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每次吵架都不会说我错了(你怎么老跟我妈顶嘴)
01
咨询室来了一个女孩小芳,愁眉苦脸。
她说:我现在特别纠结,不知道该不该跟男友结婚。
我示意她往下说。
我跟男友感情一直很稳定。他人勤快,还处处让着我,我们本来打算结婚了。但过年时他带我回家,我跟她妈妈处不来。她妈妈总爱挑我的理,觉得我这也不好,那也做得不完美。开始我还忍着,但这也不是个办法。如果成为一家人,应该把话说清楚。所以每次她老人家说我不好,我就会跟她理论,她挺生气的。
男友抱怨我,说我不该跟他妈顶嘴。我觉得自己特别委屈,感觉他也没有我想的那么爱我。关键时候也没站出来替我说句话,保护我。要是结婚后,他总站在他妈妈那一边,我的日子肯定不好过。我闺蜜说,还不如趁早分开。但我习惯了他平时对我的好,舍不得离开他。
02
婆媳关系不知道困扰着多少已婚女性。因此婆婆好不好,也就成为了很多未婚女孩考量是否走入一段婚姻的要素之一。
对婚姻大事的慎重,是多方的考虑、权衡。但若因为一个母亲不符合我们的要求,就放弃我们爱的人,实在是对自己感情的不负责任。
当我们眼里看到的都是别人对我们的苛责、挑剔时,通过我们选择什么方式去应对,可以看出我们自身的情绪是否发育成熟。情绪不成熟,也就是所谓的情商低。为什么有些人情绪成熟滞后于身体与智识呢?
《亲密关系》指出:在个人的过去经历中,逐渐建立起了某些防御机制。以至于我们在情绪上,并不如身体以及智识上来得成熟。
心理学上,应对外界的方式,也称为防御机制(或保护机制)。不当的防御机制,不仅会影响人际关系,还会影响我们自己的情绪。
当我们感觉到外界对我们否定时,假如我们选择的是责怪、批评、指责他人的方式去应对,其实不过是在我们指责他人时,我们让自己站在一个道德的高度,批判他人的不道德。这样,可以减轻我们心中的焦虑不安。
但指责是比双刃剑更坏的防御机制。它像麻药一样,暂时让你远离不安。却导致你在对他人的指责中,加强了自己的受害者意识,出现受害者的委屈、愤怒、不满等情绪。最终使人感到无力、无助、无价值。不仅生命力受到极大的自我压抑。
小芳的问题,看起来是婆媳问题,其实不过是自己的情商问题。
是自己的问题,就好办。通过修正自己的防御机制,就能让婆媳冲突迎刃而解。
03
心理学家克里斯多福.孟说:当我们坦然面对内在的受害情绪时,我们将有机会更具有意识地正视这种感觉,并了解这仅是一种感受,而非事实。
也就是说,当我们感受到来自外界的伤害时,就自发启动我们熟悉的自我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的精神世界。
具体来说,当那些让我们感到伤痛、感到被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感到害怕,甚至感到罪恶、耻辱的情绪来临时,我们通常会采取责怪、批评、指责的防御机制。
但要明白的是,这些伤害都是感觉,仅仅是内在的一种感受!
就如小芳之所以跟未来的婆婆理论,是因为未来的婆婆在说小芳时,小芳感觉到了伤害。
如果小芳愿意正视这些感觉,她实则指责婆婆对她的否定这种防御机制,就会跟着放下、不再发生了。
记得《心灵的面具》有一句话:人们用心理防御来把不愉快的感受拒绝在意识之外。防御机制运作的范畴,可以从无害的使用幽默来掩饰紧张感,到破坏性地攻击一个当前所爱的人。
可见,不同的人在面对同一情绪时,会选择不同的防御机制。由此也看出,防御机制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更有智慧的防御机制去应对外界的压力。
附录《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
一、口欲期:0—3岁
1、投射:你把自己的东西加到别人身上。
2、内射:你形成了一个他人的意象。
3、幻觉:你看到或者听到你想听到或者看到的—愿望、评论、想象或者批评—没有现实检验。
二、肛欲期:1.5—5岁
4、投射性认同:三种使用方式。
a)投射了如此之多的自己给他人,以至于造成了他或者她的巨大改变;
b)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痛苦的恋人伙伴”)
c)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加上使这个人像那个曾经让你不快的人一样对待你。
5、投射性指责:你因为自己的问题不公正地指责他人。
6、否认:假设你自己感知到了现实:
a)本质否定:尽管现实明确存在仍加以否认。
b)行为中的否认:用行为象征性地说,“那个肮脏的现实并不是真的!”
c)幻想中的否认:坚守不正确的信念,所以不愿意看到现实。
d)言语上的否认:使用特殊的词汇让自己相信现实是虚假的。
7、失区别(自体-客体混乱):你变成了别人要你变成的那个人。
8、分裂:你认为一些人是完全可恨的,另一些人是完全可爱的。或者,你现在恨着你爱过的魔鬼。
9、泛灵论:你将人类的属性给予非人类。
10、去生命化:你看到的那个人不是人,所以你不必担忧。
11、反向形成:你有相反的感觉。
12、抵消与仪式:你做着违背良心(超我)的事情。或者你做让自己感到内疚的事,作为弥补你又在另外的象征形式上惩罚自己。
13、隔离(情感):你不注意自己的情感。
14、外化:你认为“社会”批评你,而事实上是你感到内疚。
15、转向自身:你对某个人生气,转而攻击自己。
16、消极主义:你拒绝合作,并且以谦卑的态度对待他人。
17、小团体化(compartmentalization):你通过建立关系来限定自己。
18、敌意的攻击:你进入争斗以隐藏不愉快的情感。
18、敌意的攻击:你进入争斗以隐藏不愉快的情感。
三、第一生殖器期:2—6岁
19、替换:你感到跟一个人亲近,但却转变为亲近另一个人或者状态。
20、象征化:你赋予一些心理功能以不合理的意义。
21、凝缩:你把完全不同的想法聚在一起,使它们成了整体。
22、幻想形成或者白日梦:你持续地幻想一些沮丧的或者高兴的场景,并且知道那是幻想。
23、搪塞:你为了一个目的和因为某个原因撒谎。
24、闲聊:你对不知道的事情撒谎,以减少低自尊感。
25、压抑:你忘掉不应该忘掉的想法。
26、否定性幻想:你对发生在你面前的灾难视而不见。
27、力比多压制(精神上的性压制):你对性或者武断感到害怕,所以你变得依赖(口腔)或者固执。
28、自我压抑:三种使用途径
a)一种功能受到干扰:你的自我功能或自我强度停止工作,所以你不能感受某事导致的不愉快;
b)退回到早年的防御机制:你开始使用心理发展早期的防御机制;
c)无效的防御措施:你的防御在不能切断情感,这样的失败通过惩罚你来减轻内疚。
29、现实压抑:你关注过去的时光,不考虑现实冲突。
30、形态学压抑:你通过做梦来回避痛苦的现实。
31、压制:你有目的地试图去遗忘。
32、向幻想认同:你向你喜欢的英雄一样行事。
33、向父母潜意识的和意识的希望和幻想认同:你父母禁止什么你就做什么,把他们堕落的愿望付诸行动,并受到惩罚。
34、向理想形象或者客体认同:你向你认为伟大的某个人一样思考和行动。
35、向攻击者认同:你虐待一个人,因为别人曾经虐待过你;这使你不感觉到痛苦的情感。
36、向受害者认同:
37、向丧失的客体认同:你向一个你失去了的亲人一样行事。如果你总是收集他的纪念品而从来没有悲伤过,那你就处于“确定的病理性哀伤”中。
38、向内射物认同:你使内射物成为自己的超我的一部分。
39、诱惑攻击者:你通过色情或者阿谀奉承诱惑他人,以减轻恐惧。
四、潜伏期:6—11岁
40、升华:你积极参加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可以在象征层面使梦想成真。
41、挑衅:你诱惑他人发生性关系或者惩罚你,或者二者同时。
42、合理化:你找个借口来减轻压力,通常是在否认某些现实之后。
43、穷思竭虑:你“过度分析”和“徒劳无益”地试图解决问题。
44、逆恐行为:你越怕什么,越做什么。
45、理智化:你被一种特殊的行为理论所激励。
46、社会化与疏离:你用你的社交能力使你远离痛苦的想法。
47、自我功能的本能化:你赋予一种自我功能以一种象征性的含义。例如:“洗碗是女人的事情,”这是不合理地将一种特定的工作与性别等同起来。
48、某一种自我功能的压抑:你将自我功能转化为本能,并受到内疚感的冲击,所以你关闭了这一功能。例如:你不能阅读,因为阅读等同于被禁止的性行为。
49、理想化:你过高评价某个人,因为—
a)自恋:减轻自己不完美而导致的耻感;
b)自恋:你将此人与你过高的自我意象(自体客体)融合起来;
c)爱:避免体验失望;
d)移情:他们就像你小时候的完美的父母一样。
50、贬低:你瞧不起某个人,以便保护你的自尊。
五、青春期和后青春期—第二生殖器期(13—20岁以后)
51、幽默:你到处搞笑以回避痛苦的情感。
52、具体化:你停止使用抽象思维(本来你有的);你谴责某种“化学失衡”,或者寻找一种病毒,以回避思考那些让你沮丧的关系。
53、反认同:你努力变得跟父母不一样。
54、小团体形成:你身处人群中以对抗性冲动。
55、禁欲:你回避与人交往。
56、同性客体选择:你的同性别的“伙伴”减轻了你对同性恋刺激的恐惧。
六、杂类:
57、一种情感对抗另一种:你专注于一种情感,而回避另一种。
58、过度抽象化:你滥用理论。如果你也否认或者重建现实,那你有可能是精神病。
59、缄默:你停止说话以避免被发现。
60、饶舌:你说得太多,而没有顾及场合和话题。
61、回避:你远离某些环境,因为那些环境会制造冲突。
62、被动:在面临攻击时,你自动选择顺从的或者软弱的态度。
63、自大/无所不能:你是上帝给与地球的礼物,有着神奇的力量。
64、被动对主动:“你不能向我开火;我走了!”你掌控着你自己的谎言。
65、躯体化:你专注于自己的身体,以避免口欲、性和仇恨的冲动导致的冲突。
66、正常化:你不顾自己明显的精神症状,而确认自己是正常的。
67、戏剧化:你将你的情感投注到你的言论中,以减轻被关注的冲突。
68、冲动化:你用性、吃或者仇恨缓解张力或者不愉快的情感。
69、物质滥用:你使用某种物质来平息不愉快的情感。
70、依附:抓住一个拒绝你的人。
71、抱怨:牢骚满腹,你看不见你的婴儿般的希望被照顾的愿望。
72、假性独立:你变成了独行侠,不允许任何人帮助你。
73、病理性利他:实际上是向受害者投射和认同—你否认口欲期欲望,将其投射到穷困者身
上,然后替代性地感到被滋养。
74、煤气灯:你引起他人精神紊乱,或者相信他人精神紊乱了。
75、最小化:你意识到了痛苦的现实,但你却轻视它。
76、夸大:你在某件事情上付出太多。
77、普遍化:不恨某一个人,将其视为魔鬼中的一员。
78、重建现实:你否认现实之后,重造一种情景。
79、移情:你将既往情景和关系的记忆转移到现实中的一个人。然后你用旧的防御忘记过去,
或者通过象征性生活其中来掌控它或者是改变它的后果。
80、分离:a)你完全忘记你自己;b)你让某个人评论你,然后你拒绝他或者她的观点。
81、拍照恐怖:你回避光线,以回避你的偷窥冲动。
82、冷漠:你对启动情感没有任何兴趣。
83、胁迫他人—欺凌弱小:你使别人处于警觉状态,以减轻自己的焦虑。
84、匮乏补偿:你排斥那些比你整合得更好的人。
85、精神性痉挛:抖动,以减少张力或愤怒。
86、内省:你全神贯注于内在反省以减少张力,或者回避外在现实。
87、限定协议:你部分同意以避免反抗。
88、弱化的自我功能的本能化:你的情感耐受力和冲动控制力(肌肉的或者性的)较弱,你赋予其温柔的内涵。
89、伪装:你骗人,或许是习惯性的
90、过度现实化:你使用次级过程以避免情感。
91、暧昧:你隐藏细节。
92、过度唯美:你沉溺于美与真理,以回避现实和情感。
93、油腔滑调:你说得很快,但内容空洞。
94、躯体暴力:你“废掉客体”,以终止你的仇恨。
95、与受伤客体认同:你弄伤一只你认识的(有时候是所爱的)小鸟,然后再模仿它。
96、形式上的退行:你停止使用逻辑的、时间定向的思维。
97、过度警觉:你永远睁着一只眼,尽管有时完全没有必要。
98、现实置换成未来:你想象“假如…”或者“有朝一日…”
99、疲乏:你感到疲劳,但你身体没生病。
100、坦白:你真诚而生硬,但这些掩盖了你真实的想法和情感。
101、把自我批评转变为批评别人:你批评他人,以替代指责自己。
我是风衣,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注于两性情感、女性自我成长领域5年,帮助许多女性朋友走出情感困境。
主持过多次心理读书会。最近正在阅读《亲密关系》。接下来会更多分享此书的内容,如果你喜欢跟着我们边读书,边成长,欢迎关注我@取个网名叫风衣。
《亲密关系》心理学小白必读书籍之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