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三十六国最后的下场(西域三十六国简述)

西域,汉朝时多指天山南麓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国家和地区,隋唐时的西域扩大,西至拂菻,中至波斯,南至婆罗门,元朝时更将欧洲和非洲的一部分包括在内,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西域三十六国最后的下场?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西域三十六国最后的下场(西域三十六国简述)

西域三十六国最后的下场

西域,汉朝时多指天山南麓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国家和地区,隋唐时的西域扩大,西至拂菻,中至波斯,南至婆罗门,元朝时更将欧洲和非洲的一部分包括在内。

在丝绸之路影响下,西域特指两汉、隋唐两代中原王朝朝廷设置的行政机构所管辖的位于今中国新疆大部及中亚部分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特征依然可见于现在新疆地区的遗址及中国敦煌的壁画。该地对东西方国家的贸易文化交流起到中转站的重要作用。

乌孙国

西汉时由游牧民族乌孙在西域建立的行国,位于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立国君主是猎骄靡。

乌孙国首领称为“昆莫”或“昆弥”。西汉文帝时,被匈奴击溃的月氏攻击乌孙的牧地,乌孙族大败,昆莫难兜靡被杀害。匈奴冒顿单于收留乌孙余部,孙儿军臣单于约于前113年指派猎骄靡率领乌孙远征伊犁河、楚河流域的大月氏,乌孙军大获全胜,随后猎骄靡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国家,以族名命名为乌孙国。匈奴通过乌孙间接控制了从伊犁河流域西抵伊朗高原的交通线。虽然军臣单于死后,乌孙国便“不肯复事匈奴”,但是很长时间内一直羁属匈奴。乌孙国曾经是西域最强大的国家,后来与西汉建交,西汉宣帝时分裂为二,5世纪为柔然所灭。

前苏联学者认为乌孙文化是操印欧语系的塞人(塞迦,即萨迦或塞克,斯基泰人)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称塞-乌孙文化,乌孙文化时期是前300年-300年。亦有其他外国学者进行考古研究时为塞克文化及乌孙文化定下时限(Saka/Wusun period,前600-400年)。中国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学者推断在先秦时期乌孙自号“昆”,是一个古老的西戎部落,春秋战国时代与月氏游牧于河西走廊。

龟兹(今“库车”,龟兹语:Kutsi,梵文:Kuci(na)

前272年-14世纪;英语:Kucha 或 Kuche),又称曲先、丘慈、邱慈、屈支、丘兹、拘夷、归兹、屈茨、库彻,是古代西域绿洲国家。648年唐设安西大都护府于龟兹,安西四镇之一。

西汉汉宣帝元康元年(前65年)龟兹王及夫人来朝,王及夫人皆赐印绶。夫人号称公主,赐车骑旗鼓,歌吹数十人,绮绣杂缯琦珍凡数千万。后数来朝贺,学习汉朝衣服制度,归国后,按汉朝制度治理宫室。汉成帝、汉哀帝时龟兹和汉朝关系亲密。(《前汉书·西域传》)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46年)莎车王贤杀龟兹王,将龟兹分为龟兹、乌垒国,封则罗为龟兹王,封驷鞬为乌垒王。几年后,龟兹国人起义杀则罗、驷鞬,遣使匈奴,请立新王。匈奴立龟兹贵人身毒为龟兹王,于是龟兹属匈奴。(《后汉书·西域传》)

东汉汉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龟兹王建为匈奴所立,据有北道,攻破疏勒,杀疏勒王,立龟兹人兜题为疏勒王

东汉汉明帝永平十七年(74年),班超从间道到疏勒,去兜题所居橐城九十里,遣吏田虑先往说降。兜题见田虑轻弱,无降意。田虑乘兜题无备,劫缚兜题,兜题左右惊惧奔走。田虑驰报班超,班超即赴之,召集疏勒全部将吏,说以龟兹无道之状,因立其故王兄子忠为疏勒王,疏勒国人大悦。疏勒王忠及官属皆请杀兜题,超不听,欲示以威信,释而遣之。疏勒由是与龟兹结怨。

东汉汉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汉明帝驾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超孤立无援,而龟兹、姑墨数度发兵攻疏勒。班超守盘橐城,与疏勒王忠为首尾,士吏单少,拒守岁余。

东汉汉章帝建初元年(76年)汉章帝初即位,恐班超单危不能自立,下诏征超。疏勒两城自超去后,复降龟兹。

东汉汉章帝建初三年(78年),班超率疏勒、康居、于阗、居弥兵一万人攻破姑墨石城,斩首七百级。班超欲因此叵平诸国,上疏请兵:“窃见先帝欲开西城,故北击匈奴,西使外国,鄯善、于阗即时向化。今拘弥、莎车、疏勒、月氏、乌孙、康居复愿归附,欲共并力破灭龟兹,平通汉道。若得龟兹,则西域未服者百分之一耳……今西域诸国,自日之所入,莫不向化,大小欣欣,贡奉不绝,惟焉耆,龟兹独未服从。臣前与官属三十六人奉使绝域,备遭艰厄。自孤守疏勒,于今五载,胡夷情数,臣颇识之。问其城郭大小,皆言“倚汉与依天等”。以是效之,则葱岭可通,葱岭通则龟兹可伐。今宜拜龟兹侍子白霸为其国王,以步骑数百送之,与诸国连兵,岁月之间,龟兹可禽。以夷狄攻夷狄,计之善者也。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饶衍,不比敦煌、鄯善间也,兵可不费中国而粮食自足。且姑墨、温宿二王,特为龟兹所置,既非其种,更相厌苦,其势必有降反。若二国来降,则龟兹自破。愿下臣章,参考行事。”书奏,帝知其功可成,建初五年(80年),发兵千人就班超。

东汉建初七年(82年),疏勒王忠与龟兹密谋,遣使诈降班超。班超知其内奸而外伪许之。忠大喜,即从轻猗诣超。超密勒兵待之,为供张设乐,酒行,乃叱吏缚忠斩之,击破其众,杀七百余人,南道于是遂通。

东汉建初九年(84年),龟兹、姑墨、温宿皆降;班超废龟兹王尤利多,立白霸为龟兹王。

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鄯善、龟兹、于阗王各遣使奉献。

《晋书·西戎》“龟兹国西去洛阳八千二百八十里,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人以田种畜牧为业,男女皆翦发垂项。王宫壮丽,焕若神居”

晋武帝太康中(285年),龟兹王遣子入侍。

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年)苻坚之大将吕光率兵七万伐龟兹,龟兹王白纯不降,吕光进军讨平龟兹。俘获名僧鸠摩罗什,之后吕光在凉州姑臧自立为王,建立后凉。

北魏高祖孝文皇帝延兴五年(475年)龟兹等国遣使朝贡。太和二年(478年)龟兹国献名驼龙马珍宝。三年(479年)吐谷浑、龟兹、粟特等国遣使朝贡。

5世纪后,龟兹先后被嚈哒、吐蕃、回鹘统治,佛教文明曾受破坏。

《隋书·龟兹》“龟兹国,汉时旧国,都白山之南百七十里,东去焉耆九百里,南去于阗千四百里,西去疏勒千五百里,西北去突厥牙六百余里,东南去瓜州三千一百里。龟兹王姓白,字苏尼咥。都城方六里。胜兵者数千。风俗与焉耆同。龟兹王头系彩带,垂之于后,坐金师子座。龟兹国土产多稻、粟、菽、麦,饶铜、铁、铅、麖皮、铙沙、盐绿、雌黄、胡粉、安息香、良马、封牛。隋大业十一年(615年),龟兹国王遣使贡方物。”

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龟兹、吐蕃、高昌、女国、石国遣使朝贡。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太宗派遣昆丘道副大总管郭孝恪讨伐龟兹,破都城,郭孝恪自留守,龟兹国相那利率众遁逃。那利等率众万余,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攻郭孝恪。郭孝恪中流矢死,将军曹继叔收复都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设安西都护府,抚宁西域,统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国。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国城内,管戍兵二万四千人。

唐高宗麟德四年(667年)吐蕃陷白州等一十八州,又陷龟兹拨换城。唐朝罢安西四镇。上元中(675年)龟兹王白素稽献银颇罗、名马。

北宋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六年、天禧元年(1017年)、四年、天圣二年(1024年)、七年、九年、景祐四年(1037年)、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五年、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龟兹前后遣使朝贡十二次。

11世纪初期,来自于锡尔河下游三角洲的阿弗喇昔牙卜家族的会建立的的大可汗王朝皈依伊斯兰教,对西域诸佛国发起了旷日持久的“圣战”。14世纪末期,因帖木儿入侵而导致的改宗伊斯兰的察合台汗秃忽鲁帖木儿对龟兹的佛教教徒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对佛教文化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佛教寺院庙宇被拆毁,佛像被捣毁,佛教经典文献被焚烧,佛教教徒被屠杀,具有千余年历史的龟兹佛教文化被破坏殆尽。当地佛教僧侣或被迫接受伊斯兰教,或逃往异国他乡,或抗拒被杀。

焉耆

又称乌夷、乌耆、阿耆尼,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古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回族自治县附近。

汉朝时代,匈奴西边日逐王设置僮仆都尉,令其统领西域,常居焉耆、危须、尉犁间,并向诸国征税,收入颇丰 。

王莽始建国五年(13年)西域诸国中焉耆先叛王莽,杀都护但钦。天凤五年(18年),王莽遣大使五威将王骏、西域都护李崇率领戊己校尉出西域,诸国皆郊迎贡献。诸国先前曾杀都护但钦,王骏欲攻击,命佐帅何封、戊己校尉郭钦别将。焉耆诈降,伏兵击王骏等。王钦、何封后到,袭击老弱,从车师还入塞。王莽拜王钦为填外将军,封劋胡子,何封为集胡男。

唐朝时代,焉耆都督府本焉耆国,国王姓龙,名突骑支,常受西突厥驱使。贞观十八年(644年),安西都护郭孝恪为西州道行军总管,讨伐焉耆,平定之,自此臣属于唐。

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升喀喇沙尔直隶厅置;治所在今焉耆,辖境大约相当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地;1913年废。

于阗(又作于寘)

古代西域王国,汉、魏、晋均称为于阗,唐代安西四镇之一。《元史》也称之为斡端。古代居民操塞语,另一说法为藏族和印度的混血部族[;于阗语则属东伊朗语。尉迟乌僧波统治下与归义军关系密切,这时期以后于阗开始使用年号,于阗国于公元1006年被喀喇汗国所灭,该地遂被伊斯兰化。

于阗王国是一个古老的伊朗塞迦人创立的佛教王国,位在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端(在现代中国的新疆),有一条丝绸之路的分支在此沿着向西行。它古代都城约坎(Yōtkan)位于现代的和田市(Hotan)的西边。 从汉朝到至少唐朝,它在中国被称为:于阗,于窴,,或者于阗)。这个大多数人是佛教徒的王国已经存在了超过1,000年,直到公元1,006年在新疆的突厥化和伊斯兰化时期,它被穆斯林的喀喇汗国征服。

于阗建立在绿洲之上,除了本地其他主要产品,如著名的软玉和陶器外,当地的桑树林得以让人们生产和出口丝绸和地毯。尽管于阗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也是古代中国著名的玉石来源,但它本身的面积却相对狭小 - 在于阗绿洲的约坎(Yōtkan)古城周长只约为2.5至3.2公里(1.5至2英里)。然而,由于几个世纪以来当地人民的寻宝活动,古老的城市的许多考古证据已被破坏殆尽。

于阗的居民使用两种语言,伊朗东部语言(英语:Eastern Iranian language)的塞语(Saka Language,在于阗使用的称为 Khotanese)和健驮逻语(Gandhari Prakrit,一种与梵语有关的[[印度-雅利安语支|印度-雅利安语}})。关于于阗人之中,来自南亚,讲健驮逻语(Gandhari Prakrit)的,相对于来自欧亚大草原的伊朗裔印度-欧洲人(英语:Indo-European migrations),讲塞语的塞迦(Saka)人,在种族和人类学上各占的比率,现今仍存在争议。从公元3世纪开始,在于阗皇家宫廷中说的健驮逻语受到明显的语言上的影响。到了公元10世纪,于阗塞语也被证实在于阗宫廷中使,而且于阗的统治者也在行政文件上使用塞语。

若羌国,婼羌国

属西域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东南,一说在今青海达不逊淖尔一带。中国古代西域国家名称,为婼羌人的一支所建立。

若羌是西羌的其中一支。原来游牧于祁连山内外,河西走廊张掖、酒泉南山诸水流域,弱水上游及其以西地区。汉文帝初,匈奴向河西扩张,迫使其大部西迁至楼兰以西到葱岭以南的广大山区,其分布地东西长达7000多里,在阳关西南至于阗南山谷间“千八百里”建立国家,成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余众西迁至新疆南部靠近昆仑山、阿尔金山地区至葱岭间,与葱茈、白马、黄牛等羌错居,是丝绸之路南路所经要冲。西汉中期仍有种人留居河西。

婼羌人与匈奴的休屠王、浑邪王分地相邻,役属于匈奴。汉朝大将霍去病西征匈奴,休屠王和浑邪王准备投归汉朝时,部分婼羌人也脱离匈奴,归附于汉朝。张骞通西域后,其首领婼羌国王被汉朝册封为去胡来王,取去胡戎来附汉之意,后裔世代承袭。西汉时人口仅1750余人,450户,养兵500人。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始属西域都护。

婼羌势力盛时,其地东达小宛、且末,西临渠勒,南及戎卢、于阗、难兜,西北至鄯善。包括昆仑山北麓至葱岭以西狭长地带。婼羌随畜逐水草,经济以畜牧业为主,无农业生产,国民口粮依靠鄯善和且末供应,但其地有铁矿,会冶铁锻造兵器,兵器有弓箭、长矛、短刀、剑甲。汉宣帝时,酒泉太守辛武贤部下有婼羌兵,即其族人。

楼兰

楼兰国是西域古国名(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西汉昭帝(公元前77年)前的楼兰既指楼兰国,而西汉昭帝后的楼兰则指的是楼兰城(今亦称楼兰故城),楼兰城废弃于前凉末。1900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发现楼兰故城遗迹。

公元前3世纪时,当时楼兰受月氏统治。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6年,匈奴打败了月氏,楼兰又为匈奴所管辖。公元前77年楼兰国王尉屠耆更名鄯善国,并迁都伊循城,向汉朝称臣,原都城楼兰古城则由汉朝派兵屯田。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堆,通敦煌,扼丝绸之路的要冲。由于孔雀河的改道,罗布泊水萎缩,生存环境日益恶劣,公元422年以后,楼兰城民众迫于严重干旱,遗弃楼兰城,逐渐南移,鄯善国(楼兰国)先后并吞了若羌、小宛、精绝、且末等国,成为西域七强之一。公元448年鄯善归属北魏,后实行郡县制治理。公元492年被高车所灭。

且末国

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王城在且末城,距离长安六千八百二十里。有二百三十户,一千六百一十口,胜兵三百二十人。西北至都护治所(乌垒)二千二百五十八里,南与小宛有三日的路程,北接尉犁。西通精绝二千里。有蒲陶诸果。有辅国侯、左右将、译长各一人。汉朝时属于西域都护府、西域长史。南北朝南朝梁时,称且末国为末国。都且末城(今新疆且末县西南)。被吐谷浑吞并。隋朝设且末郡。之后,先后隶属于唐朝的沙州、吐蕃、于阗、回鹘、西辽、蒙古的察合台汗国、清朝至今日的新疆。

小宛

据《汉书》记载,小宛国离西汉首都长安七千二百一十里,也就是在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首都是扜零城,东与婼羌接壤,人口约有一千多人,兵力二百。

戎卢

于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丰县内。据《汉书》记载,戎卢国距离西汉首都长安八千三百里,东与小宛比邻、南与婼羌接壤。该国约有一千六百多人,兵力有三百余人。戎卢国的灭亡时间不详,但是知道戎卢国最后是被于阗兼并的。

扜弥

又作拘弥,西域古国。位于今新疆于田县克里雅河东古拘弥城。汉朝附属于西域都护和西域长史。东汉阳嘉元年(132年),敦煌太守拥立王族成国为扜弥王。东汉熹平四年(175年),戊己校尉、西域长史拥立世子定兴为扜弥王。三国曹魏时附属于于阗,之后,被于阗吞并。

渠勒国

位于今新疆于田附近。国王治所在鞬都城,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三百一十户,二千一百七十口,胜兵三百人。东北至西域都护治所乌垒三千八百五十二里,东与戎卢、西与婼羌、北与扜弥接。三国以后,成为于阗的属地。

皮山国

汉时王治皮山城(今新疆皮山县东南)。属西域都护。东汉以后役属于阗。

《汉书·卷九十六上·西域传第六十六上》:“皮山国,王治皮山城,去长安万五十里。户五百,口三千五百,胜兵五百人。左右将、左右都尉、骑君、译长各一人。东北至都护治所四千二百九十二里,西 南至乌秅国千三百四十里,南与天笃接,北至姑墨千四百五十里,西南当罽宾、 乌弋山离道,西北通莎车三百八十里。”

西夜

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附近。一名漂沙,治呼犍谷,离长安10250里,洛阳14400里。

西汉三百五十户,四千口,胜兵千人。东汉万余口,胜兵三千人。东北到都护治所乌垒五千四十六里,东与皮山、西南与乌秅、北与莎车、西与蒲犁相接。蒲犁及依耐、无雷国和西夜同族。西夜与胡人不同,其民族与羌氐行国相似,随畜逐水草往来。而子合土地出玉石。国人煎以为药,傅箭镞,所中即死。《汉书》中将西夜、子合误作一国,东汉时各自有王。东汉末年之后属疏勒。

蒲犁国

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东,寄田于莎车。人种、风俗与子合相同,王城在蒲犁谷,距离长安九千五百五十里。有六百五十户,五千口,胜兵二千人。东北至都护治所(乌垒)五千三百九十六里,东至莎车五百四十里,北至疏勒五百五十里,南与西夜、子合相接,西至无雷五百四十里。有侯、都尉各一人。汉朝时属于西域都护府、西域长史。清朝在蒲犁故地设蒲犁县。1954年,改为塔什库尔干哈萨克族自治县。

依耐

位于今新疆英吉沙县一带。北接疏勒,东北莎车,南接子合,在叶尔羌河畔,位于新疆叶城以西。从事畜牧,农作物稀少,食粮须靠北部的疏勒和东部的莎车。汉朝时属于西域都护、西域长史,三国曹魏时附属于疏勒。南北朝时,附属于嚈哒。

莎车国

古代西域绿洲国家-莎车王国之地。在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汉朝时一度强盛,三国时代史书《魏略》西戎传记载疏勒国吞并了桢中国,莎车国,竭石国,渠沙国,西夜国,依耐国,満犁国,亿若国,榆令国,损毒国,休脩国,琴国。北魏时代,莎车国称为渠莎国,都旧莎车城,在子合国西北。后为疏勒国所属,莎车国不再出现。

疏勒国

古代居民似操汉藏语系(羌族)和印欧语系语言,自汉朝时代开始汉化。自9-10世纪,唐朝允许来自蒙古的突厥回鹘开始移民到西域。这国属于汉、唐、元、清朝。

疏附的维吾尔语名称是Kona Sheher,意为“老城子”,与疏勒县维语名称Yengi Sheher,“新城子”对应,证明这一对“城子”在印欧塞种语言还是当地语言时,已经有“新老城子”的对应了。在塞种语言中,“疏”对应汉语“城子”,“附”对应汉语“老”,“勒”对应汉语“新”。

疏勒国(疏勒)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由古伊朗人建立的绿洲王国,在北道丝绸之路上,它所在的区域是历史悠久的西域,如今称为新疆,在中国西北部。疏勒的首都是喀什,喀什的水源是一条同名的河流。如同邻国于阗王国的人,喀什人说的是塞迦语,是东部伊朗语(英语:Eastern Iranian languages)中的一种。疏勒虽然从公元7世纪起是中国唐朝的附庸,但在8世纪后期被吐蕃征服,最终在新疆的突厥化和伊斯兰化时期被并入喀喇汗国。

尉头

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合奇县西哈拉奇一带,从事游牧,兼营农业,服饰类乌孙,汉朝时属于西域都护、西域长史。76年,与疏勒起兵反汉,被班超击败。三国到北魏,附属于龟兹,被龟兹所吞并。

温宿国

都城温宿城(故址在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县)。辖有今新疆乌什县、阿合奇县等县一带。

温宿国建都温宿城。最高首领为王,下设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骑君、译长各二人,“户二千二百,口八千四百,胜兵千五百人”。汉朝时温宿国土地、物类与鄯善诸国同,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并多到邻近国家耕种土地。

初被匈奴置僮仆都尉所役属,汉武帝开通西域以后臣属汉朝,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归属西域都护府。其地东距长安城八千三百五十里,东至西域都护府(治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东)二千三百八十里。地处塔里木盆地之北,当早期丝绸之路中段北道,为汉通西域北道必经之地。从温宿国向北有小道,过天山可到乌孙国的王都赤谷城(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州伊什提克)。

王莽时,姑墨(今新疆阿克苏市)国王丞杀其王而吞并温宿国。东汉延光三年(124年)属西域长史。东晋时依附狯胡,派遣兵马与之共抗吕光以救龟兹(今新疆库车县)。三国至南北朝时附属龟兹。北魏时其地尽归龟兹。唐太宗贞观年间,阿史那社尔平龟兹,以其地置温肃州,又名于祝,隶属于龟兹都督府。元朝作倭赤,或乌赤。清朝为乌什直隶厅治。清德宗光绪十九年(1893年)在原来姑墨国故地筑温宿城,即今新疆温宿县。

尉犁国

在今新疆尉犁县、库尔勒市以北,王城在尉犁城,距离长安六千七百五十里。有一千二百户,九千六百口,胜兵二千人。西至都护治所(乌垒)三百里,南与鄯善、且末相接,西至无雷五百四十里。有尉犁侯、安世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击胡君各一人。汉朝时属于西域都护府、西域长史。三国以后被焉耆吞并。

姑墨

又作姑默、亟墨、跋禄迦、钵换、拨换,今新疆阿克苏、温宿一带。当时姑墨国的首都是南城(今新疆阿克苏县东的喀拉玉尔衮),离汉朝首都长安有八千一百五十里。姑墨有户二千二百,人口二万四千五百,军队四千五百人。出产铜、铁、雌黄。主营农业,兼营畜牧业。汉朝时属于西域都护、西域长史,国王之下设姑墨侯、辅国侯、都尉、左右将军、左右骑君各一人及译长二人以辅政。在王莽统治中国时,姑墨王丞杀温宿王,把温宿并入姑墨。。三国曹魏时附属于龟兹,隶属于魏。南北朝时作姑默。唐朝属于龟兹都督府,在其地设姑墨州。

卑陆国(卑陆后国)

一名毕陆,位于今新疆乌鲁木齐东。国王治所在天山东干当国,离长安八千六百八十里。二百二十七户,1387口,胜兵422人。西南至西域都护治所乌垒1287里,属官有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译长各一人。西边是卑陆后国,国王治所在番渠类谷,离长安八千七百一十里。四百六十二户,1137口,胜兵350人。东与郁立师、北与匈奴、西与劫国、南与车师相接,属官有辅国侯、都尉、译长各一人,将二人。三国以后,成为车师的属地。

乌贪訾离国

位于今新疆石河子附近。国王治所在娄谷,离长安10330里。四十一户,二百三十一口,胜兵57人,东与单桓、南与且弥、西与乌孙接。属官辅国侯、左右都尉各一人。东汉以后,成为车师的属地。

单桓国

国王治所在单桓城,离长安八千八百七十里。二十七户,194口,胜兵45人,在且弥与乌贪訾离之间。属官辅国侯、将、左右都尉、译长各一人。东汉以后,成为车师的属地。

蒲类(蒲类后国)

位于今新疆巴里坤湖(汉朝称之为蒲类海)附近。曾是匈奴右部地,后来属于姑师。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汉破姑师,分为车师前后国、蒲类前后国等八国。蒲类前国三百二十五户,二千三十二口,胜兵七百九十九人。蒲类后国百户,1070口,胜兵三百三十四人,东汉仅存蒲类前国,汉末至隋朝,先后被鲜卑、突厥所占。人口2000余,兼营农牧,出产好马,制作弓矢。住在蒲类的移支人,专务游牧,勇猛善战。

且弥(西且弥国、东且弥国)

位于今新疆乌鲁木齐附近。分为东西二国。西且弥国的治所在天山东于大谷,离长安8670里。西汉时332户,1926口,兵士738人。属官西且弥侯、左右将、左右骑君各一人。西南至都护治所乌垒1487里。

东且弥国的治所在天山东兑虚谷,离长安8250里,洛阳9250里。西汉时191户,1948口,兵士572人。东汉时三千户,五千口,兵士两千人。属官东且弥侯、左右都尉各一人。西南至都护治所乌垒1587里,东至长史所居海头800里。住在庐帐,逐水草而居,也种田。三国以后,成为车师的属地。

劫国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附近,鄯善国东北沙漠中。从事畜牧,汉朝时属于西域都护、西域长史,三国曹魏时附属于鄯善国。

狐胡

又作孤胡,属于游牧国,在车师柳谷,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达坂城。汉朝时属于西域都护、西域长史,被车师所灭。

山王国

西至尉犁二百四十里,西北至焉耆百六十里,西至危须二百六十里,东南与鄯善、且末接。离长安七千一百七十里。四百五十户,五千口,胜兵1000人。属官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译长各一人。出产铁矿,以购买焉耆、危须的粮食为食。东汉以后,成为焉耆的属地。

车(ju)师(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都尉国、车师后城国)

也称姑师,古代中亚东部西域城郭诸国之一。都城为交河(今中国新疆吐鲁番西北)。东南通往敦煌,向南通往楼兰、鄯善,向西通往焉耆,西北通往乌孙,东北通往匈奴,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站。从考古发掘上来看,车师人操印欧语系吐火罗语的一种方言。古代车师人的种族还未完全研究清楚,头骨上显示高加索人种与蒙古人种的混合特征。部分古代遗骨DNA显示,一定比例吐火罗人男性的Y染色体为单倍群R1a1。

中国自汉朝武帝时开始将势力渗入西域,车师因为位于西域东侧,受到汉朝极大压力,因此与匈奴联合,为其充当耳目,并攻劫汉朝使节。征和四年(前89年),汉朝同楼兰等国联兵围攻交河,车师投降汉朝。汉宣帝时,遣侍郎郑吉在车师境内渠犁屯田,立军宿为车师王,迁都于渠犁。元康四年(前62年),匈奴另立兜莫为王,率一部分车师国众退往博格达山北麓(今吉木萨尔一带)。自此车师分为前、后两国。

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汉,丧失对西域的全部影响,汉始置西域都护府,任命郑吉为都护。汉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又置戊己校尉,在车师前国屯田。其后,车师前王复还交河。据统计,当时车师前国有人口六千余,兵一千八百余人;车师后国人口四千余,兵也是一千八百余人。车师前国国都交河城,车师后国国都务涂谷。戊己校尉在高昌壁的驻地称车师都尉国,戊部候城的驻地(今奇台)称车师后城长国。

王莽建立新朝以后,屡屡欺压车师前、后王,车师被迫重新依附匈奴。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一年(45年),车师前、后王与鄯善等国联名遣王子入侍,请复置西域都护,被拒绝。其后车师连续兼并邻近小国,称车师六国。汉明帝年间,车师前部有人口四千余,兵两千人;后部人口一万五千余,兵三千余人,成为西域东部霸主。

永平十七年(74年),窦固等出击车师,前、后王俱降,汉朝遂重设戊己校尉,分屯车师前、后国。不久,北匈奴围攻汉朝屯田军队。汉章帝建初元年(76年),汉放弃车师。汉和帝永元二年(90年),窦宪击破北匈奴,车师前、后王重新服从汉朝。永元八年(96年),车师后王击破前王,次年,汉朝派兵斩车师后王。

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年),汉朝再度放弃西域。元初六年(119年),汉敦煌太守派索班屯驻伊吾,车师前王复降汉。永宁元年(120年),车师后王引北匈奴攻杀索班,击走前王。延光三年(124年),汉西域长史班勇击败北匈奴,次年,班勇进击车师后国,斩其王军就,再次年立加特奴为后王。汉顺帝永和二年(137年),敦煌太守裴岑出伊吾攻杀北匈奴的呼衍王,安定了车师局势。

其后车师仍然存在了数百年。车师前国于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被高昌的沮渠安周引柔然兵攻破而灭亡,王族逃入北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