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袁隆平拍摄于哪一年(本报专访导演史凤和)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让国人悲痛不已为悼念袁隆平院士,电影《袁隆平》近日在央视、卫视、网络等各平台播映,引发影迷们反复追看在这部传记片中,袁隆平院士还特别亲自客串出演,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电影袁隆平拍摄于哪一年?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电影袁隆平拍摄于哪一年(本报专访导演史凤和)

电影袁隆平拍摄于哪一年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让国人悲痛不已。为悼念袁隆平院士,电影《袁隆平》近日在央视、卫视、网络等各平台播映,引发影迷们反复追看。在这部传记片中,袁隆平院士还特别亲自客串出演。

昨日,本报记者专访了该片导演、上海电影集团一级导演史凤和。回忆12年前拍摄该片时和袁隆平院士的接触,史凤和表示,袁老非常风趣幽默、多才多艺。

袁老风趣幽默

还讲了年轻时的

“暗恋”故事

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重点献礼影片,电影《袁隆平》于2009年问世,曾执导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奖电影《大山深处的保尔》的史凤和受邀担任导演。电影《袁隆平》根据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了这位“杂交水稻之父”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为解决人类温饱问题,执着于杂交水稻研究的坎坷历程。

因为拍摄这部电影,导演史凤和也与袁隆平院士有了几次接触。他评价袁老先生非常风趣幽默,也很多才多艺。得知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史凤和非常悲痛,“往事历历,也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袁隆平院士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全世界每一个人都能吃饱饭,不再挨饿。多么朴素的语言,令人震撼。袁隆平院士用毕生的精力践行自己的诺言,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 回忆与袁隆平先生见面的场景,史凤和说,一开始自己还有点紧张,“我没见他时,还胆战心惊的,因为他是个大家,我担心我们能否谈到一块去。进了袁老的办公室以后,他谈笑风生、和蔼可亲,其实很多话题都是袁老挑起的,他把自己的个人事情都讲给我们。而我们的提问,他也是有问必答。”

史凤和说,袁隆平院士多才多艺,会拉小提琴,也爱唱歌,说到“唱歌”这件事,史凤和透露,袁老还主动跟他讲述了自己年轻时的“感情经历”,“年轻时袁老有个暗恋的女同学,他比较喜欢,但没办法接近,女同学在学校时是唱歌队的,所以他也申请参加唱歌队。袁老一点不拘束,非常大气。我没想到,一个农业科学家这么诙谐幽默。”

袁老客串演戏淡定自如

英文流利征服外国演员

在电影结尾,袁隆平院士还亲自客串出演。史凤和说,袁老的表演丝毫不输现在的演员,“非常淡定、非常自如,也有很多想法。袁老的纪录片拍得多,采访他的人也很多,所以他对我们电影行业还是比较熟悉的。他在这方面也很有天赋,他不光看剧本,还帮我们批改剧本,设计情节。”

“从筹备的时候,我们就有意请袁老在电影中出演,但是他很忙,等到在长沙拍摄基地的最后一天,袁老突然来了,可能看到近百名工作人员忙忙碌碌,也觉得我们挺认真,袁老当下决定同意出演。”那场戏拍摄的是“袁隆平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授课看书”,“那天进展特别顺利,袁老拿剧本看了看,他的安排井井有条,说早上咱们几点到几点拍什么,他穿什么衣服,中午休息一下,下午拍什么,穿什么衣服。”当时剧组的外国演员不够,袁老还亲自给基地方面打电话,叫来了一些外国留学生。“拍采访的戏时,袁老用英文对答如流,让那个外国演员佩服得五体投地”。

遗憾的是,电影拍完后,在湖南举办首映式的时候,袁老因为人在外地,没能来到现场,“他太忙了,到处跑,一会儿海南、一会儿安徽,他的时间始终没有定下来。后来他爱人来看了,看了之后是很高兴的,袁隆平夫人也很幽默地说:‘电影里袁隆平长得比我们老袁要好看’。后来我们把碟片送给了袁老。”

《袁隆平》这样的

传记片很有意义

近日,电影《袁隆平》在各大平台播映,怀念袁老的国人、其中包括很多年轻人,也都在反复观看这部电影。史凤和也认为,这样的片子意义很深刻,“我看长沙送别袁老的,也有很多年轻人,包括以前没有看过《袁隆平》的观众也在看。这部片子已经12年了,回过头再看,我自己的感觉还是非常激动的。我们这个影片在叙事结构、人物塑造上,还是比较有创新的。”

回忆接到拍摄这部电影的任务,史凤和表示压力很大。“袁隆平是位农业科学家,拍农业科学家的传记电影,还真没有。像有关杂交水稻的一些专业术语,一般人听不懂。但影片要是不表现他怎么科研杂交水稻,就无法表现他的人生。怎么把这些专业名词让观众理解,我们在剧本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拍摄这样的电影,我们要把视角下移。”

“我们采访了袁隆平院士,也去他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地方体验生活。”说到生活中的袁隆平,史凤和透露,袁老是有名的“浪里白条”,“他游泳很厉害,看书和听音乐是他的两大爱好,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睡觉前要读半个小时的书。爱听音乐,激情来了还拉小提琴。”

而在演员选择上,史凤和同样下了不少功夫,“袁隆平院士经常在路边作业,研究水稻、观察水稻,他总是在农田里,皮肤永远是黝黑的,他也比较瘦。在演员选择上,袁老没有给我们过多的压力,但我们一定要找个贴近的人物。我们当时在全国各地网罗了十几个候选人,最后果靖霖胜出了。我们没找他之前,他就有了很多袁隆平的资料,已经在研究,他还是比较努力的。”最终,果靖霖的表演获得了认可,他也因为这部电影得到了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

辽沈晚报记者 张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