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小世界里的瓢虫图像(在微观世界中捕捉蛛丝马迹)

微观小世界里的瓢虫图像(在微观世界中捕捉蛛丝马迹)(1)

江苏技术室屠亮。

□讲述:屠 亮(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栖霞分局刑警大队技术员)

我是一名化学专业研究生,2013年考上公务员当警察不久,恰逢栖霞分局建立DNA实验室,我很荣幸被分配至DNA实验室从事检验工作。刚走入实验室的第一天,我一头雾水,完全没有头绪。几年时间过去,我已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化学专业研究生变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DNA“工匠手”。

在实验室里的我们并没有影视剧中那样风风火火的刺激场面,工作时连警服都很少穿,取而代之的是白大褂、口罩、头套,与我们相伴的是试管、显微镜和一些高大上的精密仪器。但是我热爱这份工作,就算在安静的实验室,一样会内心澎湃。

学习化学的我善于透过微观物质看物质的特质,我把理科思维运用到工作中去,抽丝剥茧,慢慢地朝成功迈进,我的主要工作就是要从现场提取的众多物证中寻找有价值的线索。现场勘验的民警会将大量的检材送到DNA实验室进行检验,每一个检材都是破案的关键,我们不会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反反复复为一个案件会做上百次实验,用尽体内所有的“洪荒之力”,只为检验成功、案件破获,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你把你自己当成小偷试试”

作为一名DNA检测员,只有不断向别人学习、吸取他人精华,才能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我的法医师傅李承承让我明白,在分析问题时要善于转变角色,才能抓住犯罪嫌疑人留给我们那一点点线索,从而走向成功破案之路。

前不久,栖霞区某公司财务室被盗,犯罪嫌疑人将一个重达100千克的保险柜搬至隐秘角落,用工具打开保险柜,窃得4万元财物。现场勘查人员第一时间接警赶到现场,可是狡猾的犯罪嫌疑人什么都没有留下。勘查人员只得将这个保险柜送至DNA实验室检验。

我和师傅接手案件的主要任务是给侦破提供指向和证据,看到眼前被撬得面目全非的保险柜,我一时无从下手,陷入了沉思。师傅让我仔细观察保险柜结构特征,我仔细观察这个保险柜,结构复杂,重量可观,表面积庞大,如果对其表面全面处理,不但工作量极大,很可能一无所获。看来,必须有的放矢,集中处理重点部位。

可重点部位在哪里呢?师傅跟我说:“你把你自己当成小偷试试?”我大脑飞速运转,不停地问自己:“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把保险柜挪至室外?如何选择着力点?”我一遍又一遍地观察被撬的保险柜,发现保险柜柜体呈规则立方体,仅在底部滚轮结构处存在凹凸,要将其抬起,必然要在这里着力,虽然没有明显痕迹,但是我决定和师傅在这个部位提取生物检材。经过我反复擦拭提取,并连夜实验检验,终于在第二天清晨得出数据,成功检验出完整的男性DNA分型,经比对,指向有前科人员程某。

对于我们检验员来说,这一刻的心情犹如医生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一样激动。想要在纷繁复杂的各类检材中,准确找到犯罪嫌疑人的生物学信息,需要我们善于转变自己的思考方式,将无形化为有形,才能让他们原形毕露。

通往成功破案之路只有坚持

今年春节期间,迈皋桥地区发生了一起入室盗窃强奸案,我和师傅迅速到场侦查。由于犯罪嫌疑人在强奸过程中使用了避孕套,无法直接提取到他的遗留物,现场勘验也一无所获。

正当案件陷入僵局时,师傅带着我来找受害女子。师傅一字一句地仔细与受害女子交流,从案件简单的经过,到细致入微的每一个动作,一点一点地帮助受害女子回忆每一个被侵害的细节。我们整整一个下午都坐在办公室里,师傅问,我在边上听,心里像放电影一样不停地重复播放着案发时的情景。突然,我眼前一亮,拽了拽师傅的衣袖,说:“我想到了!”“嫌疑人肯定触碰了那里!”师傅和我立刻开始准备实验器材,经过了一个不眠之夜,我们在受害女子的衣角处准确提取到嫌疑人的生物检材,为破案提供了证据。

今年7月的一个深夜,18岁的女青年宋某在某高铁桥墩处迷路,她遇见一名老年男子,于是上前问路,不料此人表面和蔼,却品行不端。宋某被他强行拖拽到高铁桥墩下暴力猥亵,并企图强奸,宋某大声呼救,犯罪嫌疑人逃离现场。宋某由于缺乏保护物证意识,受到侵害后十分紧张,直到母亲知道后才报案。按照性侵案件常规思维,警方会将受害人送到医院,由医生检查身体。可宋某案发后破坏了痕迹物证,让警方工作陷入了僵局。正当我一筹莫展地回到办公室时,看见师傅正与宋某面对面交流。那名老年男子当晚赤膊,宋某又描述了他的一些动作细节,这次我们成功在涉案物品中提取到生物检材,经过比对锁定有前科人员吴某。而此时的吴某已逃回老家,办案民警立即联系吴某户籍地警方,当地派出所民警一听就说这人曾猥亵妇女,随后将他抓获。

这两起案件的成功侦破,让我更深地懂得:通往破案成功的道路没有捷径,只有坚持!

细致的基础工作决定了破案成败

2002年1月28日,南京栖霞区幕府山庄覃某身中数刀惨死家中。分局刑警调查后锁定了同小区的郑某,就在实施抓捕时,郑某似乎人间蒸发。同年5月,他被公安部列为B级通缉令在逃人员。在2011年的“清网行动”中,警方曾悬赏20万元征集线索,但一直没有收获。

2014年的一天,师傅带着我来到一户普通人家,并熟练地提取了两位老人的DNA样本。后来我才知道,广东佛山一名抢劫犯罪嫌疑人“闫海生”可能就是“1·28”案的犯罪嫌疑人郑某,我们去提取的正是郑某父母的DNA样本。通过比对,证明了与“闫海生”DNA血样符合亲缘关系,说明“闫海生”就是郑某。民警了解到,郑某在案发前已经成家,并且有孩子,潜逃期间又结婚生子。面对铁证,化名“闫海生”的郑某交代了一切。

郑某当年逃至广东佛山后化名王安,以捡垃圾为生。在此期间被收容4次,并认识了一群流浪人员,以偷自行车和电动车为生。他还冒用了一名成员的弟弟身份,化名闫海生。后来因盗窃,他以闫海生的名义被判过刑。2010年后,他所在的盗窃团伙转向抢劫。2014年,化名闫海生的郑某在佛山抢劫一女青年手包,获得现金数万元,佛山警方于5月将他捕获,同年底当地法院判处他有期徒刑5年。郑某原以为熬到出狱后便能回归自由,没想到远道而来的南京刑警出现在他的面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