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背后的故事(整形的前世今生)

电影《克莱奥帕特拉》

法国数学家兼哲学家帕斯卡尔在他的著作《方塞》中说过:“如果克

莱奥帕特拉的鼻子再低一点,世界的历史就会发生变化。”

克莱奥帕特拉(马其顿王国的公主)美貌出众,她用自己的美貌诱惑了罗马统治者恺撒和安东尼。如果克莱奥帕特拉的鼻子再低一点,就无法诱惑恺撒和安东尼,因此世界历史将发生变化。

整形背后的故事(整形的前世今生)(1)

以前人们都认为,人的外貌是从父母那里遗传下来的,具有先天性的特征没有办法去改变。但是,现在人们都知道人的外貌是可以改变的,即通过整形手术来改变。

10年前,我刚接触医美的时候。对于"整形脸”很多人抱有非常不认可的态度,所以整过形的人大多会隐瞒自己做过整形手术的事实。但是近来,随着大家对整形美容认知度不断提高, 大多数女性已经能够欣然接受整形美容手术。在韩国整形医院聚集的江南区,随处可见用绷带裹着鼻子甚至包着脸在咖啡厅喝咖啡、 在商场里购物的人群。 那么,改变人类对整形手术观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如何开始的?最后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整形手术的开端

意大利——缺鼻再造术

在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巴罗纳(Bologna)大学有位著名解剖学家、外科教授塔利亚考奇(Gaspar Tagliacocci,1546~1599年)。手术技巧非常高超,能取上臂单蒂皮瓣为缺鼻患者重新塑造一个新鼻,并将这项技术详细记录在他的外科手术学专著内,西方医学家因此称他为“整形外科之父”。

在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塔利亚考奇用上臂单蒂皮瓣为缺鼻患者进行再造鼻子。

整形背后的故事(整形的前世今生)(2)

战争中,鼻子残缺后做了缺鼻再造手术的军人

塔利亚考奇的功绩虽然伟大,但他的职业生涯却是一个悲剧。当时社会背景是教会的权势地位颇高,他们曾明令禁止在人体施行外科手术。因为他们认为人类是上帝创造的,在人体上做手术是对上帝的不恭,而在人体施行整形外科手术则更是对上帝的嘲弄。因此,塔利亚考奇不仅在世之时备受欺辱,在他去世后也不允许他葬在教会的墓地。随着他的离世,他的造鼻术也随之“死去”。自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人再谈造鼻之事。

整形外科从独立的"技术"发展为专门的"医疗科目"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炸弹炸毁脸庞的军人借助整形外科这一新技术魔术般地回到了正常的脸庞,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当时,整形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因战争变成畸形的脸部原状。但是,战后这种"重建整形"的技术并未能应用于因岁月流逝而产生皱纹且失去弹性的女性脸上的治疗, 其原因是什么呢?

人们起初接受整形手术的目的在于"不去吸引别人眼球"为目的。早期的整形手术比起制造外貌美来, 更多是修复塌陷的鼻子或畸形的脸部组织,恢复正常的生活,是不愿让脸部的畸形或伤疤受到别人的关注。

现代整形美容外科发展史

20世纪经历的两次世界大战,大量士兵在战争中毁容。 他们的面容被毁、肢体残废,生殖器官缺损,需要做整容手术的患者的数量急剧增加。从人道主义出发,许多医务工作者都投入到为他们修整畸形、恢复功能的治疗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9年),为无数的包括德国士兵在内的军人做了大量的面部修复整形手术,整形手术技术得以更加成熟发展。

战争结束,除皱术和重睑术闻名于世,开创了整形美容的道路,但这并未得到社会的认可。

1926年刊登在《Delinator》上的报道对于"怎样看待整形手术?"的话题,专栏作家给出的回答是不赞成做 。在他们看来,整形手术过于危险,效果也只是暂时的。更重要的是,这种持愚昧的虚荣心去追求整形带来的效果是很难被社会理解的。

在技术还较落后的当时,整形手术有很多副作用,甚至有失去生命的危险。

首先是当时没有麻醉药物,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施行活体组织移植手术,确实如同酷刑。其次是当时没有消毒的知识、技术和抗菌药物,在有菌的情况下进行外科再造手术,再造的器官或组织很容易发生感染和坏死。再次是当时没有良好的手术器械,没有良好的器械如何能够保证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呢?

修复畸形或缺损部分的"重建整形"得到了支持和肯定,相反改善脸部外貌的"美容整形"却不被当时社会看好。 但令人惊讶的是,改变这种负面情绪和人们的认知来自心理学。

随着弗洛伊德派心理学在美国社会传播,自卑情结在美国尤其受欢迎。人们普遍的自卑感增强了对美容整形手术的正当性的认知,成为"自尊感self-esteem"概念扩张的依据。

例如,一女生为了上镜更好看, 请求做隆鼻整形时,被拒绝了,但当她再次表示因为鼻子塌感到严重自卑时,就被允许做隆鼻手术。 整容外科医生亨利·夏尔森(henry shyerson)表示:"希望拥有帅气外貌的男女并不是因为虚荣, 这是自豪感和自我尊重,也应当如此。"

外貌在当今社会的影响"脸部最突出的部分是鼻子,这是让第一印象变好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1993年,经济学家丹尼尔·哈默梅西支持了"美貌商品化"的观点。当得出"长得

好看的人赚钱更多"的结论时, 他们发现,长得帅气或长得漂亮的人每小时收入

增加近5%,而长得丑的人却减少近7%。人们虽然不愿意承认“比起普通的人

更喜欢漂亮的女生和帅气的男生"的不公平事实。,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实职

场中漂亮的帅气的人能赚到更多的钱。

对女性来说,漂亮和年轻是带来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比较看重外貌的职业女性, 如空姐、秘书、公关或时尚界的女性更是如此,对于在其他人面前 "总是要展示最好的一面" 的有着一定社会地位的女性来说亦是如此。整形不是虚荣心或自尊心驱使,而是面临社会竞争带来的压力,有时不得不接受整形手术。 因此,女性们狂热地相信美貌的重要性,作为解决方案,医生们通过技术手段给爱美的女性们带来福音。 在现代社会,不论是职场还是恋爱结婚, 女性的外貌被赋予了金钱一样的价值,这一事实对整形外科医生来说意义重大。

整形背后的故事(整形的前世今生)(3)

年轻时的伊丽莎白 ∙ 泰勒.

整形背后的故事(整形的前世今生)(4)

老年伊丽莎白·泰勒

中产阶级的崛起: 战后美国人对变老的意识

1973年出演电影《圣灰星期三》的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

饰演为了挽回丈夫(亨利·方达)的心而接受面部提拉术(除皱手术)的中年女人。 电影上映后接受采访时,她说:"我不担心自己变老,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实,与其阻止,不如接受。" 20年后,她接受了整容手术。 她说:"中年女性无论怎么努力,总是会被年轻女性超越。" 直到20世纪初,老化还被认为是自然现象,拒绝老化现象的女性们成为非议和嘲弄的对象,被认为是病态虚荣心的所有者。 但是,很多美国中年女性认为,比起改变对衰老的文化规范,不如改变自己的脸更容易。 医生们也说服患者:"在应对老化这一社会问题时,面部提拉术(除皱手术)是更明智、更实际、相对容易的解决方法。" 因此,整容外科医生和患者成为“自我陶醉文化“的生产者和接受者,他们一起创造的整形手术合理化的理论直到今天也没有失去其威力。

她们崇尚的优雅、美丽地老去, 只有通过美容手术才能实现。

整形背后的故事(整形的前世今生)(5)

童年时代迈克尔·杰克逊 迈克尔

整形背后的故事(整形的前世今生)(6)

杰克逊的新面孔

"整形手术造就了完全假象的世界" 没有比歌手迈克尔·杰克逊更让人记忆犹新的。 迈克尔 ∙ 杰克逊的整容令人震惊的原因之一,是他试图花费如此巨大的费用彻底换了个人。如果不是整形技术的发展、具有冒险精神的医生、巨额资金的支持,这样的结果是不可能实现的。

尽管如此,从根本上让美国人感到不快的是, 杰克逊整容引起的美国社会的种族问题。 从整容后的脸来看,即使他不是想看起来像白人,但至少不想看起来像黑人。 虽然小时候迈克尔·杰克逊是典型的黑人面孔,但整容后黑人的身份确实从脸上消失了。

整形背后的故事(整形的前世今生)(7)

美国歌手兼演员 芭芭拉·史翠珊

美的标准 有趣的事实是,在识别"丑陋的脸"并开具手术处方方面,整形外科以高加索人(白人)的脸为模特。 特别是美国重新定义以盎格鲁-撒克逊为传统和标准

的美。

因此,对非盎格鲁-撒克逊族群的整形手术一直把重点放在了消除他们最突出的种族、民族特征上。 例如,犹太人是鼻子、亚洲人是眼睛、黑人是鼻子和嘴唇。

在20世纪中叶以前,这种整形手术大多针对白人欧洲移民者。 由于当时犹太人、意大利人以及来自地中海及东欧的移民者希望整容的部位主要是鼻子,所以"鼻部手术"成为最普遍的整容手术。当时,犹太裔或意大利裔的十几岁女生经常作为高中毕业礼物接受鼻部手术。

从60年代初开始获得人气的犹太裔歌手兼演员芭芭拉•史翠珊的鼻子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 《纽约客》将她的鼻子称为"鹰钩鼻",而《新时代晚报》则讽刺说她是"老鹰嘴"。 尽管如此,芭芭拉•史翠珊的鼻子还是动摇了排他性的盎格鲁-撒克逊美的标准。

亚洲女性为了让眼睛变大, 做双眼皮手术;亚洲女性比西方女性的胸部更小, 所以在做隆胸手术。​ 好莱坞电影在制定美的标准方面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全世界的女性都想模仿好莱坞女演员的样子。白皙的皮肤、高挺的鼻子、大大的眼睛是美女的标志。

随后不久,韩流席卷亚洲,对于东南亚的女性来说,韩流明星如全智贤、宋慧乔等人的脸庞成为美貌的标准。

对整形手术的批判宗教界对整形一直持批判态度,但1958年教皇庇护十二世就为了外貌而

整容表示"有可能培养诱惑魅力,让其他人容易陷入罪恶"。犹太教拉比•扎科

博维茨也表示"人要保持自己创造的样子,大卫不要穿着扫罗的盔甲走上街

头。"

在韩国,对整形的否定认识仍然存在。对于整形技术和文化已经相当成熟

的国家来说过度整形依然受反对,如“整形怪物”(经常做整形而变脸的人)。人们更愿意把自己整成没有整形痕迹的"自然脸"。

不能一味地批判整形手术。如果能改善自卑感,提高自尊心,就没有必

要拒绝。 从这一点看,整形可能是一种自我认知的历程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今天的健康定义为"身体、精神、社会都处于完全安宁的状态,并非没有病残"。 因此,“整形不仅能消除不愉快的缺点,还能使身体和精神健康”。

"年轻和美丽"是人类最根本的渴望。 福斯特博士为了年轻,把自己的灵魂卖给了恶魔梅菲斯托。对生活在美丽和年轻成为重要武器的竞争社会的现代人来说,整形手术是难以抵挡的诱惑。

当今整形产业是医疗领域增长最快的产业就是佐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