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内心的柔软与冷峻的思考(鲁迅的一件小事)

道德这种东西,说起来也简单,可是一旦到了做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将掉链子。即便是作者自己遇到这样的事情,恐怕也得三思而后行。

鲁迅内心的柔软与冷峻的思考(鲁迅的一件小事)(1)

当今的社会就是金钱至上,这是毋庸置疑的,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权力,能够拥有金钱,确实是让人怎样活着的资本,这也是无可非议的。

可是,有的人可不是通过正常的手段获得利益的,这种人可不在少数。这是让人鄙夷的,为什么普通人很难挣到钱,因为这群人是最遵守道德、遵守规则的好公民。正是因为遵守规则,最终被弄得遍体鳞伤。

所以,有的人就放弃了道德,放弃了人的底线,最终演变成了社会问题,更有甚至,连法律对这种扶持道德的人开始打击,让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完全失陷。这难道还不知道我们反思吗?

可是反思真的有作用吗?一百年前,鲁迅先生也曾见到过这样的道德君子,那么这样的人有将怎样呢?有人曾同样做了这样的事,律师的一句话让整个社会陷入了道德沦丧的风险之中,这一件小事,恐怕比那些大事还大几百倍,上千倍之多。

千字的《一件小事》,说出了整个社会的大事

先生的这篇文章只有一千字,也无需我过多的精简,不如直接放在此处供大家阅读。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大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一路几乎遇不见人,好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叫他拉到S门去。不一会,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刚进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   

跌倒的是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微风吹着,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伊定要栽一个大筋斗,跌到头破血出了。   

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   

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吧!”   

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你怎么啦?”   

“我摔坏了。”   

鲁迅内心的柔软与冷峻的思考(鲁迅的一件小事)(2)

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   

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仍然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我的活力这时大约有些凝滞了,坐着没有动,也没有想,直到看见分驻所里走出一个巡警,才下了车。   

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吧,他不能拉你了。”   

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   

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我走着,一面想,几乎怕敢想到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   

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煞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一九二○年七月 

这个故事很简单,可是人心却不简单,还记得“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扶?”

故事中,黄包车车夫扶起了倒在路上的老人,这时候坐车的我看着黄包车车夫扶着人离开,不由得问自己怎么回去,担心老人假装摔倒被讹。

可是黄包车车夫完全没有听从作者的话,扶着老人离开了。作者在文章开头写道:“大城市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却带来了一身坏脾气,教我看不起人。”

黄包车的行为让作者大为惊讶,不由得感动了起来,原来大城市不仅给了人坏脾气,就连原有的道德也渐渐失去了。

作者不由得想起小时候背诵的东西,可是始终想不起来。现在这样的一件小事却让自己忘不了。

于是作者开始反思,教育作者反思、惭愧,最终增加了勇气和希望。

可是,一年之后,扶老人的事情却变得异常“可怕”起来。这时候不再有那么纯洁的老人,也没有这些多的黄包车车夫。有的尽是可怕的食人魔。

我们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可是始终没能够让道德成为法律和人性的制高点。即便是法律的拥护者,同样犯了极大的错误——用法律来击杀了道德。

相信大多数人都还记得南京扶老人的事件。法官说了一句话,居然让整个社会的道德全线崩溃。

“不是你撞的,为什么要扶?”

这句话,震惊了整个法庭,同样也震碎了整个国家百姓的三观。别说三观,就是人的五官都面目全非了。

人们讨厌道德,正是因为缺德

法律永远都是道德的最低标准。一个人遵守法律,并不算坏人,可是如果一个人只遵守法律,那么必然不可能是有道德的人。

任何一个社会,必须将道德建设放入法律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让法律更加健全。不要再让“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扶?”的事情再次出现。

就是因为这件事的出现,十多年过去了,依旧没有任何人敢主动上前去搀扶摔倒的老人。甚至还出现过有老人摔倒之后,没有人扶起来,最终死亡的事情。

在全国范围内,这都不是少数。现在我们努力恢复道德是非关键的事情了,如果再让社会道德沦陷,那么必然是人类作死的表现。

鲁迅先生始终是封建主义尖锐的批判者,传统文化腐朽的抨击者。可是从《一件小事》我们可以看出来。先生通过这件事,渐渐明白了,人类社会,有时候法律比起道德,差了很多很多。

一个有道德的社会,人们才会相互帮助。如果这个社会只有法律作为道德的底线,最终的结果是,人们相互防备,谁都不相信谁,最终成了一个冰冷的社会,没有感情的社会。

如果不是这三年的疫情,恐怕很多住在一栋楼的人都不认识,即便再经过几十年,住在一栋楼的人会认识吗?

显然,可能性很小。

鲁迅内心的柔软与冷峻的思考(鲁迅的一件小事)(3)

现在,我们需要重新构建社会道德体系。可是宣传的力度太小,实干的意义微弱。该怎样建设道德社会呢?

简单地说就是从小孩抓起,改变小孩就是改变未来;还必须从成年人做起,成年人作为当下,如果成年人,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只要父母做到,那么孩子必然也能做到。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上层,和公众人物。这些人表现出来的东西,很容易影响整个社会。

这些人的言行,同样能够影响整个社会。离婚、出轨等等问题,大多反映在娱乐圈之中,这种圈子在古代只能算是戏子而已,现在却成了标榜的东西,简直是社会的毒瘤。

要想社会道德回归,必须让整个社会的导向变得正确。而这才是国家应该做的事情。在先进的技术,落到没有道德的人手中,始终成为整个社会的害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