火的形成归之于鬼的凶灵,认识上不知道先进了多少倍。所以许多人就以这一条笔记来证明:“早于南宋已有人明白磷质和鬼火出现间的关系。”

这实在是小看了中国人。古代中国面临着专制统治、八股应试、圣贤说教、三纲五常等重重复重重的桎梏,无论哪一条都对科学和理性有着巨大的杀伤力,但中华民族在喘不过气的环境中,依然以顽强不屈的钻研与探索精神,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一直走在世界科研的前列。哪怕是小到磷火这样一件事,也是早在晋代就有了相当科学的认识,比《老学庵笔记》提前了近一千年。

文见《博物志》。《博物志》是晋代著名的政治家张华所撰,该书对飞禽走兽、草木虫鱼皆有记录,其中卷九中的一则这样写到:“斗战死亡之处,其人马血积年化为磷。磷着地及草木如露,略不可见。行人或有触者,着人体便有光。”

这一则记载,足见晋代时的中国人已经对“鬼火”的由来有着正确的认知。不过,张华接下来的话,脑洞就有点儿大了:“(磷火)拂拭便分散无数,愈甚有细咤声如炒豆,唯静住良久乃灭,后其人忽忽如失魂,经日乃差。”事实上磷火发不出什么炒豆声,拂拭一下也不会像哪吒一样分出三头六臂,当然其本身与灵魂无关,所以撞见抑或触碰,不至于落得个失魂落魄的下场。

更加好笑的是,张华还把静电和磷火混为一谈:“今人梳头脱着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不过,想到古人的局限性,能有此联想也可以理解,毕竟,都是黑暗中忽然闪现、忽然寂灭的莫名之光。

陶渊明所著之《搜神后记》记录过一起十分恐怖的事件。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中国历史上爆发了著名的“永嘉之乱”,匈奴国主刘聪派遣手下大将石勒带兵十万,攻陷洛阳,灭掉西晋,从此中原陷入“五胡乱华”的分裂时代。当时有个叫曹嶷的贼寇,带着一伙儿土匪祸害山西高平地区,“人民皆坞垒自保固”。这一夜,突见山中火起,“飞埃绝焰十馀丈,树颠火焱,响动山谷”。堡垒里的人们都吓得半死,以为是曹嶷带兵杀上来了,赶紧做好了防御准备,并派出胆子大的人去堡垒外面巡视,“无有人,但见碎火来晒人”。紧张了一夜,平安无事,“明日往视,山中无燃火处,惟见髑髅百头”。

考虑到人在精神高度紧张时会不由自主地放大所见所感,可以想见,这只是一场在战乱年代的屠杀现场发生的鬼火事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