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传承之旅(安徽凤台传承红色基因)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红色基因传承之旅?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红色基因传承之旅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
日前,在安徽省凤台县凤凰文化广场,花鼓灯舞蹈《车轮滚滚》,博得市民阵阵掌声。
《车轮滚滚》是凤台县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最新自编自导自演的花鼓灯群舞,以舞蹈的表现形式,重现了战火硝烟的岁月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军民团结一家亲,奋力抗争并取得最终胜利的伟大壮举。这是凤台县用活“非遗”文化,讲好党史故事的特色做法之一。
凤台县是全国花鼓灯艺术之乡,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台花鼓灯和推剧、淮河大鼓等多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党史学习教育之初,凤台县就组织文艺小分队,深入基层挖潜,查寻史料研讨,将红色元素融入“非遗”文化节目创作中,依托典型的党史故事和地方红色资源,写好剧本,讲好故事,演好剧目。
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花鼓灯舞蹈《鼓舞春风》《黄河》《晨光》、淮河大鼓《书记认错》、推剧小戏《永恒之光》等一批红色“非遗”剧目火热出炉,搬上舞台,搬进社区广场、街头和村头,进行巡演和展演。如花鼓灯群舞《鼓舞春风》,以时代之鼓,舞动时代之春风,展现了一代代淮河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奋斗、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故事;推剧《永恒之光》,主要讲述了以胡之光为代表人物的凤台早起党组织和共产党员艰苦卓绝、不畏牺牲开展革命活动的感人故事。
“咚咚咚——咚咚咚——江淮大地秋风爽,凤台农民耕种忙。故事发生在七七年,听我慢慢说其详……”在凤台县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文化广场,一人一鼓一板,省级“非遗”淮河大鼓传承人彭晚学和大鼓书艺人岳仁宣大鼓一敲一开口,立即赢得围观的群众满堂彩。
“《书记认错》主要讲述了我们焦裕禄式的老县委书记郭新吉听民声、解民愿,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为民办实事的一段佳话,通过身边的典型,教育和感化广大党员干部。”凤台县文联主席王安超说。
一直以来,凤台县都把“非遗”文化资源作为最响亮的“文化名片”来打造,不断对花鼓灯、推剧、淮河大鼓等剧目及表演形式进行丰富和创新,让传统文化跟上新时代的步伐,更加贴近群众的生活。78岁的张士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从事花鼓灯艺术表演已有65个年头,张士根说,历代凤台花鼓灯传承人都在不偏离传统的基础上去不遗余力地推陈出新、创作精品,让花鼓灯这一古老艺术绽放出新色彩,更具时代特色和多样性,比如近两年创作的《兰花嫂》《八月桂花》等几个具有鲜明时代感的花鼓灯剧目,不仅多次获得国家级专业大赛大奖,还被搬上了央视荧屏,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高度好评。
在做好传承与创新的同时,凤台县坚持让“非遗”文化走入千家万户,让人民群众在非遗体验中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共享保护成果,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在凤台县,一年四季,无论是在公园、广场,还是在村头、路口,花鼓灯、推剧、淮河大股的锣鼓声常常不绝于耳,特别是花鼓灯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广场舞舞种,在人民群众心中扎下了根。在凤台县乃至淮南市,花鼓灯、推剧都是大型晚会的必备演出项目。在凤台各个村级文化中心,花鼓灯、推剧表演更是舞台上的主力军。
特别是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启动后,凤台县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精心组织,充分发挥好“非遗”文化影响,积极占领文化阵地。通过汇报演出、巡演、送文化下乡、广场演出和进校园等形式,弘扬革命传统,传播优秀文化。凤台县推剧团演员王克影告诉笔者,在“送戏进万村”活动期间,平均每天要跑两个村演出两场,虽然辛苦,但老百姓喜欢,就值得。
据统计,自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凤台县已组织送红色“非遗”文化下乡演出达140余场次,进一步地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党史故事和红色记忆深深地植根于群众中间。(郝秀杰 徐艳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