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重点监管(干掉学区房必然出现权力寻租)

学区房重点监管(干掉学区房必然出现权力寻租)(1)

作者:今纶

最近,因为北京西城区即将实施“多校划片”,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学校,也就是说西城区也将告别学区房,一些家长抢着买上千万的房子,以便在规定生效之前锁定名校。新闻引起较多争议,其中一种观点颇能蛊惑人心:即学区房是以透明的市场化的方式划分教育资源,干掉学区房必然出现权力寻租。

学区房重点监管(干掉学区房必然出现权力寻租)(2)

果真如此?当然不是!

公共教育资源凭什么价高者得?

学区房并不是世界潮流,也不是每一个大国都有学区房:美国、英国有学区房,德国、日本就没有学区房。所以,有学区房并不代表“政治正确”。难道英美就正确,德日就不正确?不要欺负老百姓读书少,在那胡咧咧。

先说第一个话题:干掉学区房必然出现权力寻租?我想反问一句:有了学区房就没有权力寻租?瞎扯。

在过去漫长的学区房年代,我见过如下情形:都是学区房,但是学位紧张,有人可以抢到,有人抢不到,难道没有权力寻租?进了名校,还要分重点班、非重点班,这里面都是公正公平公开的?你们不会没听说过领导写条子的事情吧?

有了学区房,不过是给中产开了一个口子,让尔等有机会奉献六个钱包,上了车的中产美滋滋,没上车的年轻中产很苦逼,这很公平?

错了!学区房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把教育资源和地产资源打包出售的一种商业产品,可是这教育资源是公共的,凭什么价高者得?

而且一个一年纳税8万的人如果只是因为一念之差买房在郊区,教育资源一般,而另外一个一年纳税2万的人因为掏空了六个钱包买房在市区,享受到了较好的教育资源,这TM公平吗?纳税8万的人比纳税两万的人享受到公共福利好,这就很公平?

学区房重点监管(干掉学区房必然出现权力寻租)(3)

杠精会说,纳税8万那位可以在城里再买一套,他当然可以买,可是这个制度本身就是畸形的,我们是在讨论制度。

我们就不说纳税更多的人应该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了,至少,二者应该享受大致相同的教育资源。能做到吗?能,资本主义国家日本、德国都做到了。

在日本,无论你的娃是在东京还是乡下,享受到教育资源都差不多。公立学校硬件、软件都差不多,公立学校占了绝对大的比例。

日本没有学区房,当然也就没有围绕学区房的权力寻租。

因此,逻辑链条很清晰:没有学区房,也可以没有权力寻租,前提是真正做到教育公平。

学习德日模式,没人会买学区房

那么,在中国,做到“教育公平”有没有法律支持?有!

《义务教育法》早就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关键是能不能做到。

日本、德国能做到,中国能做到吗?我不知道,但是日本、德国确实让国人远离了学区房的困扰,至少是一个可以参考的方向吧。

综上所述:说“干掉学区房必然出现权力寻租”的可以闭嘴了,不是必然的,是可以选择的。

干掉学区房确实部分干掉了地产营销号、中介、学区房业主、开发商、教育部门的利益。

那么,有钱人要追求高质量的超过公立学校一般水平的教育资源,怎么办?很简单。鼓励开设私立学校,鼓励有钱人的孩子上私立学校,收的税用来补贴公立学校,不香吗?

北京西城区前述新闻中的几套学区房都是以上千万的价格卖出的,孩子上个过得去的私立学校花不了上千万,富人也是受益者,不用去求人,也不用去抢房。

学区房重点监管(干掉学区房必然出现权力寻租)(4)

如果真能学习德日模式,我是说“如果”,没人会去买学区房,没人会去求重点学校的校长,如何实施权力寻租?

干掉学区房只是第一步,我们呼吁第二步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中国人为了房子、教育焦头烂额,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之下,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不听房地产链条既得利益者的瞎忽悠,对于国家的稳定发展大有裨益。

方向正确了,就要继续坚定走下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