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和王有龄谁先死的(胡雪岩和王有龄素昧平生)

开泰钱庄的跑街胡雪岩在年关的时候出去要账,遇到了家道中落但是才华横溢的王有龄,并在青梅竹马螺蛳的帮助下将跳河自杀的王有龄救上岸来。

后来,为了能让王有龄进京谋得官职,胡雪岩设法将店里的死账要了回来,而螺蛳在瞒着胡雪岩的情况下将自己卖了给王有龄凑钱。

胡雪岩违反店规,被掌柜的开除,后被母亲家法管教。在多重因素的刺激下,胡雪岩离家出走,最后在一家妓院安身,当了杂役。此时的王有龄求官成功,成了浙江粮台坐办。一次宴会中,两人在妓院遇见了。

胡雪岩和妻子苏娟商量要凑五百两银子给王有龄时,苏娟不同意,胡雪岩就说了这么一段话:

胡雪岩和王有龄谁先死的(胡雪岩和王有龄素昧平生)(1)

这其实和做生意、赌博同一个道理,我是想在这件事上冒一次险。我们家八辈子没有一个做官的亲友。

我从小读书太少,要想考个功名简直是白日做梦,现在,摆在眼前有王有龄这么一个朋友,离当官仅有一步之遥,要是真能帮他当上知县、知府,那我这辈子就有靠山了。

按理说,这也合情合理。毕竟当时的胡雪岩都是有家室的人了,上有年迈的母亲,下有襁褓中的孩子。

家里的条件也十分艰苦,除了自己给人跑街,妻子和母亲还要给人做针线活贴补家用。而王有龄进京所需要的五百两银子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对胡雪岩的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从另一方面来说,胡雪岩和王有龄相识的时间并不长,相应的两人的兄弟感情也没有那么深厚。而且尽管王有龄才高八斗,但是现实的处境是家徒四壁,被追债人逼得无路可走,以至于投河自行了断。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胡雪岩还要说服妻子借钱给他,并告诉妻子这也是一种生意。他这么做的原因,除了和王有龄的兄弟感情外,他更看重的是王有龄身上的价值。

他希望王有龄在谋得官职后,能够记得自己的恩情,成为自己的靠山。这是胡雪岩对王有龄的投资,并希望得到相应的回报。只不过这投资需要的本钱很多,风险很大,而且收益遥遥无期,但是他是胡雪岩啊,他敢这么做,后来事实也证明了,他的做法是值得的。

而我想说的是,如果这样的事放在你面前,你敢吗?

我相信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我也相信很多人到最后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搪塞过去了。这是为什么呢?从什么时候起,我们不再借钱给别人了,又因为什么不愿意去帮助自己身边的人了呢?

胡雪岩和王有龄谁先死的(胡雪岩和王有龄素昧平生)(2)

不管胡雪岩出于怎样的目的,用了怎样的方法,结果是凑够了五百两银子去帮助王有龄。但是我们自己呢?恰恰相反,不管别人出于怎样的目的,用了怎样的方法,最后就是两个字,“没有”。

这是说明我们现代人不如以前了吗?就像某些人口中所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不是啊,是我们被骗的次数太多了嘛。

胡雪岩和王有龄谁先死的(胡雪岩和王有龄素昧平生)(3)

曾经我们也是慷慨解囊,乐于助人的。那个时候,我们看到来借钱的人,一脸酸楚,作为朋友于心不忍,就借了。

结果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没关系,第一次我们就当做遇人不淑,长个教训了。但是,还有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最后,我们的善良被消耗殆尽,满身疲惫,心里暗暗发誓再也不借钱给别人了。

被借钱人付出的代价太高,时间久了便不再轻易展示自己的善良;借钱的人道德感和负罪感很轻,轻到可以为了利益抛弃友情的地步。

所以,尽管有钱我们也不再轻易外借了,谁知道他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老赖。无所谓,我们也不关心了,总之就是“不借”。

END

我是吃羊文史,想带你穿越5000年,领略中外文明。想要解锁后续精彩内容,赶快点赞关注我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