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些人办白事有什么讲究(农村办白事的规矩)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情”,农村又是一个民俗文化相对浓厚的地方,各个地区的农村都有自己生活的习俗。

哪怕是办同一件事,都会因为地区不同而处理方式不同。

比如农村把后事看得很重要,需要通过葬礼来结束人一生的全部行程,让其最终完全脱离社会,告别人世。

但农村又觉得,人去世并非真的啥也没有了,只是灵肉分离而已,身体消亡,灵魂依旧与活着的人们保持联系,还能转身迎接新生。

就是因为这样的传统观念,农村才诞生了很多特殊的丧葬礼仪,尤其是体现孝道的,父母或爷爷奶奶的葬礼,农村在办理时会尤为慎重。

农村有些人办白事有什么讲究(农村办白事的规矩)(1)

孟子曾说“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因为孔孟影响巨大,所以很多人把孟子这句话当做真理。

“送死重于奉生”的观念深入民心,风光厚葬的传统习俗也兴起,在春秋时期,丧葬礼仪更加系统化,衍生出大殓、殡葬、葬后差不多40多项。

但有的过于繁琐,也不符合现如今人们一切简化、简办的观念,所以有的被遗弃和忘记,不过有一些则还一直延续至今。

而今天依旧要来和大家分享两个农村的丧葬礼仪,一个是送老衣,一个是打麻伴,这两个习俗到底啥意思呢?

农村有些人办白事有什么讲究(农村办白事的规矩)(2)

送老衣

在山西南北一带,当逝者不行了,但身体还没僵硬时,就要尽快给逝者换上提前准备好的寿衣,这个过程当地叫“送老衣”。

我老家则是在人去世后,烧完香、倒头纸之后,才让逝者的儿女给逝者擦拭身体后,才换上。

有的地方是在老人还没断气前就要提前换好,因为等去世后,身体慢慢变僵硬了,穿衣服会不太方便。

不过大多还是在老人刚走,身体还没有完全僵硬时穿,还没断气就穿得不太多。

农村有些人办白事有什么讲究(农村办白事的规矩)(3)

比较传统的寿衣,要穿单衣、夹衣、棉衣、棉袍或棉大衣,里里外外层数还是很多的,而且大多是选择单数,而非偶数。

比如大多选择穿三件或五件,很少会给老人穿两件或四件寿衣,丧葬礼仪里,都比较忌讳双数,比较喜欢单数。

在穿寿衣上面,也有一些讲究,比如有的地方是在逝者去世时的衣服外面套上一件,还要反着穿。

有的地方则是要里外都换掉,且都正着穿,替换掉的旧衣服,有的是烧掉,说是捎给老人,让老人在那边也能穿,反正大多是不会留着的。

而在平鲁、沁县等地,则是需要把旧衣服挂在房顶上,安葬时烧掉,或让衣服经受日晒雨淋不处理,让其正常消失,各地处理方式有些区别。

而且大多都不能露出手,需要把手藏在衣袖里,类似习俗比较多,之前也和大家说过。

农村有些人办白事有什么讲究(农村办白事的规矩)(4)

打麻伴

大部分地区给逝者穿好寿衣后,都要给逝者整理一下遗容,让其体面的离去。

在五寨一带,则还要给逝者“打麻伴”!

做法是在逝者的袖筒里放一些纸钱、面粉,以及与逝者头发揉成的圆球,再用麻绳把袖口和裤口扎起来,避免装进去的东西掉落出来,那边称这是在“打麻伴”!

而在晋中祁县一带,则要在逝者的左手里放一串与逝者岁数相等的面饼,当地叫“咬牙饼子”。

不仅如此,还要在右手里放一条鞭子或浮尘。

逝者彻底烟气后,当地也要烧锡箔纸,但烧完的灰烬需要用纸包好,放在逝者的怀里。

最后还要给逝者脚上套一条麻绳,名为绊脚索!

农村有些人办白事有什么讲究(农村办白事的规矩)(5)

这么做和当地的传统观念有关,在当地人的想象中,人去世后要去下面,那边把纸钱和锡箔纸当钱,而路上要经过恶狗村,需要用面球、面饼和鞭子等抵御恶狗的侵犯。

沁县还把装在逝者袖口里的小面饼叫“打狗饼”,也是源于此说法。

还有的地方则要在逝者的口中放一枚古铜钱或硬币,当地叫“含口钱”。

我老家也有这种说法,很多妇女在责备一些比较黑心贪婪的人时,就会说“他拿那个钱去当含口钱”。

貌似这个习俗最先是含玉,但玉比较珍贵,普通老百姓拿不出来,就用相对低廉的铜钱、硬币代替。

农村有些人办白事有什么讲究(农村办白事的规矩)(6)

但有的地方则是给逝者嘴里含谷物、饭菜等食物,嘴巴里含着这些东西,才能入殓。

这也能看做生者对亲人离世的不舍,担心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饿到、冻到、或者没钱没地方住,所以要给逝者准备寿衣、纸马、纸车、纸房子、含口钱等东西。

大部分地区还在沿用的是送老衣和含口钱,对于打麻伴的说法和做法,我老家暂时没有,但也许是地域性的差距,而不是现在不兴这些了。

农村有些人办白事有什么讲究(农村办白事的规矩)(7)

那么大家所在的当地,还有哪些值得一说的丧葬礼仪呢?欢迎留言分享哦~~

农村有些人办白事有什么讲究(农村办白事的规矩)(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