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以后的发展趋势(香港电影的未来)

上周围观了“史上最快颁奖”的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后,有粉丝替周冬雨和易烊千玺遗憾:没能在现场拿奖,让影后和最佳新人的意义稍稍打折。

不过,抛开粉丝滤镜,站在更高维度看,最遗憾的,其实是拿到最佳导演的曾国祥。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这本可以是他真正接过港片血脉的高光时刻,也是香港电影的重要瞬间。

香港电影以后的发展趋势(香港电影的未来)(1)

以近10年港片之式微,金像奖关注之下滑,以及本土电影人心中的孤傲,香港电影太需要自己的接班人了。

尤其是导演。

过去10届金像奖的最佳导演,许鞍华和徐克两位大前辈就拿了5个。其他的王家卫、庄文强,也都不是第一次拿奖。

当然也有新导演拿奖,比如《寒战》系列的梁乐民、陆剑青,《树大招风》的许学文、欧文杰和黄伟杰。但可惜他们都是联合导演,且拿奖后均无亮眼表现。

香港电影以后的发展趋势(香港电影的未来)(2)

从这个角度,曾国祥在20年代的开端,拿到最佳导演,既是为过去的10年收尾,也为接下来的10年开头。

可转念一想:香港电影的未来,就靠曾国祥一人了?

或许现实不至于如此之惨淡,但我们曾经热爱的港片,到底还有多少新生代电影人可以指望呢?

01.

曾国祥向左

多数人认识曾国祥,不一定是因为他是曾志伟的儿子,而是4年前的《七月与安生》。

电影公映前,没有得到太多关注度,周冬雨 马思纯的双女主,远没有后来的影响力。

应该说,《七月与安生》的成功——不管是奖项、票房还是口碑——虽然最后收获掌声最多的是两位女主,但这的确是属于曾国祥的成功。

香港电影以后的发展趋势(香港电影的未来)(3)

再到去年那部大热之作《少年的你》,演员大出风头,但首功之臣,还是曾国祥。

作为导演,曾国祥有两个能力最为令人刮目相看:

一是将二流小说影像化——即导演的视听语言能力。

这一方面得益于他身边优秀的监制和团队,从《七月与安生》到《少年的你》,曾国祥作品的摄影、剪辑、配乐、美术设计放在华语电影中都是一流。

另一方面,是曾国祥作为导演、为影片注入的细腻情感,与叙事风格。

很多人看完这两部电影,都会对其中的细节念念不忘。

比如《七月与安生》:

安生去找家明,转过头的坏笑瞬间;七月安生的互动,床上谈话,浴室脱衣,以及两场对比意味明显的火车站送别。

香港电影以后的发展趋势(香港电影的未来)(4)

到《少年的你》,曾国祥的进步也看在眼里:

旁白少了,空镜多了,大特写尤其增加。积水的地面,密封的试卷,成群的学生,每个镜头背后都是戏。

香港电影以后的发展趋势(香港电影的未来)(5)

特写镜头符合电影展现青春苦痛的主题,诸如最后互相对视,直至合二为一,堪称去年华语电影的几个高光时刻之一。

二是指导演员表演——即调教演员的能力。

这部分,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或许不用多说太多。

其实用对比的方式,或许会体现得更清晰:

周冬雨凭两部作品拿到金马、金像两大影后,但除此之外演技获赞的电影并不多。

如《喜欢你》《后来的我们》这些热门电影,表演上的空间不可谓不大,但都没有达到得奖作品的高度。

马思纯拿到金马影后的几年,几部作品的表演甚至还被批评,比如去年的《大约在冬季》,挑大梁的女主戏,很多人却说看得尴尬。

易烊千玺因为表演样本较少,不好妄下定论,但考虑到《长安十二时辰》中的表演也被一些观众批评,《少年的你》亦绝对是他个人目前的表演巅峰。

香港电影以后的发展趋势(香港电影的未来)(6)

简单说,一个有能力调教演员的导演,需要明确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同时,更要有懂人的能力。

曾国祥自己说:

“因为我当了演员,我知道演员有时候想什么、顾虑什么,我希望我是一个能照顾到演员的导演,这点非常重要。因为演员必须要相信导演,他才会把自己很内心的东西挂出来,那样电影才会好看。”

如果要总结曾国祥的导演方法论,其实也简单,看清楚他跟在谁后面学习即可。

曾国祥延续的,其实是陈可辛15年经验来在内地摸爬滚打出来的,所谓“北上合拍片方法论”。

香港电影以后的发展趋势(香港电影的未来)(7)

故事和风格完全抹去港味的同时,又深谙港片那一套用情绪主导观众的手法,搭配精准的选角和十足的话题性,征服观众可谓游刃有余。

02.

麦浚龙向右

谈及港片未来,很多人或许觉得,曾国祥、陈可辛这一挂拍合拍片的,其实离大众印象中的港片,已经渐行渐远了。

留守的香港导演,谁能扛起复兴原汁原味港片的重任?

麦浚龙,或许可以。

香港电影以后的发展趋势(香港电影的未来)(8)

麦浚龙83年生人,比曾国祥小4岁。不同于曾国祥早早进入电影行业从底层打拼的经历,麦浚龙是以歌手身份出道的。

刚出道那几年,走唱跳风的麦浚龙并没有引起太多注意,他长得不帅,歌艺也一般,想立刻出头,确实难度不小。

但后看转变风格的麦浚龙,开始找到适合自己的路线。将风格化玩到极致的他,逐渐成为部分乐迷追捧的偶像。

香港电影以后的发展趋势(香港电影的未来)(9)

音乐部分不多谈,以电影论,麦浚龙做过演员,写过剧本,不过导演作品目前能看到的只有一部,很多人应该非常熟悉:2013年的《僵尸》。

香港电影以后的发展趋势(香港电影的未来)(10)

对很多影迷而言,这是一部不输同年《一代宗师》的港片杰作。

导演麦浚龙,同样有两个能力让人印象深刻:

一是将所谓“港片情怀”与时俱进的能力。

这么多年,打着情怀旗号的港片不在少数,如王晶、刘镇伟那样自我消费的,几乎没有成功者,很多时候,一个是看创作者用不用心,用心和不用心的结果,两部《追龙》就是最鲜明的对照。

麦浚龙的《僵尸》,好的一点就在于,致敬归致敬,但没有完全陷入到致敬的窠臼。

香港电影以后的发展趋势(香港电影的未来)(11)

有人说,《僵尸》其实是“林正英 清水崇 王家卫”的三合一风格。细琢磨,此评价不无道理。

从红绳糯米,到钱小豪、陈友、钟发、楼南光,包括一闪即过的老照片,这些过去僵尸片的经典元素和演员,是《僵尸》最直观的致敬一面。

香港电影以后的发展趋势(香港电影的未来)(12)

至于女鬼的部分,明显是监制清水崇的日式恐怖风。

而叙事上的文艺范儿,虽说不至于到王家卫,但也绝然和过去僵尸片的商业气质区分开来。

看过影片的应该记得,真正的致敬与情怀,其实落在了结尾。

一切都是一场虚无的梦,就像曾经那些泛黄的照片,和模糊的记忆。

这个主题放在一部商业元素突出的电影中,升华的味道,十足强烈。

二是营造视觉奇观的能力。

华语年轻导演中,会拍文艺范儿或许不少,但真正会营造视觉奇观的,实在少之又少。

视觉系,这或许才是麦浚龙最大的那个标签。

香港电影以后的发展趋势(香港电影的未来)(13)

就像他的音乐作品都很追求概念化和风格化一样,麦浚龙的电影在视觉上亦是精雕细琢和充满想象力的。

当然,也有人说,《僵尸》的风格港不港日不日的,看不到他真正的个人风格。

这大概也解释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期待麦浚龙的第二部导演作品《风林火山》。

电影已经是17年的项目,去年正式定剪,能否在今年公映,尤其是在内地公映,还要打个问号。

但是,看看这个阵容,很难不想看:

金城武、刘青云、梁家辉、古天乐、高圆圆。

香港电影以后的发展趋势(香港电影的未来)(14)

如果说向左的曾国祥,选择了大势所趋的“北上合拍”,那么向右的麦浚龙,就是逆势而行的“坚守本港”。

极致的风格化、极致的本土化、极致的视觉化。

如果《风林火山》能在故事层面更进一步,麦浚龙距离得到金像奖的肯定,也不远了。

03.

本质上,他们是一类人

尽管作品风格看起来天差地别,但本质上,身为导演的曾国祥和麦浚龙是非常像的。

他们都对创作有着极大的热情,都很会调教演员,都坚持拍作者气质的商业类型片,力图将艺术和市场最大限度地囊括。

最重要的一点或许是:

他们都有着一个好导演必须具备的,审美力与执行力。

香港电影以后的发展趋势(香港电影的未来)(15)

香港电影以后的发展趋势(香港电影的未来)(16)

审美负责起点的高度,执行决定了结果的完成度。

这两点上,他们两个是当下香港年轻导演的领跑者。

当然,对热衷八卦者,他们身上也从来不缺话题。

曾国祥是所谓的“星二代”。

父亲曾志伟是著名的香港演员,同父异母的姐姐曾宝仪也圈内有名的主持人。

他曾说自己一直竭力摆脱父亲的阴影,但也承认,有父亲在,入行后的自己的确少挨了很多骂。

香港电影以后的发展趋势(香港电影的未来)(17)

虽然出道后也演了很多类似曾志伟早年的那种好色流氓角色,但好在曾国祥一直明白自己有个导演梦要追,最终实现梦想。

之所以看好曾国祥,除了个人硬实力,还有作品的话题度。

《七月与安生》的双女主友谊,《少年的你》从撤档到原著融梗的各种争议,这些都从电影之外,给电影带来了海量的曝光与讨论。

加上他擅长调教演员的名声,未来期待跟他合作的演员,应该已经排起了长队。

香港电影以后的发展趋势(香港电影的未来)(18)

麦浚龙是“富二代”。

父亲麦绍棠是香港著名商人,人称“凶悍股王”。有父亲支持,麦浚龙得以放手做自己想做的音乐。

他为人熟知的身份,还有阿娇前男友。

两人07年相恋,结果次年就爆发“艳照门”事件,相传当时麦浚龙依然对阿娇不离不弃,只是隔年阿娇上《志云饭局》,坦诚陈冠希是他历任男友中的最爱,疑似伤透心的麦浚龙最终选择离开。

香港电影以后的发展趋势(香港电影的未来)(19)

相比曾国祥,麦浚龙作品也从来不缺少话题度。

他们都喜欢用大牌明星,都喜欢拍与众不同的故事,且都面临到审查的相关风波。

他们很不同,他们又很像。

04.

那些曾经闪耀的接班人

但,除了他们两个,之外呢?

事实上,如果我们回看近十年金像奖的最佳新人和最佳新晋导演,会发现后来持续有亮眼表现的,实在不多。

新演员不多说,这十年来,选出的陈奂仁、萧敬腾、王菀之都是歌手跨界,徐家杰更是玩票拿奖。

其他即便是被寄予厚望的蔡瀚亿,这几年也已泯然众人。

香港电影以后的发展趋势(香港电影的未来)(20)

新导演方面,《踏血寻梅》的导演翁子光,未来有梁朝伟、郭富城坐镇的《风再起时》,值得期待。其他值得一提的,或许只有《一念无明》的导演黄进。

若再向前搜寻,和曾国祥算是一代人的冯德伦,或许可以算上一个港片希望。

都做过演员,也都拍过不错的作品,可惜冯德伦在两部大制作《太极》票房不佳后,好像一下子丢掉了锐气。

除了前几年和刘德华拍了部口碑票房同样不佳的《侠盗联盟》,这几年再无建树。

公众更多的焦点,也放在了他和舒淇的爱情长跑上。

香港电影以后的发展趋势(香港电影的未来)(21)

如果说那一代70到80后的香港电影人,有谁是最可惜的,我想就是谢霆锋和张柏芝这对前夫妻了。

99到2000年,两人先后拿到金像奖最佳新人。

21世纪的头十年,前五年属于张柏芝,后五年就是谢霆锋的。

想当年,2011年30届金像奖颁奖,刚满30岁的谢霆锋凭《线人》拿到影帝,酷酷的他感谢老爸谢贤,妻子张柏芝在台下早已哭成泪人。

香港电影以后的发展趋势(香港电影的未来)(22)

就在前一年,谢霆锋刚刚凭借《十月围城》拿到最佳男配,一切都像是安排好了,香港电影的下一任话事人,非他莫属。

就连周润发都在11年的颁奖礼上对他喊话:

“香港电影的未来30年,就靠你撑了。我挺你,霆锋。”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颁奖礼次年,谢霆锋与张柏芝离婚,随着14年与王菲复合,谢霆锋基本半离开电影圈,只偶尔在烂片中出现,毫无声量。

前妻张柏芝后来复出,也再也找不回当年的灵气。

反倒是当年喊话霆锋做接班人的发哥,这两年老当益壮,屡有佳作。

一番对比,不禁唏嘘。

香港电影以后的发展趋势(香港电影的未来)(23)

事实上,谢霆锋、张柏芝、冯德伦,包括也曾被寄予厚望、这两年有所沉寂的余文乐、吴彦祖,这些曾经的港片希望,如今也都不过40岁上下。

论身材和颜值,也都不输当年。

去年金像奖,《特警新人类》四人组20年后重聚,除了李灿森后来名气一般,其他三人单拎出来,依然男神。

香港电影以后的发展趋势(香港电影的未来)(24)

但回望这20年,尤其是最近的10年,他们没能达到期望的高度,终归有些遗憾。

但现实就是:

那些能在创作路上一做一辈子的,终究是少数人。

这不仅需要才华、需要天赋,更需要发自内心地热爱,和持之以恒的坚持。

或许,说到底,谢霆锋们的淡去,只是他们对电影、对创作,没那么热爱而已。

就这么简单。

所以,最后的最后,港片的未来,真的就要靠曾国祥和麦浚龙了吗?

可能陈可辛10年前这句话,足以回答这个问题:

“我觉得现在已经没有什么香港电影、内地电影甚至合拍片的概念了,戏只有好看不好看,看不看得懂。你们可以把它归结为‘香港电影’,但对我来说,这四个字没有必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