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是谁的幻想(桃花源并非乌托邦)

阳春三月,桃花吐妍娇美的桃花常常让人联想到生命的丰润、命运的垂青——桃花运和充满诗情画意的理想栖身之地——桃花源,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桃花源是谁的幻想?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桃花源是谁的幻想(桃花源并非乌托邦)

桃花源是谁的幻想

阳春三月,桃花吐妍。娇美的桃花常常让人联想到生命的丰润、命运的垂青——桃花运和充满诗情画意的理想栖身之地——桃花源。

这里不谈“人面桃花相映红”和“既和周公之礼,又符桃夭之诗”的桃花运,单表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晚年更名潜)笔下的“桃花源”。《桃花源记》开篇说:“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联想他的组诗《饮酒》第五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似乎又表明陶渊明发现并生活在这个理想之处。由此,“桃花源”也成为后世文人向往之所。唐代诗人王维、韩愈,宋代文学家王安石都作过《桃源行》,然正如王维所言“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于是,有人称陶渊明所说的“桃花源”只不过是他理想中的“乌托邦”。“乌托邦”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所写一部书的简称,“乌托邦”的意思等同于“空想之物”“子虚乌有”。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确实存在。宋代大型类书《太平预览卷四十九地部十四》在“黄闻山”的条目中有这样的记载——《武陵记》曰:“昔有临沅黄道真,住黄闻山侧钓鱼,因入桃花源。陶潜有《桃花源记》”。而在“武陵山”条目中,就说得更明白——《武源记》曰:“武陵山,中有秦避世人居之。寻水号曰桃花源。故陶潜有《桃花源记》。”《湖南通志》地理卷也记载了桃花源就在武陵境内,有桃源洞、桃源山等,至延东晋仍存在。可见,陶渊明其时,实有“桃花源”之地,并非杜撰。

因此,陶渊明的“桃花源”所展示的人类社会的最初风貌和文明图景,对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也有借鉴意义:只有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系统的汇碳能力才能提升与巩固,“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理想家园才能变成现实。(赵柒斤)

来源: 北方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