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下一句(明月几时有皓月映照下的别样江湖)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一曲《水调歌头》,表达苏东坡对于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放到这部电影里,也是《明月几时有》的主题,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结合电影的大环境,不难理解许鞍华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
《明月几时有》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以香港抗日史上著名的“东江纵队”真实事迹为蓝本,分别描述了几对不同身份,不同阶层的人和事。《明月几时有》和《黄金时代》都是许鞍华用历史观的角度,去描写大时代背景之下小人物的抗争。不过比起《黄金时代》辗转全国的波澜壮阔,《明月几时有》回到了1943年到1945年的香港,只是在弹丸之岛上一些平常人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下,风雨中大大小小的角色,他们或随波逐流,或与时代抗争,特殊年代下的爱恨情仇,他们一直在划桨,与波浪抗争,最后却被冲回我们的往昔。
电影的笔锋很平淡也很克制,不像《罗曼蒂克消亡史》那样,充满了庄重的仪式感和厚重。电影就是在描写小人物,因为对逝去憾叹,更需要放大放慢了来欣赏,明暗对比的色调,一点点曲折下去的人物,情感特别丰盈。三位主人公,不同的处境,放在平时,周迅饰演的方姑与霍建华饰演的锦荣,或许会结婚生子,彭于晏饰演的刘黑仔或许会真的成为一名江洋大盗。
但时代所迫,他们所做的一些逼不得已的事情,或许他们所为,就是身为中国人所自发的行为,但这显然是许导更善于掌控的生活化情调,电影里还原出的生活之味也是这部电影最吸引人的特质。就像方姑每天晚上吃饭的戏份,窗外敲过的锣声,是日本宪兵队在抓捕女人的信号,而周迅本人却旁若无人地关上窗户,甚至还好奇地往窗外去看,显然在动乱年代,小人物们一心打算让窗外是非与自己的生活划清界限,努力打算过好自己的生活,但事与愿违。
几段内容各自富有戏剧性。在这个“网状叙事”的结构里,糅合在一起,凸显出人性在冰冷与温暖之间的纠葛、交错,从而更加能够强调主题,大时代下小人物的不同状态。但最终结果都是一样,不管你是谁,都在时代的浪潮之下,化作历史的尘埃。正如结尾皓月当空,方姑面对被囚禁在日本总部宪兵队的母亲,无能为力,蒙太奇的魅力在这一刻集中显示:母亲倒在了血泊之中,远在数里之外方姑仿佛看到了这一幕,默默地转身,走在未知前方的道路之上。
那一刻的悲悯,如潮水一般的涌上,被压抑的情感,化作了无声的哭泣,但除了悲伤又能如何呢?神通广大的刘黑仔就在身边,电影用了大量笔墨来渲染这位历史上传奇侠盗无所不能之处,然而现实摆在眼前,又能如何呢?只能无所适从地抱紧方姑。
三声枪响,淹没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之中,那个时代就是这样,不管你是谁,你是什么身份,在历史的车轮之下,终究成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彷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挽歌,道尽了人生的沧桑,时代之下形形色色的人物——追逐、不停步地渴求,不断企图拥有,最终一切尽归尘土,这难道不是一场梦吗?
许鞍华为这部电影赋予了生活化的气质,所有的大风大浪都容纳在角色的生活气息中,回眸过去,离愁别绪,白描着一群普通人所做的不普通的事,勾勒出战时香港普通人的群像。
文|苏筱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