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老北京人的生活(老北京人的青春岁月)

#创作挑战赛#

老北京人,都有一个自行车的情结,自行车从回忆当中的三转一响变成了如今的扫码即开,这中间走过了怎样的路程,今儿就跟大伙儿聊聊‘轮’转的岁月。

怀念老北京人的生活(老北京人的青春岁月)(1)

一:第一个骑车的中国人

1790年,法国人西夫拉克第一次制成了自行车,然而直到清同治七年,也就是1868年,自行车才真的来到了北京,其实在两年前,自行车这个名字要比实物先传入北京,这还得从史家胡同说起,如今的史家胡同幽静深远,但如果我们把时间拨回清朝末年,这座院子并非私宅。

怀念老北京人的生活(老北京人的青春岁月)(2)

而是一群年轻人走出国门的地方,清朝末年的游美学务处,只有通过这儿的考核,才有资格出国留学,当年各省选送外加京师报考的考生多达550多名,然而最终只录取了47名,竞争激烈可想而知,其中有清华校长,教育家梅贻琦,化工学家徐佩璜,胡适等咱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位列其中。

怀念老北京人的生活(老北京人的青春岁月)(3)

在这个团队中,有一个19岁的少年,名叫张德彝,他在游记里使用到‘自行车’一词,于是自行车一词首次出现并被沿用至今,1915年出版的《清朝野史大观》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详细介绍了自行车的使用方法,但是说到第一个咱们耳熟能详的骑自行车的人,可能很多北京人会想到溥仪。

怀念老北京人的生活(老北京人的青春岁月)(4)

大概是从电影《末代皇帝》的片段中看到的,1922年,溥仪大婚时,堂弟溥佳送给他一辆自行车作为礼物,师父陈宝琛生怕把他摔坏了,好在溥仪有几分天赋,没等摔伤就学会了,1923年,紫禁城烧过一把大火。

怀念老北京人的生活(老北京人的青春岁月)(5)

把建福宫及其附近烧得一干二净,破罐子破摔,溥仪后来直接把这儿改成了运动场,见天儿在这儿打网球和练习自行车,后来在《我的前半生》里回忆,为了方便骑车,坏了祖先留下来的规矩,把宫门门槛儿叫人都锯统统锯掉。

怀念老北京人的生活(老北京人的青春岁月)(6)

但第一个骑自行车的皇帝,并非溥仪,而是光绪,士赫德在自个儿的回忆录中曾说过,光绪在宫里无意间看到了这个新鲜产物,可惜头一回上车,辫子就卷进了车轱辘里,打那以后,再也不愿意学骑自行车了。

怀念老北京人的生活(老北京人的青春岁月)(7)

二:两个轮子的回忆

要想聊聊上个世纪的自行车,还得回到史家胡同博物馆,因为这座博物馆专门收集一些老北京人家里的老物件儿,而自行车就是其中之一,明显带有浓厚的上个世纪的时代气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北京,早起上班儿的场景可以算得上的街头一景儿。

怀念老北京人的生活(老北京人的青春岁月)(8)

组成这街头一景儿的正是当时北京人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自行车,以至于那个时候外国人对北京最了解的两样东西,一个是长城,一个是自行车,但事实上,自行车对于老北京人的意义,远不止交通工具这么简单。

怀念老北京人的生活(老北京人的青春岁月)(9)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后,自行车和今天的私家车一样,无疑是时尚的代名词,一身洗得发白的军装,一双被北京人俗称为‘片儿懒’的布鞋,外加一辆永久加钢自行车,这是七十年代最时髦的配置,老北京都知道,那会儿的自行车,有钱您都不一定能买得到,得凭票儿。

怀念老北京人的生活(老北京人的青春岁月)(10)

于是当年能找到自行车票儿的北京人都有一个让人羡慕的特征,那就是人脉广,路子野,在余华的小说《兄弟》里,从一段以中国某城市为背景的描述中,可以想象出同时代北京人与自行车的关系,凭票儿买车是那个时代的特征,有钱没票儿买不了。

怀念老北京人的生活(老北京人的青春岁月)(11)

而反过来,有票儿没钱也不行,当时,自行车还算是奢侈品,一辆永久自行车的价格大约是160块钱,而当时北京一个普通三口之家的月收入仅仅是七八十块钱,也就是说如果家里想买一辆永久自行车,那么这家人就得省吃俭用大半年才能买得到。

怀念老北京人的生活(老北京人的青春岁月)(12)

能买到自行车的人也成了‘条件好’的结婚对象,因此七十年代的结婚标配是三转一响,自行车就是三转之一,如同今天‘有车有房’这个结婚的美好愿望一样。

怀念老北京人的生活(老北京人的青春岁月)(13)

无论是外观还是身份,这辆自行车都得算是老爷车了,而它的珍贵原因就是诞生于那个‘有钱难买’的时代,那么话说到这儿,自行车从有钱难买到称霸北京街头,这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答案其实很简单,改革开放。

怀念老北京人的生活(老北京人的青春岁月)(14)

随着市场的开放,自行车不再凭票供应,而工资也逐年上涨,从二三十块钱到四五十块钱,后来到了百八十块钱,于是自行车真正成了家家户户过日子的‘标配’

怀念老北京人的生活(老北京人的青春岁月)(15)

无论是部队大院里的青涩爱情,还是胡同里的青春记忆,在以七八十年代为背景的电影电视剧里,自行车成了营造浪漫,渲染氛围的重要道具,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咱们北京人对自行车有着一种特殊的情分,画家杨信的笔下,画出了当年胡同里最常见的一幕,您看这老几位。

怀念老北京人的生活(老北京人的青春岁月)(16)

围着自行车又是裹蓝布,又是拧螺丝,甭问,这是伺候自行车呐,按理说,自行车如今很常见,咱们何必拿来怀旧呢,其实真正让老北京人怀旧的,是这个标志,比方说永久,飞鸽儿再看杨信这幅画的标题,飞鸽,永久自行车。

怀念老北京人的生活(老北京人的青春岁月)(17)

如今的北京大街上,各种自行车五花八门,变速的,电动的,折叠的,但老北京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当年的永久跟飞鸽,这个老爷子叫王明玺,是个地道的老北京人,老爷子平时的爱好就是收藏各式各样的自行车,10年的时候还开了一家自行车博物馆。

怀念老北京人的生活(老北京人的青春岁月)(18)

眼前这辆自行车就是飞鸽儿,是天津自行车厂生产的,鲜为人知的是它是中国自行设计,生产的第一个自行车品牌,这是上海的永久,出自中国最早的自行车,整车制造厂家之一,上海永久自行车厂,过去北京有一句顺口溜,概括自行车品牌的性能优势。

怀念老北京人的生活(老北京人的青春岁月)(19)

叫飞鸽利,永久轻,骑上凤凰不能蹬,这仨老牌子,在很多北京人心中,锃亮无比,到了七十年代,虽然家家户户基本都置办了自行车,但跟现在的小汽车一样,每家也基本只有一辆,却能顶上大用,载重量跟现在的汽车有一拼,还没有超载跟超重的限制。

怀念老北京人的生活(老北京人的青春岁月)(20)

那会儿的自行车没那么多花样,几乎全是清一色的黑色,北京爷们儿骑的大都是二八永久,北京大妞儿大都是二六飞鸽儿,正是因为尺寸单一,小孩骑老家的车,只能从大梁下边掏过去,半圈儿半圈儿的蹬,即便姿势难看又难拿,但北京孩子依然是热情不减。

怀念老北京人的生活(老北京人的青春岁月)(21)

改革开放初期,曾经有人对繁荣下过定义,繁荣就是每天北京家庭都有一辆‘飞鸽’自行车,这个目标早在八十年代,北京人就实现了,如今家家儿都有汽车,自行车逐渐退出了交通工具的舞台,然而在京城里,仍然有这么一群人,对自行车依然着迷,对自行车依然执着着。

怀念老北京人的生活(老北京人的青春岁月)(22)

自行车经历过辉煌,也有过隐匿,但它绝不会在北京人的生活中消失,因为自行车承载了几代人的美好回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