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好好学习(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好好学习)

任教多年,遇见很多这样的孩子。

性格活泼开朗,干什么都行,就学习不行,也算是听老师的话,就是学习不认真。于是,这样的孩子往往都变成了班级里最后一排同学,只有运动会才能见到他们的光辉。

不管吧,实在可惜;管呢,孩子学习动力不足,不知道如何下手。

那么作为老师,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引导孩子好好学习呢?

01

情感联系

老师们有时不得不承认,很多孩子对某一个学科的讨厌,其实是从讨厌一个老师开始的。只有和孩子产生情感共鸣,才能让孩子不抵触,否则,只要你说的话,孩子都因为逆反而不愿意听,就更不用提引导孩子学习指导孩子方法了。

那么如何和孩子建立情感联系呢?

1.尊重孩子

在讲台上和座位上的孩子进行眼神交流时,请微微低头,让孩子感受到你真诚的双眼,而不是需要仰视,这样有利于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和孩子的亲切平等,孩子才不会有压力。

2.商量而非命令

当你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聊天的时候,他会说他自己的想法,可千万别自以为是,以为自己都是对的,孩子就应该听老师的,态度决定一切,尤其是不能先入为主的认为孩子违背了我们的想法就是错的。

比如上学期发生的事情,好几个孩子午休的时候忽然全都去数学办公室问题,剩下的孩子在教室里瞎折腾,我去班级里组织纪律,班长却让我晚点再来,相信他们,就一小会儿就结束,结果再来的时候,居然是同学们集体给数学老师过生日。黑板上花花绿绿的粉笔写着“生日快乐”,地面上还有没来的及清理的彩带,数学老师热泪盈眶。

试想,如果当时我严厉制止,可能不仅不能让孩子和数学老师沟通感情,也会让孩子觉的我不近人情,不好沟通,无形之间疏远了我和孩子们的距离。有时候让孩子表达结束我们决定处理方法往往更合适,和孩子商量而不是命令,也更容易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

通过以上方式,就容易建立起与孩子的情感共鸣,你对孩子付出感情,孩子也会回报你,孩子的情感是最纯粹的。

02

习惯引导

好的习惯是终身受益的,不仅能让孩子好好学习,并且能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习进入可持续的良性循环。那么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去知道孩子的学习习惯呢?我们可以参考“学习金字塔”,用更科学的方式引导孩子进步。

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好好学习(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好好学习)(1)

如图所示,主动学习内容留存率远远大于被动学习。那么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入手。

1.被动学习阶段

在被动学习阶段,老师课堂上的吸引占据非常大一部分原因,如何吸引学生,可以参考往期作品(4月1日作品—《资深教师分享,这几步,打造一个妙趣横生的课堂》;3月23日作品—《老师该如何上好一节网课》)

课堂过程中一定格外注意加强和学生的互动,引导孩子表达,并及时给予孩子肯定,让孩子得到“自我效能感”,以此进入学习的良性循环。

2.主动学习阶段

①设置课堂辩论小组,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并讨论

课堂上我们可以提出一个观点,将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小组,让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进行辩论,最后老师进行总结。这样孩子既能够进行讨论,并且在讨论过程中参与到实践当中。

②组织学习互助小组

将学生按小组分配,确保每组成绩平均分差不多,对每小组单科成绩平均分设定目标,小组成绩达标会获得奖励,小组成绩不达标设计无伤大雅的小惩罚。这样引导孩子小组互助,互相帮助的过程中,实现通过传授他人提升自己的目标。

当然这样的方法的好处不仅学习一点。我所在班级的小A同学是一个学习中上等,性格非常内向的女孩儿,她时常处于自我独立于班级之外的状态。有时同学和她打招呼她都不知道如何回应,时间久了很多同学选择无视她,但我想无视也是对她的一种伤害。我将班级里性格开朗,成绩很一般的女孩儿小B安排和她一桌,这样在他们的学习小组中,小B的最优求助对象就变成了小A,小B的活泼好动影响着小A,小A在给小B讲题的过程中,也逐渐愿意表达,解决了人际关系问题,学习成绩提升的过程中也增加了孩子们的亲密与和谐,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教师之路任重道远,愿各位老师在育人生涯中感到快乐,愿阁楼能给予你一些温暖和帮助。本期内容点赞过100,继续更新下一期,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