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讲景泰蓝鉴别(收藏马未都景泰蓝的清代)

大家好,观复博物馆是马未都先生创办的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请关注我们的头条号,我们不定期为粉丝赠送观复博物馆的文创产品。

“景泰蓝”三个字的组合非常微妙。“景”,景色、景观、景致,是人们看待事物的客观态度;“泰”则反映了人们内心的主观感受,例如人们常说的“国泰民安”;然而“蓝”又回归到极为具象的视觉感受。“景泰蓝”三个字成为一件器物的代称,给人的感受是多重的,与此同时这一发源于欧洲,被国人发扬光大的宫廷艺术也经历着戏剧性的起伏命运。

与历史上任何一种手工业的发展相同,景泰蓝工艺的发展也与当下政治格局有着亲密的依存关系,历经了晚明民不聊生的黑暗政治,景泰蓝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马未都讲景泰蓝鉴别(收藏马未都景泰蓝的清代)(1)

清康熙 景泰蓝缠枝花卉纹乳足炉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马未都讲景泰蓝鉴别(收藏马未都景泰蓝的清代)(2)

清康熙 紫地珐琅彩西番莲纹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马未都讲景泰蓝鉴别(收藏马未都景泰蓝的清代)(3)

清康熙 铜胎画珐琅荷花式盖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马未都讲景泰蓝鉴别(收藏马未都景泰蓝的清代)(4)

清康熙 铜胎画珐琅桃蝠纹小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雍正皇帝登基后下决心整顿吏治,在位期间实施摊丁入亩、改土归流、废贱籍等政策,一扫往昔官场颓风,使得政治空前清明,人口增值、国库充盈,对于“康雍乾”盛世三朝来说,着实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雍正一朝景泰蓝制作工艺更加精进,颜色也富于变化。受雍正皇帝个人艺术审美的影响,雍正时期的各类画珐琅艺术品也极为精湛。

马未都讲景泰蓝鉴别(收藏马未都景泰蓝的清代)(5)

清雍正 景泰蓝花卉纹如意耳尊

观复博物馆藏

马未都讲景泰蓝鉴别(收藏马未都景泰蓝的清代)(6)

清雍正 铜胎画珐琅桃式水盛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有父辈们奠定的稳固政局和良性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乾隆继位之时可谓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他的心态自然也多了份自信和洒脱,由此也可以理解乾隆皇帝趋于繁华的审美倾向。如此审美反映在乾隆时期的景泰蓝上,就是明艳、热烈、辉宏。乾隆皇帝曾先后两次下旨烧造铜胎掐丝珐琅大佛塔,每次烧造6座,共12座。这12座佛塔通高均为2.31米,但形制各异,佛塔的制作云集了掐丝、錾花、点蓝等11个工种众多工匠的通力配合,为目前最高的景泰蓝佛塔。

马未都讲景泰蓝鉴别(收藏马未都景泰蓝的清代)(7)

清乾隆 景泰蓝宝相花纹金佛喇嘛塔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景泰蓝的制作成本过于高昂,即便对皇家来说也是一笔庞大的开销。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乾隆皇帝下令将珐琅作并入其他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载 “乾隆五十四年十月十三日,因珐琅处现无活计,分别将官员匠役等人俱归并造办处,画珐琅人归如意馆,首领太监归乾清宫等处当差。”清代宫廷景泰蓝工艺也因此诏令逐步走向衰落。

马未都讲景泰蓝鉴别(收藏马未都景泰蓝的清代)(8)

清乾隆 景泰蓝鎏金夔龙耳百鹿尊

观复博物馆藏

想了解更多景泰蓝的“复兴之路”

敬请关注

11月18日(周六)晚21:40《收藏马未都》

马未都讲景泰蓝鉴别(收藏马未都景泰蓝的清代)(9)

我们每天发表历史艺术文物相关文章及马未都录制的视频,同时发送馆藏品照片,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到朋友圈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吧!谢谢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